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舒适型肩关节外展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2394发布日期:2020-01-17 18:58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舒适型肩关节外展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舒适型肩关节外展枕。



背景技术:

肩袖修补手术后肩关节体位要求前臂需要外展30度到45度,因此肩袖修补手术后的患者,肩关节处要求置于外展用具。目前,市场上购买的外展支架适用于日间外出实用,但是因材料为海绵垫,体积和形状不便变换,在夜间平卧时较为不便。因此在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求患者自带枕头便于夜间使用,此时存在如下问题:(1)因枕头不小不合适而使得患者来回数次更换枕头;(2)因患者未准备枕头而导致医生不得不使用医疗海绵垫叠加后捆绑上多根绷带夹在患者手术上肢腋下,且需要悬挂捆绑患者上臂保证肩关节外展位上肢曲肘位,导致患者极度不适、护士更换患者衣物时较为不便的问题。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626226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10月1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限制肩关节的活动的肩外展枕,包括绑带、肩带,肩带通过表面安装的调节环衔接手臂容置区的预紧粘贴条,手臂容置区的夹层内设置有舒适的缓冲垫,手臂容置区的一侧设置有拇指吊带,绑带通过两端安装的吸附条连接展枕表面设置的粘接条,展枕的下方设置为硬质材质,展枕的上方设置为松软材质,展枕和手臂容置区相交的部分开设有固定凹槽,肩带和脖子连接处设置有肩垫,肩垫采用的材质为鹅绒。

在上述限制肩关节的活动的肩外展枕中,展枕的大小厚度不能调节,使得不同的患者在使用时,因患者的体型大小和手臂长短不同,从而在患者前臂外展30度到45度时,容易造成部分患者的手臂不能良好的支撑在展枕上,此时若是调高展枕的高度,则容易影响绑带在患者腰部的固定效果,最终导致在使用中存在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舒适型肩关节外展枕,具有调节展枕厚度以适配不同患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舒适型肩关节外展枕,包括展枕本体、设置在展枕本体上的肩带、设置在展枕本体上的腰带、设置在展枕本体上且用于固定前臂的前臂带,所述展枕本体设置前臂带的端面沿着远离人体躯干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展枕本体靠近人体躯干的端面上可拆卸设置有垫片组件,所述垫片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可拆卸连接的柔性垫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减垫片组件的柔性垫片数量,从可改变展枕本体设置前臂带的端面到人体躯干之间的距离,且因为展枕本体设置前臂带的端面沿着远离人体躯干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此时不同患者的手臂能选择合适的角度固定在前臂带上;同时柔性垫片能实现贴合人体躯干的胸廓,在佩戴时较为舒适且不会影响夜间休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展枕本体靠近人体躯干的端面与相靠近的柔性垫片之间通过多个子母扣相连接,所述子母扣分布在展枕本体和柔性垫片交界处的边缘。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子母扣能实现方便的连接展枕本体和柔性垫片,且子母扣分布在展枕本体和柔性垫片交界处的边缘,此时在完全拆卸下柔性垫片时,连接在展枕本体的子母扣部分也不易影响人体躯干的舒适度造。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柔性垫片之间,所述柔性垫片靠近展枕本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柔性垫片远离展枕本体的端面上设置有与相邻的柔性垫片上的第一魔术贴勾面相粘合的第一魔术贴毛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柔性垫片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毛面实现粘合,此时便于拆装柔性垫片,从而方便改变柔性垫片的数量;且使得第一魔术贴毛面设置在柔性垫片远离展枕本体的端面上,此时第一魔术贴毛面与人体躯干相接触时产生的不适感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垫片包括棉套、设置在棉套内的棉絮内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棉套和棉絮内芯均为棉质材料制成,此时透气性较好,且棉絮内芯质地柔软,能实现贴合人体躯干的胸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肩带包括一端设置在展枕本体主视面上的第一带体、一端设置在展枕本体后视面上的第二带体、设置在第一带体上的第二魔术贴勾面、设置在第二带体上且与第二魔术贴勾面相粘合的第二魔术毛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勾面、第二魔术贴毛面实现连接,此时便于患者单手操作,且在固定时操作简便,同时在固定时可调节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腰带包括一端设置在展枕本体主视面上的第三带体、一端设置在展枕本体后视面上的第四带体、设置在第三带体上的第三魔术贴勾面、设置在第四带体上且与第三魔术贴勾面相粘合的第三魔术毛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三带体和第四带体之间通过第三魔术贴勾面、第三魔术贴毛面实现连接,此时便于患者单手操作,且在固定时操作简便,同时在固定时可调节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臂带包括一端设置在展枕本体上的第五带体、设置在第五带体远离展枕本体一端的第四魔术贴勾面、设置在展枕本体上且供第四魔术贴勾面相粘合的第四魔术贴毛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五带体上的第四魔术贴勾面粘合在展枕本体上的第四魔术贴毛面时,此时前臂带与展枕本体之间形成供前臂穿过的空间,且前臂支撑在前臂带上,从而实现固定前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展枕本体包括枕套、可拆卸设置在枕套内的海绵层;所述肩带、腰带、前臂带和垫片组件均连接在枕套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展枕本体包括枕套和海绵层,此时当展枕本体受到血渍或其他物质的污染时,便于拆卸下海绵层后,对枕套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展枕本体和垫片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展枕本体;11、枕套;12、海绵层;13、拉链;2、肩带;21、第一带体;22、第二带体;23、第二魔术贴勾面;24、第二魔术贴毛面;3、腰带;31、第三带体;32、第四带体;33、第三魔术贴勾面;34、第三魔术贴毛面;4、前臂带;41、第五带体;42、第四魔术贴勾面;43、第四魔术贴毛面;5、垫片组件;51、柔性垫片;511、棉套;512、棉絮内芯;513、第一魔术贴勾面;514、第一魔术贴毛面;6、子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新型舒适型肩关节外展枕,如图1所示,包括展枕本体1、设置在展枕本体1上的肩带2、设置在展枕本体1上的腰带3、设置在展枕本体1上且用于固定前臂的前臂带4。

如图1和图2所示,展枕本体1包括枕套11、可拆卸的填充在枕套11内的海绵层12,枕套11的正视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状,展枕本体1的两个直角面分别靠近人体躯干、朝向下方,斜面朝向远离人体躯干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枕套11上开设有供海绵层12放入的开口,在枕套11的开口处安装有用于打开或封闭开口的拉链13,从而实现可拆卸海绵层12。

如图1所示,肩带2包括一端缝合在展枕本体1主视面的枕套11上的第一带体21、一端缝合在展枕本体1后视面的枕套11上的第二带体22、缝合在第一带体21上的第二魔术贴勾面23、缝合在第二带体22上且与第二魔术贴勾面23相粘合的第二魔术毛面。

如图1所示,腰带3包括一端缝合在展枕本体1主视面的枕套11上的第三带体31、一端缝合在展枕本体1后视面的枕套11上的第四带体32、缝合在第三带体31上的第三魔术贴勾面33、缝合在第四带体32上且与第三魔术贴勾面33相粘合的第三魔术毛面。

如图1所示,前臂带4包括一端缝合在展枕本体1的枕套11上的第五带体41、缝合在第五带体41远离展枕本体1一端的第四魔术贴勾面42、缝合在展枕本体1上且供第四魔术贴勾面42相粘合的第四魔术贴毛面43。且前臂带4在展枕本体1的连接处均处于展枕本体1的枕套11的斜面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同时在展枕本体1靠近人体躯干的端面上可拆卸设置有垫片组件5,垫片组件5包括多个相互可拆卸连接的柔性垫片51;柔性垫片51包括棉套511、填充在棉套511内的棉絮内芯512。展枕本体1的枕套11靠近人体躯干的端面和相靠近的柔性垫片51之间通过多个子母扣6实现连接,多个子母扣6分布在展枕本体1的枕套11和柔性垫片51的棉套511交界处的周侧。且在在相邻的两个柔性垫片51之间,柔性垫片51的棉套511靠近展枕本体1的端面上缝合有第一魔术贴勾面513,柔性垫片51的棉套511远离展枕本体1的端面上缝合有与相邻的柔性垫片51上的第一魔术贴勾面513相粘合的第一魔术贴毛面514。

实施原理:通过增减垫片组件5的柔性垫片51数量,从可改变展枕本体1设置前臂带4的端面到人体躯干之间的距离,且因为展枕本体1设置前臂带4的端面沿着远离人体躯干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此时不同患者的手臂能选择合适的角度固定在前臂带4上;同时柔性垫片51能实现贴合人体躯干的胸廓,在佩戴时较为舒适且不会影响夜间休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