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615发布日期:2019-11-12 22:2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时,在将针具取出后,使针具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使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细菌等粘复在针具上,同时在进行针法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手持针具,并对针具进行固定,从而使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的细菌等粘复在针具上,从而造成针具的污染,并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感染,降低患者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通过顶紧杆钱牵引线进行牵引,从而使复位扭簧带动调节管转动,并使适配气囊充气膨胀而推动调节管滑动,从而使针具扭转刺入患者的穴位内,避免医护人员对针具的直接接触,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便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包括安装管;安装管内侧壁上部固定安装有限制环;限制环内环侧壁滑动套有调节管;调节管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环形的固定气囊;固定气囊顶端接通有充气管;充气管顶端接通有挤压气囊;调节管外侧壁下部开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适配环;适配环与安装管滑动配合;调节管外侧面上部套有限制伸缩管;限制伸缩管顶端与限制环底端固定连接,底端与适配环顶端固定连接;限制伸缩管外侧面套有环形的适配气囊;适配气囊顶端与限制环底端固定连接,底端与适配环顶端固定连接;调节管外侧面下部套接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顶端与适配环底端固定连接,底端与调节管外侧面固定连接;安装管左右两端上部均开有连接口;连接口内均安装有调节装置;

左部的调节装置包括与连接口内滑动安装的顶紧杆;顶紧杆右端连接有牵引线;牵引线一端与顶紧杆固定连接;牵引线另一端与调节管缠绕连接,且与调节管固定连接;顶紧杆左端固定安装有受压板;顶紧杆外侧面左部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左端与受压板固定连接,右端与安装管固定连接;顶紧杆外侧面左部套有充气囊;充气囊左端与受压板固定连接,右端与安装管固定连接;充气囊顶端接通有连接管;连接管顶端向上穿入安装管内,且与适配气囊接通;右部的调节装置与左部的调节装置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的安装管内侧壁底部固定套接有截面为梯形的适配管;适配管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消毒药棉。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的在复位弹簧外侧面,顶紧杆外侧面均套有适配伸缩管;适配伸缩管左端与受压板固定连接,右端与安装管固定连接;适配伸缩管外侧面与充气囊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使用装置时,将针具插入调节管内,使针具底端穿过调节管,使针柄处在调节管内,并使用固定气囊对其进行挤压固定,从而将针具收纳在安装管内,从而减小了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空间,而避免粘复外界环境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2、通过挤压受压板而推动顶紧杆滑动进而使牵引线不对调节管约束,并在复位扭簧的带动下而发生转动,且带动针具转动,并在挤压受压板的同时对充气囊进行挤压,而对适配气囊进行充气,使其膨胀推动适配环并带动调节管滑动,从而将针具刺入患者的穴位内,操作简单便捷;

在挤压受压板推动顶紧杆滑动时,使适配伸缩管滑动,适配伸缩管对充气囊进行防护,避免复位弹簧在压缩时,复位弹簧之间的间隙对充气囊造成磨损,使用更加可靠;

在充气囊对适配气囊进行充气时,限制伸缩管限制了适配气囊的膨胀空间,从而使适配气囊的膨胀完全作用与适配环,提高适配气囊的利用率;

3、在挤压受压板后对受压板进行释放,受压板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受压板并带动顶紧杆滑动复位,并使充气囊复位,从而使顶紧杆拉动牵引线,进而使牵引线拉动调节管转动而使复位扭簧蓄力,从而方便装置可以周期性运转,而使针具扭转刺入患者穴位内,操作更加灵活便捷;

4、在调节管推动针具向患者穴位内刺入时,针具从适配管上的消毒药棉处穿出,从而对针具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更加安全卫生,且安装管管壁与患者穴位处接触,避免了对穴位的大面积压迫造成不适感,同时在进针结束后,通过将固定气囊中的气体排出,而将装置从针具上取下,完成用针操作,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拉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结构拉伸示意图。

图中,1、安装管;2、限制环;3、调节管;4、固定气囊;5、充气管;6、挤压气囊;7、安装槽;8、适配环;9、限制伸缩管;10、适配气囊;11、复位扭簧;12、连接口;13、顶紧杆;14、牵引线;15、受压板;16、复位弹簧;17、充气囊;18、连接管;19、适配管;20、消毒药棉;21、适配伸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中医内科针灸定位器,包括安装管1;安装管1内侧壁上部固定安装有限制环2;限制环2内环侧壁滑动套有调节管3;调节管3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环形的固定气囊4;固定气囊4顶端接通有充气管5;充气管5顶端接通有挤压气囊6;调节管3外侧壁下部开有安装槽7;安装槽7内转动安装有适配环8;适配环8与安装管1滑动配合;调节管3外侧面上部套有限制伸缩管9;限制伸缩管9顶端与限制环2底端固定连接,底端与适配环8顶端固定连接;限制伸缩管9外侧面套有环形的适配气囊10;适配气囊10顶端与限制环2底端固定连接,底端与适配环8顶端固定连接;调节管3外侧面下部套接有复位扭簧11;复位扭簧11顶端与适配环8底端固定连接,底端与调节管3外侧面固定连接;安装管1左右两端上部均开有连接口12;连接口12内均安装有调节装置;左部的调节装置包括与连接口12内滑动安装的顶紧杆13;顶紧杆13右端连接有牵引线14;牵引线14一端与顶紧杆13固定连接;牵引线14另一端与调节管3缠绕连接,且与调节管3固定连接;顶紧杆13左端固定安装有受压板15;顶紧杆13外侧面左部套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左端与受压板15固定连接,右端与安装管1固定连接;顶紧杆13外侧面左部套有充气囊17;充气囊17左端与受压板15固定连接,右端与安装管1固定连接;充气囊17顶端接通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顶端向上穿入安装管1内,且与适配气囊10接通;右部的调节装置与左部的调节装置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安装管1内侧壁底部固定套接有截面为梯形的适配管19;适配管19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消毒药棉20;在复位弹簧16外侧面,顶紧杆13外侧面均套有适配伸缩管21;适配伸缩管21左端与受压板15固定连接,右端与安装管1固定连接;适配伸缩管21外侧面与充气囊17滑动套接配合。

在对患者进行针灸用针时,首先将针具插入调节管3内,并使针具的底端穿过调节管3,并使针柄留置在调节管3内,然后按压挤压气囊6荣国充气管5而对调节管3内的固定气囊4进行充气使其膨胀而对针柄进行挤压固定,并使针具的底端收纳在安装管1内,然后医护人员可以进行用针操作;

在进行用针操作之前,因为复位弹簧16的弹力大于复位扭簧11的扭力,从而在复位弹簧16处在原位状态时,使顶紧杆13拉动牵引线14,并使的复位扭簧11处于蓄力状态;

而在进行用针操作时,通过按压受压板15而推动顶紧杆13沿连接口12向安装管1内滑动,并对复位弹簧16造成挤压,顶紧杆13在向安装管1内滑动时不对牵引线14产生约束力,从而使调节管3失去束缚,从而使复位扭簧11不受限制,从而带动调节管3转动,并对牵引线14进行缠绕,而受压板15在受压推动顶紧杆13的过程中对充气囊17产生挤压,从而将充气囊17的气体通过连接管18而传输至适配气囊10内,从而适配气囊10充气膨胀进而推动适配环8沿安装管1滑动,并使适配环8推动调节管3移动,进而使调节管3带动针具转动并刺入患者的穴位处,在调节管3在推动针具对患者穴位进行进针时,针具从适配管19内的消毒药棉20处滑出,从而对针具进行消毒,从而进入患者的穴位内,使用更加卫生,安全,同时管壁接触,降低与穴位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大面积压迫给患者造成不适感,在对受压板15挤压结束后,将受压板15释放,此时的复位弹簧16不受约束,从而将受压板15并带动顶紧杆13推动原位,在顶紧杆13被推回原位的过程中,对牵引线14进行拉动从而使调节管3再次发生反向转动,并使复位扭簧11重新蓄力,然后重复上述过程,从而使调节管3将针具捻转插入患者的穴位内,且进针速度更加均匀,患者使用更加安全,卫生,便捷;

在通过对受压板15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受压板15在推动顶紧杆13使复位弹簧16压缩的同时使适配伸缩管21进行压缩,从而避免复位弹簧16在压缩的过程中使复位弹簧16之间的空隙对充气囊17造成挤压磨损,影响使用,并且至适配气囊10充气膨胀后,限制伸缩管9限制了适配气囊10的膨胀方向,从而使适配气囊10完全作用与适配环8,提高使用效率;

在将针具插入至患者的穴位内后,通过将固定气囊4内的气体排出而失去对针具的挤压,从而将装置从针具上取下,完成用针操作,简单便捷,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的固定气囊4、适配气囊10均为传统的充气膨胀性气囊,挤压气囊6和充气囊17均为传统的单向进气气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