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结合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的新型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6266发布日期:2020-04-28 21:13阅读:1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结合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的新型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供氧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结合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的新型吸氧面罩。



背景技术:

胸部肿瘤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临床上需要使用氧气吸入及雾化吸入来处理患者的症状,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气装置头上只有联通氧气和雾化器的开关,有些患者常因为血氧饱和度下降需要面罩吸氧和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那么就需要不断的拔下鼻导管,换上面罩吸氧管,或者拔下面罩吸氧管,换上鼻导管,增加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来回更换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患者呼吸感染,增加病患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实现罩吸氧和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的三通管件,通过在供氧面罩上增设与鼻导管连接的三通管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不停更换氧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结合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的新型吸氧面罩,包括吸氧面罩本体和固定安装在吸氧面罩本体上的三通管件,所述吸氧面罩本体上设有可固定三通管件的半圆卡轴,所述三通管件包括第一出氧管、第二出氧管,以及与供氧装置的联通管道连接的第三供氧连管,所述第一出氧管固定安装在吸氧面罩本体的进气口上,所述第二出氧管固定连接有鼻导管,所述鼻导管穿过吸氧面罩本体表面进入吸氧面罩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三供氧连管的底部在第一出氧管和第二出氧管的交接处设有通气球阀,所述通气球阀的内部中心位置设有截断平板,所述通气球阀正对第三供氧连管的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槽,所述截断平板后方的通气球阀上设有若干分别面向第一出氧管和第二出氧管的贯穿气孔,所述通气球阀的内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弧形凸起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出氧管和第二出氧管的管径相同,所述第三供氧连管的管径略小于第一出氧管的管径5-10mm,并且所述通气球阀的球径与第一出氧管的管径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通气球阀卡定在第三供氧连管的底部,并且所述截断平板的上端设有穿过通气球阀的t字转动手柄,并且所述第一出氧管和第二出氧管的交接处设有贯穿轴承,所述t字转动手柄可沿着贯穿轴承的表面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截断平板的面积与通气球阀的中心截面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通过在面罩上增设三通管并调整管道通断,实现面罩吸氧和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不需要不断的拔下面罩和鼻导管进行换氧,解决不停更换氧管的麻烦,节约了更换氧气管的时间,提高病患的使用体验,减少病患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管件不供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面罩供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鼻导管供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吸氧面罩本体;2-三通管件;3-半圆卡轴;4-鼻导管;7-通气孔槽;8-贯穿气孔;9-弹性弧形凸起条;10-t字转动手柄;11-贯穿轴承;

201-第一出氧管;202-第二出氧管;203-第三供氧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结合鼻导管给氧交替使用的新型吸氧面罩,包括吸氧面罩本体1和固定安装在吸氧面罩本体1上的三通管件2,所述吸氧面罩本体1上设有可固定三通管件2的半圆卡轴3,半圆卡轴3保证三通管件2在使用时不会发生晃动,增加三通管件2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三通管件2包括第一出氧管201、第二出氧管202,以及与供氧装置的联通管道连接的第三供氧连管203,第一出氧管201固定安装在吸氧面罩本体1的进气口上,第二出氧管202固定连接有鼻导管4,所述鼻导管4穿过吸氧面罩本体1表面进入吸氧面罩本体1的内部,也就是说第三供氧连管203与供氧装置连接,然后氧气可分别通过第一出氧管201和第二出氧管202实现单独吸氧面罩供氧或者单独鼻导管供氧,从而实现面罩吸氧和鼻导管给氧的交替使用,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减少病患供氧困扰。

下面将细述吸氧面罩或鼻导管单独供氧的具体实现方法,第三供氧连管203的底部在第一出氧管201和第二出氧管202的交接处设有通气球阀,所述通气球阀的内部中心位置设有截断平板,所述截断平板的面积与通气球阀的中心截面相同。

通气球阀正对第三供氧连管203的表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槽7,所述截断平板后方的通气球阀上设有若干分别面向第一出氧管201和第二出氧管202的贯穿气孔8,所述通气球阀的内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性弧形凸起条9。

截断平板的上端设有穿过通气球阀的t字转动手柄10,并且所述第一出氧管201和第二出氧管202的交接处设有贯穿轴承11,所述t字转动手柄10可沿着贯穿轴承11的表面转动,便于截断平板沿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

当三通管件2封闭不供氧时,截断平板的方向垂直于第三供氧连管203的中心线,并且截断平板的平行于第一出氧管201和第二出氧管202的中心线,保证截断平板隔断通气孔槽7和贯穿气孔8的气流,从而实现密封的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当三通管件2封闭供氧时,截断平板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截断平板的边缘弹性弧形凸起条9的限制下固定不动,通气孔槽7和截断平板下方的贯穿气孔8的气流贯通,氧气进入吸氧面罩本体1内,实现面罩供氧,截断平板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截断平板的边缘弹性弧形凸起条9的限制下固定不动,通气孔槽7和截断平板上方的贯穿气孔8的气流贯通,氧气进入鼻导管4内,实现鼻管供氧。

第一出氧管201和第二出氧管202的管径相同,所述第三供氧连管203的管径略小于第一出氧管201的管径5-10mm,并且所述通气球阀的球径与第一出氧管201的管径大小相同,保证所述通气球阀卡定在第三供氧连管203的底部,通气球阀在供氧时不会发生晃动,提高供氧过程中的稳定性,确保吸氧面罩或鼻导管单独供氧的稳定实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