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毛仪的制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7612发布日期:2019-12-24 20:58阅读:1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毛仪的制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毛仪制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毛仪的制冷结构。



背景技术:

光热脱毛是依据选择性的光热动力学原理,利用了光的“选择性光热效应”,用调节到特定波长的光穿过表皮,直接照射毛囊。毛囊、毛干的黑色素选择性地吸收光能,由此产生的热效应使毛囊坏死,毛发便不再生长。光热脱毛作为安全快捷长久的去毛技术,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光脱毛时有可能会损伤毛囊的周边组织,给皮肤带来灼热的痛感,因此,在对皮肤进行光照射的时候在出光口周围设置冷敷部,用来对皮肤进行适当的降温,减缓皮肤的灼痛感。

而现有的带制冷的脱毛仪在进行脱毛效果时冷敷部对肌肤的冷却效果不好,其只是头部外围的制冷,发光管发出的热量会直接通过风槽会直接到达滤光片的表面,滤光片表面达不到制冷的效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刺痛感(镜片发烫所致),无法做到真正减缓皮肤的灼痛感。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毛仪的制冷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的脱毛仪制冷效果不佳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毛仪的制冷结构,包括灯管、散热组件、导风槽以及隔热反光组件,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隔热反光组件的内部,所述散热组件与导风槽连接,所述隔热反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槽内部,所述隔热反光组件包括反光杯、光学玻璃以及滤光片,所述光学玻璃设置在所述灯管与所述滤光片的之间,所述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灯管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滤光片的光入射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反光杯包括第一反光杯和第二反光杯,所述第一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灯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灯管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玻璃和所述滤光片之间,所述灯管靠近所述第一反光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反光杯为v形反光杯,所述第二反光杯为框形的长方体反光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隔热反光组件的光入射侧,所述隔热反光组件还包括用于外侧固定所述制冷结构的金属支架和用于固定所述滤光片的隔热支架,所述金属支架位于所述隔热支架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二反光杯和所述光学玻璃均通过硅胶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组件硅胶、散热管、风扇以及制冷片,所述散热组件硅胶设置于所述散热管的上方,所述散热管设置在所述风扇的上方,所述制冷片设置于所述散热管的后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片为2个,呈并列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风槽外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槽外壳通过卡扣结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片夹持固定于所述金属支架和所述散热管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毛仪的制冷结构,包括灯管、散热组件、导风槽以及隔热反光组件,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隔热反光组件的内部,所述散热组件与导风槽连接,所述隔热反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槽内部,所述隔热反光组件包括反光杯、光学玻璃以及滤光片,所述光学玻璃设置在所述灯管与所述滤光片的之间,所述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灯管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滤光片的光入射侧,通过设置在灯管与滤光片中间的隔热的光学玻璃,再利用塑胶外壳的结构卡住光学玻璃,把灯管和滤光片分隔为两个空间,使灯管产生的热量无法到达滤光片表面,从而将产品的制冷效果发挥到最佳,且结构简单,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毛仪的制冷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毛仪的制冷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脱毛仪的制冷结构,包括灯管1、散热组件2、导风槽3以及隔热反光组件(图中未标号),所述灯管1设置于所述隔热反光组件的内部,所述散热组件2与导风槽3连接,所述隔热反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槽3的内部,所述隔热反光组件包括反光杯(图中未标号)、光学玻璃5以及滤光片6,所述光学玻璃5设置在所述灯管1与所述滤光片6的之间,所述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灯管1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滤光片6的光入射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管1发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所述反光杯进行反射和约束,特定波长的光穿过光学玻璃5,到达滤光片6的表面,所述滤光片6仅允许部分特定波长的光穿过,并照射到皮肤上,进而达到脱毛的效果,而灯管1因发光所产生出的热量,则通过散热组件2、导风槽3以及隔热反光组件进行吸收散热。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反光杯包括第一反光杯41和第二反光杯42,所述第一反光杯41设置于所述灯管1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光杯42设置于所述灯管1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光学玻璃5和所述滤光片6之间,所述灯管1靠近所述第一反光杯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杯41用于将所述灯管1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反射汇集,从而形成平行的光束,穿过所述光学玻璃5后,通过所述第二反光杯42的再次汇集,形成更加稳定的平行光束,再到达所述滤光片6的表面,光束更加集中,脱毛效果也更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光杯41为v形反光杯,所述第二反光杯42为框形的长方体反光杯,v形反光杯有利于光线的反射和汇集,而框形的长方体反光杯能够使得光束更加集中,平行。

更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散热组件2设置于所述隔热反光组件的光入射侧,所述隔热反光组件还包括用于外侧固定所述制冷结构的金属支架7和用于固定所述滤光片6的隔热支架8,所述金属支架7位于所述隔热支架8的外侧,金属支架7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其为制冷结构的前端,散热组件、导风槽位于制冷结构的后端,直接将热量导走。

具体的,用户在使用时,所述金属支架7是接触并紧贴皮肤的,所述滤光片6固定在所述隔热支架8上,并嵌入到所述金属支架7内,这样会使滤光片6制冷效果良好,同时也可以使所述滤光片6尽可能地与头部外表面相平,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滤光片6和金属支架7都是紧贴皮肤,感觉整个头部都有制冷的效果,且滤光片6表面不会有疼痛感。

更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第二反光杯42和所述光学玻璃5均通过硅胶圈9固定,使其连接稳定,不易松动脱落。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散热组件硅胶21、散热管22、风扇23以及制冷片24,所述散热组件硅胶21设置于所述散热管22的上方,所述散热管22设置在所述风扇23的上方,所述制冷片24设置于所述散热管22的后方。

具体的,灯管1的热量通过所述风扇23吹风把热量带走,风是从机器的进风口进,通过风扇23吹到达灯管1处,然后把灯管1的热量带走,再通过出风口把热量吹到机器外部,此时光学玻璃5还起到隔离风向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制冷片24为2个,呈并列设置,制冷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槽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风槽外壳31,使其中间产生一通道,用于固定所述隔热反光组件,并有利于通风。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槽外壳31通过卡扣结构32固定,固定方式更加简单,拆装也更加方便,且固定良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制冷片24夹持固定于所述金属支架7和所述散热管22之间,连接固定更加稳定,不易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脱毛仪的制冷结构,包括灯管、散热组件、导风槽以及隔热反光组件,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隔热反光组件的内部,所述散热组件与导风槽连接,所述隔热反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风槽内部,所述隔热反光组件包括反光杯、光学玻璃以及滤光片,所述光学玻璃设置在所述灯管与所述滤光片之间,所述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灯管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滤光片的光入射侧,通过设置在灯管与滤光片中间的隔热的光学玻璃,再利用塑胶外壳的结构卡住光学玻璃,把灯管和滤光片分隔为两个空间,使灯管产生的热量无法到达滤光片表面,从而将产品的制冷效果发挥到最佳,且结构简单,通用性强。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