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7613发布日期:2020-01-14 23:5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麻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



背景技术:

麻醉剂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使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疾病治疗的药剂。麻醉剂的种类有吸入麻醉剂、静脉麻醉剂和动物复合麻醉制剂。

吸入麻醉药是一类挥发性液体或气体,通过呼吸道而进入人体内发挥由浅至深的麻醉作用,有着麻醉功能强、可控性高等特点,在全身麻醉中以及麻醉的维持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吸入麻醉剂需要对麻醉剂进行雾化,使其可以被人吸入,现在的做法中,常用的麻醉剂雾化器的剂量不便于控制,需要人工进行配置,操作复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解决了现在的做法中,常用的麻醉剂雾化器的剂量不便于控制,需要人工进行配置,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包括:输气组件、药剂输送组件和麻醉组件;

所述药剂输送组件设置于所述输气组件的顶部,所述麻醉组件设置于所述输气组件的左侧的顶部,所述药剂输送组件的一端与麻醉组件的顶部的一侧连通。

所述输气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箱体的右侧通过进气口设置有空气滤层,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撑块固定连接有气泵,且位于隔板的右侧,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连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贯穿隔板,所述输气管位于隔板左侧的一端连通有散气头,所述箱体内壁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箱体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药剂输送组件包括输液泵,所述输液泵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顶部的中部,所述输液泵输入端通过输液管连通有药剂箱,所述药剂箱的右侧通过固定杆与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输液泵的输出端通过输液软管连通有剂量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剂量调节装置包括雾化管,所述雾化管的顶端通过连接件与输液软管的左端连通,所述雾化管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封闭管,所述雾化管的表面且位于封闭管的内部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雾化孔,

优选的,所述雾化管的底端设置有封闭块,所述雾化管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右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动杆,所述电动杆的底端通过连接块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管的底端连通于所述麻醉组件顶部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麻醉组件包括混合管,所述混合管的顶部与药剂输送组件的一端连通,所述混合管的右端与箱体左侧的顶部连通,所述混合管的左端通过管道接头连通有麻醉软管,所述麻醉软管的一端连通有吸气罩,所述混合管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输液软管的右端通过连接件与输液泵的输出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封闭管的顶端且位于雾化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件。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通过通过气空气经过散气头散入水中,空气沾染了水汽变得湿化,从而避免过于干燥的空气导致病人产生不适感觉,通过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温到度左右,使沾染水汽的空气变热,除去一部分水,避免空气过凉或者潮湿,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增强设备使用舒适性,药剂经过雾化管底部的雾化孔的雾化与热空气混合,通过电动杆伸缩带动雾化管移动,使雾化管底部进入混合管中部分面积增加或者减少,便于对释放的麻醉剂的剂量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剂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输气组件,11、箱体,12、隔板,13、空气滤层,14、支撑块,15、气泵,16、输气管,17、散气头,18、加热器,19、进出水管,2、药剂输送组件,21、输液泵,22、输液管,23、药剂箱,24、固定杆,25、输液软管,26、剂量调节装置,261、雾化管,262、封闭管,263、密封件,264、雾化孔,265、封闭块,266、限位块,267、固定块,268、电动杆,269、连接块,3、麻醉组件,31、混合管,32、管道接头,33、麻醉软管,34、吸气罩,3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剂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基于医疗麻醉用麻醉剂雾化器,包括:输气组件1、药剂输送组件2和麻醉组件3;

所述药剂输送组件2设置于所述输气组件1的顶部,所述麻醉组件3设置于所述输气组件1的左侧的顶部,所述药剂输送组件2的一端与麻醉组件3的顶部的一侧连通。

所述输气组件1包括箱体11,所述箱体11内壁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12,所述箱体11的右侧通过进气口设置有空气滤层13,所述箱体11内壁的底部通过两个支撑块14固定连接有气泵15,且位于隔板12的右侧,所述气泵15的输出端连通有输气管16,所述输气管16的一端贯穿隔板12,所述输气管16位于隔板12左侧的一端连通有散气头17,所述箱体11内壁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加热器18,所述箱体11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进出水管19。

所述散气头17为中空的海绵泡沫,空气进入其中从海绵的各个空中逸出,变为分散的气泡,和水充分混合,便于加湿空气,加湿后的空气经过加热器18加热,空气具有人体更适宜的温度,且除去一部分水汽避免空气过于潮湿。

所述药剂输送组件2包括输液泵21,所述输液泵21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11顶部的中部,所述输液泵21输入端通过输液管22连通有药剂箱23,所述药剂箱23的右侧通过固定杆24与箱体1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输液泵21的输出端通过输液软管25连通有剂量调节装置26。

所述剂量调节装置26包括雾化管261,所述雾化管261的顶端通过连接件与输液软管25的左端连通,所述雾化管261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封闭管262,所述雾化管261的表面且位于封闭管262的内部的一侧开设有若干雾化孔264。

所述雾化管261的底端设置有封闭块265,所述雾化管261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66,所述限位块266的右侧通过固定块267固定连接有电动杆268,所述电动杆268的底端通过连接块269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管262的底端连通于所述麻醉组件3顶部的右侧。

所述封闭管262的底端与混合管31的顶部连通,所述电动杆268带动雾化管261移动,使其位于混合管31的内部的面积增加或者减少,控制麻醉剂混合空气的剂量,操作简单方便。

所述麻醉组件3包括混合管31,所述混合管31的顶部与药剂输送组件2的一端连通,所述混合管31的右端与箱体11左侧的顶部连通,所述混合管31的左端通过管道接头32连通有麻醉软管33,所述麻醉软管33的一端连通有吸气罩34,所述混合管31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滤网35。

所述输液软管25的右端通过连接件与输液泵21的输出端连通,通过连接件的连接方式,便于更换输液软管25,方便维护保养。

所述封闭管262的顶端且位于雾化管26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件263,所述密封件263对封闭管262和雾化管261进行封闭,避免麻醉剂泄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米加工用皮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气泵15抽取空气经过输气管16输送到箱体11内部左侧的水中,空气经过散气头17散入水中,空气沾染了水汽变得湿化,从而避免过于干燥的空气导致病人产生不适感觉,通过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温到25度,使沾染水汽的空气变热,除去一部分水,避免空气过凉或者潮湿,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增强设备使用舒适性,热空气进入混合管31中,此时输液泵21经过输液管22抽取药剂箱23中的麻醉剂,进行试压后经过输液软管25输送到雾化管261中,药剂经过雾化管261底部的雾化孔264的雾化与热空气混合,通过电动杆268伸缩带动雾化管261移动,使雾化管261底部进入混合管31中部分面积增加或者减少,便于对释放的麻醉剂的剂量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方便,麻醉剂气雾和空气混合气体经过麻醉软管从吸气罩34被病人吸入,实现麻醉。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米加工用皮带输送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气空气经过散气头17散入水中,空气沾染了水汽变得湿化,从而避免过于干燥的空气导致病人产生不适感觉,通过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温到25度左右,使沾染水汽的空气变热,除去一部分水,避免空气过凉或者潮湿,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增强设备使用舒适性,药剂经过雾化管261底部的雾化孔264的雾化与热空气混合,通过电动杆268伸缩带动雾化管261移动,使雾化管261底部进入混合管31中部分面积增加或者减少,便于对释放的麻醉剂的剂量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