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935发布日期:2019-11-15 21:4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负压引流器较多,比如:通过胃管吸引出胃液;通过引流管吸引出引流液;通过尿管吸引出尿液;通过引流管将创面处的气体吸出,使创面处于负压的闭合状态,促进创面愈合等。但临床上的负压引流器非常简易,只能起到负压引流的作用,不能精准的应用确切的负压进行负压引流,因此引流效果难以评估。而墙壁式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无法移动,影响病人的活动等。

综上所述现有的临床上的负压引流器以及墙壁式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总结出以下问题:

1.现有的便携式负压引流器无负压值显示,这样在负压过小时无法保证负压引流的最佳有效性,负压过大时会造成导管前端吸附在胃壁、膀胱内壁、引流处的组织上,一方面是无法吸出液体,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吸附的组织发生缺血甚至坏死。

2.如应用墙壁式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机,虽然可以保证负压的稳定,但是影响患者的活动,活动范围变小,并且如果忘记导管连接在墙壁上时,容易造成导管的意外拔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保证不影响患者活动又可以保持精准的负压,随时调整负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压缩空间体、储液筒,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连接于储液筒上方,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与储液筒的连接处开设有入气口,在所述的入气口处安装有由储液筒向可压缩空间体进气的入气单向阀;在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的顶部分别开设有压力表安装接口、排气口,在所述的压力表安装接口、排气口上分别安装压力表、排气阀门,所述的储液筒上一侧设置有提手,所述的储液筒上另一侧连接有入液管、排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储液筒为由硬质塑料制成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储液筒侧面上设置有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的底部和顶部均由硬质塑料制成,且可压缩空间体的底部与储液筒顶部共用,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的底部与顶部之间的部分为由软质塑料或硅胶围成的柱形侧壁,在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的柱形侧壁内部设置压缩弹簧,或紧贴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的柱形侧壁的内侧面放置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顶部、底部分别与可压缩空间体的底部、顶部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储液筒上的入液管设置于排液管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入液管上设置有入液开关;入液管5可以分别与引流管、胃管或尿管等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开关。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主要包括可压缩空间体、储液筒,通过所设置的提手,可以方便患者下床身携带,实现了不影响患者的自由活动,降低了意外拔管的危险;通过在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的上表面上设置可显示压力监测值的压力表,还能够保证负压值的精准显示,当负压值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调整负压,保证引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在可压缩空间体被压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压力表、2为排气阀门、3为可压缩空间体、4为入液开关、5为入液管、6为储液筒、7为排液管、8为排液开关、9为刻度、10为提手、11为入气口、12为入气单向阀、13为压力表安装接口,14为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测量负压值的负压引流器,包括可压缩空间体3、储液筒6,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3连接于储液筒6上方,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3与储液筒6的连接处开设有入气口11,在所述的入气口11处安装有由储液筒6向可压缩空间体3进气的入气单向阀12;在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3的顶部分别开设有压力表安装接口13、排气口14,在所述的压力表安装接口13、排气口14上分别安装压力表1、排气阀门2,所述的储液筒6上一侧设置有提手10,所述的储液筒6上另一侧连接有入液管5、排液管7。

具体地,所述的入气口11处安装有由储液筒6向可压缩空间体3进气的入气单向阀12,此入气单向阀12能够保证仅仅是从储液筒6向可压缩空间体3内进气,不能由可压缩空间体3向储液筒6进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储液筒6为由硬质塑料制成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储液筒6侧面上设置有刻度9;所述的刻度9可以方便准确地观察流进储液筒6内的液体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3的底部和顶部均由硬质塑料制成,且可压缩空间体3的底部与储液筒6顶部共用,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3的底部与顶部之间的部分为由软质塑料或硅胶围成的柱形侧壁,所述的由软质塑料或硅胶围成的柱形侧壁可发生形变;在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3的柱形侧壁内部设置压缩弹簧,或紧贴所述的可压缩空间体的柱形侧壁的内侧面放置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顶部、底部分别与可压缩空间体的底部、顶部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储液筒6上的入液管5设置于排液管7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入液管5上设置有入液开关4,入液管5可以分别与引流管、胃管或尿管等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排液管7上设置有排液开关8。

具体地,所述的入液开关4、排液开关8可以分别控制储液筒6的进液、出液的通断。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打开排气阀门2,并向下按压可压缩空间体3,排空可压缩空间体3内的气体后关闭排气阀门2;通过压缩弹簧将会使可压缩空间体3回弹,将储液筒6内的气体通过入气单向阀12吸入可压缩空间体3内。然后再将可压缩空间体3的排气阀门2打开,重复之前的动作,直至储液筒6内形成所需要的负压。最后再将入液管5与引流管、胃管或尿管等连接,打开入液开关4,进行负压吸引。负压发生改变时可随时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