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疝气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8484发布日期:2020-02-18 13:03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疝气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疝气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疝气针。



背景技术:

气腹针是腹腔镜手术中用来判断进针位置是否正确和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的手术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等特点,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一般地说,大部分普通外科的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完成。目前,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时也是采用腹腔镜手术,在进行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需要同时用到气腹针和疝气针。

现有的疝气治疗针一般包括手柄、外针端部及夹持端部,夹持端部与外针端部铰接,通过控制部件使夹持端部与外针端部张开或闭合,但现有的疝气治疗针中不具有打水及打气通道,在腹腔手术中,需要打水及打气时需要额外采用别的装置才行,无法将多种功能集于一体。

因此,开发一种新疝气针,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疝气针,以解决现有疝气针只具有夹持线头功能无发打气、打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疝气针,包括外套管及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内芯,所述内芯滑动安装在外套管内,所述内芯包括中推轴及呈半环状环抱在中推轴两侧的打水壳体及打气壳体,所述打水壳体内设置打水通道,所述打气壳体内设置打气通道,所述中推轴的内端连接有钩针,所述钩针的钩状端部穿过外套管的前端延伸到外套管外侧,所述打水通道的两端具有延伸到外套管外侧的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打气通道的两端具有延伸到外套管外侧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打水通道及打气通道内设有阀门,所述阀门控制打水通道及打气通道连通及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阀门包括设置于打水通道及打气通道外侧壳体内的驱动气囊及充气气囊,所述驱动气囊与充气气囊通过气管相连,所述驱动气囊连接沿径向安装在打水通道及打气通道内的阀芯,所述阀芯沿径向运动,且阀芯在驱动气囊的驱动下可密封在打水通道及打气通道内,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延伸到外套管外侧的驱动板推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板呈圆弧状,所述驱动板的内端连接到充气气囊上,所述驱动板的外端延伸到外套管外侧,所述驱动板的外侧设有橡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驱动气囊及充气气囊均为折叠式伸缩气囊。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阀芯插装在沿径向设置的定位行走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内芯中设置打水及打气通道,该疝气针在疝气手术中既可以用于夹持线头,也可以用于排水、打水及排气、打气,无需再添加手术设备,在一个疝气针上具有多种手术所需的功能,提高手术的效率。

(2)打水打气通道通过阀门实现开启和关闭,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气体进入腹腔内,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管,2、中推轴,3、打水壳体,4、打气壳体,5、打水通道,6、打气通道,7、钩针,8、驱动气囊,9、充气气囊,10、阀芯,11、驱动板,12、橡胶层,14、定位行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疝气针,包括外套管1及安装在外套管1内的内芯,所述内芯滑动安装在外套管1内,所述外套管1为中空圆筒状,外套管1的内端及外端均为开放状,内端呈锥形,便于插入腹腔,所述外套管1的外端具有向外延伸的按压翅,按压翅便于内芯的滑动按压。

所述内芯包括中推轴2及呈半环状环抱在中推轴2两侧的打水壳体3及打气壳体4,所述中推轴2为圆轴状,中推轴2同轴线设置在外套管1内,打水壳体3及打气壳体4环抱的外径与外套管1的内径相匹配,打水壳体3及打气壳体4卡在外套管1与中推轴2之间固定,避免打水壳体3及打气壳体4移动,所述打水壳体3内设置打水通道5,所述打水通道5沿外套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打气壳体4内设置打气通道6,打气通道6同样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的两端均为开放状,将针体的前端插入腹腔内,两端的开放状使腹腔内腔与外界连通,形成排水及排气连通通道,所述中推轴2的内端连接有钩针7,所述钩针7为圆柱状针体,钩针7的端部具有向内凹陷的倾斜钩状槽,通过钩状槽将线卡住并拉出,所述钩针7的钩状端部穿过外套管1的前端延伸到外套管1外侧,所述打水通道5的两端具有延伸到外套管1外侧的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打气通道6的两端具有延伸到外套管1外侧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内设有阀门,所述阀门控制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连通及关闭,所述阀门关闭可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腹腔内,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所述阀门包括设置于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外侧壳体内的驱动气囊8及充气气囊9,所述充气气囊9放置在沿外套管1长度方向设置在打水壳体3及打气壳体4侧壁内的纵向腔室中,所述充气气囊9胀大后充满纵向腔室,另有与纵向腔室连通的横向腔室沿径向设置,所述横向腔室连通在纵向腔室与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之间,所述驱动气囊8设置在纵向腔室中,所述纵向腔室的外端连通到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内,驱动气囊8沿纵向腔室胀大,所述驱动气囊8与充气气囊9通过气管相连,所述驱动气囊8连接沿径向安装在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内的阀芯10,所述阀芯10为块状,所述阀芯10沿径向运动,且阀芯10在驱动气囊8的驱动下可密封在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内,所述充气气囊9通过延伸到外套管1外侧的驱动板11推动,推动驱动板11,使充气气囊9内的空气进如驱动气囊8中,驱动气囊8沿横向腔室胀大,并将阀芯10推出,阀芯10密封在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内,所述阀芯10插装在沿径向设置的定位行走轴14上,所述定位行走轴14延伸至打水通道5及打气通道6内,可使阀芯10沿径向在定位行走轴14上移动,向外拉动驱动板11,充气气囊9胀大,将驱动气囊8内的空气吸回,驱动气囊8缩小,阀芯10缩回横向腔室内。

所述驱动板11呈圆弧状,所述驱动板11的内端连接到充气气囊9上,所述驱动板11的外端延伸到外套管1外侧,所述驱动板11的外侧设有橡胶层12,使驱动板11推进后可停留在指定位置。

所述驱动气囊8及充气气囊9均为折叠式伸缩气囊,通过折叠可讲气囊内气体推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