一种用于建立实验动物创面观察窗的皮肤收缩限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1994发布日期:2020-01-17 18:53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立实验动物创面观察窗的皮肤收缩限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片移植试验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立实验动物创面观察窗的皮肤收缩限制装置。



背景技术:

游离皮片移植是烧伤及整形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肿瘤、外伤、烧伤等导致的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但是,随着皮片厚度的增加,皮片血供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时至如今,皮片血供问题依旧是临床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的皮片移植的试验中,综合考虑,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小鼠等是较为适用的实验动物。然而,大鼠等实验动物的皮肤具有极大的收缩性,即使受到较大的创伤依旧可以通过皮肤收缩的方法来封闭创面,因而在皮片血供尚未完全建立之时即可出现移植皮片周围创面的收缩,导致创面周围皮肤长入皮片之下,造成皮片坏死,对皮片移植,尤其是全厚皮片移植(血供建立最慢)的实验研究造成极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建立实验动物创面观察窗的皮肤收缩限制装置,通过丝线将支撑圈缝合在动物皮肤创面周侧,并借助隔离圈压迫在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之间,从而张紧动物皮肤创面周侧的皮肤,并隔离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二者,减少动物皮肤收缩而影响对皮片移植实验进行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建立实验动物创面观察窗的皮肤收缩限制装置,包括支撑圈,所述支撑圈轴向的一侧同轴设置有用于隔离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的隔离圈,且所述支撑圈经丝线缝合在动物皮肤创面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实验中,实验人员可以将支撑圈经丝线缝合在动物皮肤创面周侧,并使得隔离圈抵紧并压迫在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张紧动物皮肤创面周侧的皮肤,并隔离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二者,减少动物皮肤收缩而影响对皮片移植实验进行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圈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针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圈的周侧开设针线孔,从而极大方便实验人员将支撑圈以及支撑圈上的分离圈缝合在动物皮肤创面周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针线孔位于支撑圈与隔离圈连接处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针线孔设置在支撑圈与隔离圈连接处的外侧,从而避免缝合丝线在缝合中绕设的隔离圈的情况,减少缝合丝线对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之间分隔效果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圈背离隔离圈的一侧同轴一体成型有打包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该限制装置缝合在实验动物创面皮肤周侧时,工作人员可以将药物放置在支撑圈的内侧,在打包圈外侧设置纱布,并将纱布绑缚在打包圈上;当需要对实验动物创面进行观察时,工作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取下纱布,不会影响该收缩限制装置对实验动物创面的张紧作业,且不会对影响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之间分隔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从而极大方便实验人员对实验动物创面皮片移植的打包作业,极大方便实验人员对动物皮肤创面的观察,以及极大方便实验人员对动物皮肤创面的二次打包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包圈的外壁上绕其轴向开设有打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的动物创面打包作业中,实验人员能够将纱布在打包槽的部分经绑缚被压紧在打包槽中,从而减少纱布在打包圈上滑脱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针线孔背离隔离圈一侧的边缘倒角设置并形成引导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针线孔背离隔离圈一侧的边缘倒角并形成引导槽,从而极大方便实验人员对针线孔进行穿针,极大方便实验人员将该限制装置缝合在实验动物创面皮肤周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圈远离支撑圈一侧的边缘呈倒圆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隔离圈远离支撑圈一侧的边缘设置为圆角,减少该限制装置与动物皮肤接触的尖角,能够有效减弱该限制装置对动物在实验中舒适度的影响,减少实验动物对该限制装置的抵触和撕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圈周侧边缘呈倒圆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圈周侧边缘设置为倒圆角,减少该限制装置与动物皮肤接触的尖角,能够有效减弱该限制装置对动物在实验中舒适度的影响,减少实验动物对该限制装置的抵触和撕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该限制装置整体材料为防咬硅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该限制装置整体材料设置为防咬硅胶,从而减少实验动物啃咬该限制装置而造成该限制装置变形或撕裂的情况发生,保证实验正常的进行,并能够减弱该限制装置对动物在实验中舒适度的影响,减少实验动物对该限制装置的抵触和撕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丝线将支撑圈缝合在动物皮肤创面周侧,并借助隔离圈压迫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之间,从而张紧动物皮肤创面周侧的皮肤,并隔离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减少动物皮肤收缩而影响对皮片移植实验进行的情况发生;

(2)借助设置在支撑圈背离隔离圈的一侧的打包圈,以及在打包圈上开设打包槽,从而方便实验人员对实验动物创面皮片移植的打包作业,方便实验人员对动物皮肤创面的观察,方便实验人员对动物皮肤创面的二次打包作业,并减少纱布在打包圈上滑脱的情况发生。

(3)通过在支圈上的周侧设置针线孔,将针线孔背离隔离圈一侧的边缘倒角并形成引导槽,从而极大方便实验人员对针线孔进行穿针,极大方便实验人员将该限制装置缝合在实验动物创面皮肤周侧;

(4)综合利用将隔离圈远离支撑圈一侧的边缘设置为圆角,将支撑圈周侧边缘设置为倒圆角,以及将该限制装置整体材料设置为防咬硅胶,从而减少该限制装置与动物皮肤接触的尖角,能够有效减弱该限制装置对动物在实验中舒适度的影响,并保证该限制装置在实验动物身上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建立实验动物创面观察窗的皮肤收缩限制装置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引导槽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圈;11、观察槽;12、针线孔;121、引导槽;2、隔离圈;3、打包圈;31、打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参见附图1,一种用于建立实验动物创面观察窗的皮肤收缩限制装置,该限制装置整体材料可以为防咬硅胶,该限制装置包括支撑圈1,支撑圈1呈圆环状,支撑圈1的中部形成有观察槽11;支撑圈1轴向的一侧同轴一体成型有隔离圈2,隔离圈2的内侧壁与支撑圈1的内侧壁对齐;支撑圈1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针线孔12,针线孔12可以根据具体支撑圈1的直径进行适当设置,且针线孔12均位于支撑圈1与隔离圈2连接处的外侧;支撑圈1厚度方向背离隔离圈2的一侧同轴一体成型有打包圈3,且打包圈3的内侧壁与支撑圈1的内侧壁对齐。

实际实验中,实验人员可以通过针和丝线穿设针线孔12将该限制装置缝合在动物皮肤创面周侧,并使得隔离圈2压迫在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之间,从而张紧动物皮肤创面周侧的皮肤,隔离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然后,将药物放置在支撑圈1的内侧,在打包圈3外侧设置纱布,并将纱布绑缚在打包圈3上。

参见图1和图2,隔离圈2远离支撑圈1一侧的边缘呈倒圆角设置,支撑圈1周侧边缘呈倒圆角设置。当将该限制装置缝合在动物皮肤创面上后,减少该限制装置与动物皮肤接触的尖角,能够有效减弱该限制装置对动物在实验中舒适度的影响。

为保证纱布在打包圈3上的稳定性,打包圈3外壁上绕其轴向开设有打包槽31,且打包槽31在打包圈3上沿打包圈3的轴向可以间隔开设有三个。实际的动物创面打包作业中,实验人员能够将纱布在打包槽31的部分经绑缚被压紧在打包槽31中,从而减少纱布在打包圈3上滑脱的情况发生。

为方便实验人员将该限制装置缝合在实验动物创面皮肤周侧,针线孔12背离隔离圈2一侧的边缘倒角设置并形成引导槽12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实际实验中,实验人员可以经引导槽121引导针和丝线,将针和丝线较为容易的穿设进针线孔12,并将该限制装置缝合在动物皮肤创面周侧,且使得隔离圈2压迫在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之间;然后,将药物放置在支撑圈1的内侧,在打包圈3外侧设置纱布,并将纱布绑缚在打包圈3上,且纱布在打包槽31的部分经绑缚被压紧在打包槽31中。通过这种方式,张紧动物皮肤创面周侧的皮肤,并隔离动物皮肤创面周围皮肤和皮片二者,减少动物皮肤收缩而影响对皮片移植实验进行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