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畸形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2283发布日期:2020-04-14 20:1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脊柱畸形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脊柱畸形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脊柱畸形是医学界公认的顽症,尤其在青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到达3%-5%,女孩高于男孩,尤其女孩月经前后是发展的高峰期,严重危害着祖国的花朵。现有的治疗方法中,除了中医的保守疗法以外就是西医的手术治疗,而西医的手术治疗对轻度的脊柱侧弯没有办法,只能等到重度的时候才能做手术,手术昂贵的费用让很多患者家庭破裂,并且不仅患者要承受很大的痛苦,风险也很大,还伴有诸多的后遗症,术后给患者带来终身的遗憾,效果也不长久。所以急需一种非手术的方法去针对脊柱侧弯的治疗,而目前很多中医院只是单独采用支具固定,推拿,牵引,理疗等方法去干预病情,但是都无法阻止病情的恶化,还有其弊端。塑料支具的出现本以为可以帮助恢复,结果不仅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而且还使患者体表多处挤压变形,甚至出现压疮,一段时间后拍片复查发现病情继续恶化,最后还要选择手术。现在出现了很多脊柱侧弯矫正器,以协助患者进行脊柱矫正。但是有些患者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还在不断地生长,因此利用传统的长度固定式的脊柱侧弯矫正器会妨碍脊柱的正常生长,并不适合处于发育期的患者。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198560a)公开了一种脊柱矫正装置,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区的第一杆件;一具有一第二区的第二杆件;一具有一第一穿孔的第一环件;以及一具有一第二穿孔的第二环件;其中,该第二区接触该第一区,该第一杆件与该第二杆件穿过该第一环件的该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环件的该第二穿孔,该第一环件固设至该第一杆件,且该第二环件固设至该第二杆件。该专利提供的脊柱矫正装置可用来减少重复手术的需求,以及达到自我矫正的效果。

但是该专利提供的脊柱矫正装置只是单侧对脊柱进行矫正,能够对脊柱所在平面内的左右畸形弯曲进行矫正,但往往脊柱畸形弯曲不仅仅包括上述左右畸形弯曲还包括脊柱侧凸的扭转变形,而该专利提供的矫正装置的矫正功能单一不能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脊柱畸形矫正装置,至少包括两端固定于所述脊柱上的第一连杆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矫正装置还包括用于促进脊柱矫正的第二连接件和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内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接件按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的方式与所述脊柱相对固定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位于所述脊柱两侧,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按照所述第一连接件端部上设置的弹性绳收缩的方式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直线距离减小。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用于推动所述脊柱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脊柱按照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端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至少包括具有中空内腔且该中空内腔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的接头,所述第二连接件按照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接头内壁相适配的螺纹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用于调节张紧或放松所述弹性绳的卷轴,所述弹性绳两端分别与所述卷轴和所述接头固接,所述弹性绳能够按照所述卷轴相对所述第二连杆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转动的方式收缩至所述卷轴的外壁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壳体以及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且用于转动所述卷轴的蜗杆和驱动杆,所述蜗杆按照其转动方向分别与所述驱动杆的转动方向和所述卷轴的转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式分别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卷轴啮合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卷轴上具有贯通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且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按照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卷轴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方式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具有按照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二端部外壁构成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且贯通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的第二通孔。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杆的固定件,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各自对应的相对靠近彼此的端面上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固定件的螺纹,使得所述固定件能够按照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螺纹连接的方式相对所述第一板体朝向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件外壁上具有用于连接骨钉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三通孔。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矫正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至少一个锁定件,所述第一连杆两端均按照所述锁定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端部和所述脊柱活动连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脊柱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脊柱畸形矫正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脊柱畸形矫正装置,通过并列设置的两个连杆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促进脊柱矫正过程,其中通过较长的第一连杆在固定至脊柱节段两端后,通过植入较短的第二连杆进一步稳定脊柱以及收缩弹性绳来实施矫正脊柱,使得脊柱上畸形弯曲部分调整至较理想的弯曲弧度,能够有效提高脊柱矫形手术效率及手术成功率。由于超弹性材质在体内始终维持着稳定的向生理弧度恢复的应力,使得在增加第二连杆后脊柱畸形弯曲的矫正过程不仅包括第一连杆在竖向上矫正脊柱侧凸在前后面上观察到的侧弯,而且能够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配合以在周向方向上矫正脊柱侧凸的扭转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脊柱畸形矫正装置的简化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一连接件的简化正视示意图;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二连接件的简化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脊柱2:第一连杆3:第一连接件

4:第二连杆5:第二连接件6:弹性绳

7:第一端部8:第二端部9:接头

10:卷轴11:壳体12:蜗杆

13:驱动杆14:第一通孔15:第一板体

16:第二板体17:第二通孔18:固定件

19:第三通孔20: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

如图1所示,脊柱畸形矫正装置,至少包括两端固定于脊柱1上的第一连杆2和套设于第一连杆2上的第一连接件3,矫正装置还包括用于促进脊柱1矫正的第二连接件5和套设于第二连接件5内的第二连杆4,第二连接件5按照与第一连接件3活动连接的方式与脊柱1相对固定并使得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4分别位于脊柱1两侧,其中,第二连接件5能够按照第一连接件3端部上设置的弹性绳6收缩的方式朝向靠近第一连接件3的方向移动并使得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4之间的直线距离减小。

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4均可以采用超弹性材质构成,在低温下按生理弧度或医师设定的形状进行记忆形状处理,很容易完成整体的连接和植入。植入后,超弹性材质棒整体在体温下向记忆形状恢复,可以可靠地实现需要的侧方平移效果和矢状面矫正效果,避免了置棒过程中个别钉子的应力集中,有效避免了脊柱损伤。超弹性材质棒在体内始终维持着稳定的向生理弧度恢复的应力,使得在增加第二连杆4后脊柱畸形弯曲的矫正过程不仅包括第一连杆2在竖向上矫正脊柱侧凸在前后面上观察到的侧弯,而且能够通过第二连杆4与第一连杆2配合以在周向方向上矫正脊柱侧凸的扭转变形。先将滑动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3的第一连杆2两端分别固定至脊柱两端,再将第二连接件5安装至脊柱上需要矫正的位置,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5之间的活动连接使得第一连杆2靠近脊柱的方向弯曲,再通过将第二连杆4依次贯穿多个第二连接件3而安装至脊柱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5的个数。这时医师可通过控制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5之间弹性绳6的相对长度来逐步调整目标脊柱1的弯曲弧度,当相邻的脊柱1弧度变化过大时,医师能够利用第一连接件3端部上设置的与弹性绳6间接驱动连接的驱动杆13,以逐步复位调整各脊柱1间的位置,以使得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4能够达到理想的脊柱1矫正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常用的单侧脊柱1矫正装置进行改进,通过并列设置的两个连杆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促进脊柱1矫正过程,其中通过较长的第一连杆2在固定至脊柱1节段两端后,通过植入较短的第二连杆4进一步稳定脊柱1以及收缩弹性绳6来实施矫正脊柱1,使得脊柱1上畸形弯曲部分调整至较理想的弯曲弧度,再将多余长度的第一连杆2两端移除。能够有效提高脊柱矫形手术效率及手术成功率。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5上具有与第一连接件3活动连接的第一端部7和用于推动脊柱1的第二端部8,其中,脊柱1按照第一端部7的第一方向与第二端部8的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的方式位于第一端部7与第二端部8之间,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端部7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二端部8的延伸方向。第一端部7的第一方向与第二端部8的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第二连接件5在朝向靠近第一连接件3移动的情况下能有效带动脊柱的复位矫正。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3至少包括具有中空内腔且该中空内腔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的接头9,第二连接件5按照第一端部7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接头9内壁相适配的螺纹的方式与第一连接件3活动连接。优选的,第二连接件5可以为螺钉连接至脊柱1节段上的方式与脊柱1节段相对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3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用于调节张紧或放松弹性绳6的卷轴10,弹性绳6两端分别与卷轴10和接头9固接,弹性绳6能够按照卷轴10相对第二连杆4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转动的方式收缩至卷轴10的外壁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3还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壳体11以及按照转动连接的方式设于壳体11内的且用于转动卷轴10的蜗杆12和驱动杆13,蜗杆12按照其转动方向分别与驱动杆13的转动方向和卷轴10的转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式分别与驱动杆13和卷轴10啮合连接。优选的,驱动杆13上设置有能够用于控制齿轮转动的连接部,例如设于驱动杆13轴心上的转轴等。驱动杆13与蜗杆12之间的相互啮合使得两者各自的转动方向相对彼此垂直,优选的,所述驱动杆13上靠近所述蜗杆12的端部的形状由锥形齿轮限定,所述蜗杆12上靠近所述驱动杆13的端部的形状与该锥形齿轮相适配,可以为相互啮合且各自对应的中心轴线相对彼此垂直的两个锥形齿轮,由此使得在转动驱动杆13时能够带动蜗杆12的相对转动。蜗杆12与卷轴10之间的相互啮合使得两者各自的转动方向相对彼此垂直,例如蜗杆齿轮结构等结构,卷轴10的外壁上具有与蜗杆12相适配的螺纹,在所述卷轴10上与所述卷轴10的中心轴线垂直的俯视图中观察,所述卷轴10的形状由与所述蜗杆12相啮合的齿轮形限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卷轴10上具有贯通方向与第三方向平行且用于连接第一连杆2的第一通孔14,第一连接件3按照第一连杆2相对卷轴10沿第三方向贯穿出第一通孔14的方式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杆2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5上具有按照板体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的方式设于第二端部8上的第一板体15和第二板体16,第一板体15、第二板体16和第二端部8外壁之间构成用于连接第二连杆4且贯通方向与第三方向平行的第二通孔17。第一板体15与第二板体16上各自相对的端面上的形状由弧形限定且开设有螺纹,使得第二通孔17的形状与固定件18相适配。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5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二连杆4的固定件18,第一板体15和第二板体16的各自对应的相对靠近彼此的端面上具有用于连接固定件18的螺纹,使得固定件18能够按照分别与第一板体15和第二板体16螺纹连接的方式相对第一板体15朝向靠近第二端部8的方向移动。固定件18可以为螺钉,由于第一板体15与第二板体16并列设置,第一板体15上靠近第二板体16的端面的形状和第一板体15上靠近第二板体16的端面的形状分别与固定件18外壁的形状相适配,由此能够通过转动固定件18将固定件18与第一板体15和第二板体16转动连接,直至抵靠至第二连杆4的外壁上将第二连杆4固定在第二通孔17内。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5外壁上具有用于连接骨钉且位于第一端部7与第二端部8之间的第三通孔19。第二连接件5可以通过骨钉贯穿出第三通孔19与脊柱1固接的方式固定至脊柱1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矫正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固定第一连杆2的至少一个锁定件20,第一连杆2两端均按照锁定件20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2端部和脊柱1活动连接的方式分别与脊柱1相对固定。第一连杆2两端分别与脊柱1相对固定,由此能够找准基准线来矫正畸形弯曲的其它脊柱1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