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用约束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8168发布日期:2019-12-24 21:0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用约束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用约束手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为了保证病人安全,为了防止病人出现计划外拔管、抓伤等现象,通常使用约束手套对患者的手部动作进行限制。现有技术的这种约束手套为袋式结构,其包括硬质底板和软套,底板是不可弯折的平板式结构,软套的一端具有手腕开口、另一端具有手指开口,手腕开口处设有手腕固定带,手指开口处设有将软套和底板连接在一起的拉链。使用时将病人手部从手腕开口处放入到软套和底板之间,使用手腕固定带将病人手腕固定,病人手心贴着底板,手背靠近软套,这样就能对病人手部进行约束,防止病人抓握,从而防止抓扯造成的导管脱落、抓伤等现象。因此这种约束手套尤其适合icu重症监护室、神经内外科及老年康复科这些科室使用。

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约束手套在使用过程中,手腕固定带不能固定的过紧,过紧会使病人手腕部血液循环不畅,因此实际使用中,病人手腕会在手腕开口内转动,一旦手腕转动的话,病人手心也会旋转从而朝向软套,病人会隔着软套进行抓握,因此仍然会发生计划外拔管的情况。另外,由于现有技术的约束手套的底板为平板结构,不符合人体手部自然弯曲生理曲线,人手一直平放感觉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病人抓握,能够避免病人主动或无意识拔管的临床用约束手套。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用约束手套,包括硬质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软套,软套的一端具有手腕开口,手腕开口处连接有手腕固定带,所述底板包括支撑主体和拇指支撑部,拇指支撑部位于支撑主体的一侧,拇指支撑部上连接有拇指套,支撑主体从手腕到指尖依次为手掌支撑部、手指根部支撑部、手指末端支撑部,手掌支撑部和手指根部支撑部之间具有130°至170°的夹角,手掌支撑部上具有向上凸起的掌托,手掌支撑部和手指根部支撑部交接处圆弧过渡,手指根部支撑部、手指末端支撑部为连接在一起的弧形面,手指支撑部的末端具有指腹凹槽,所述软套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手掌软套和手指软套,手掌软套位于手掌支撑部上方,手掌软套靠近拇指支撑部的侧面设有拇指开口,手指软套位于手指根部支撑部和手指末端支撑部的上方,手掌软套和手指软套之间具有130°至170°的夹角,手指末端支撑部的末端还设有将手指末端包裹的包套,该包套通过尼龙搭扣与手指软套连接。

所述手掌软套包括分别固定在底板两侧的两部分,手掌软套的两部分之间通过尼龙搭扣连接在一起。

所述手指软套包括分别固定在底板两侧的两部分,手指软套的两部分之间通过尼龙搭扣连接在一起。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软质衬垫。

所述掌托为固定在底板上的海绵垫或硅胶垫。

所述手掌支撑部、手指根部支撑部、手指末端支撑部上均开设有透气孔,手掌支撑部上的透气孔位于掌托的周围。

所述拇指支撑部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凹坑。

所述拇指套包括固定在拇指支撑部两侧的两部分,拇指套的两部分之间通过尼龙搭扣连接在一起。

所述底板和拇指支撑部是由硬质塑料一体制作成型。

所述软套和拇指套均是由尼龙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硬质底板分为手掌支撑部、手指根部支撑部、手指末端支撑部,可分别对手掌、手指根部、手指末端进行支撑,由于手掌支撑部和手指根部支撑部之间具有130°至170°的夹角,手掌软套和手指软套之间也具有130°至170°的夹角,这样即使手腕固定不紧,病人手腕在手腕开口处转动,病人手部不会翻转,病人手掌始终位于底板和软套之间,从而避免了病人抓握,防止病人主动或无意识拔管。由于本实用新型手掌支撑部和手指根部支撑部之间具有130°至170°的夹角,与人手自然状态下手掌和手指夹角一致,手指根部支撑部和手指末端支撑部为弧形面,很适合人手自然搭握,本实用新型还在手掌支撑部上设置掌托,可以对手掌进行支撑,手指支撑部的的指腹凹槽对病人指腹进行支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符合人体手部自然弯曲生理曲线,病人手部放置在底板不会有很大的不适感。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手指末端支撑部设置包套,防止病人手指末端伸出进行拔管动作,而且医护人员还可通过打开包套观察病人手指,查看是否存在血液不通畅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对病人手部动作进行约束,相对现有技术的约束手套,约束效果好,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优选的,通过尼龙搭扣将手指软套的两部分连接在一起,能将病人手指部位固定紧。

优选的,通过尼龙搭扣将手掌软套的两部分连接在一起,能将病人手掌部位固定紧。

优选的,底板的上表面的软质衬垫使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优选的,掌托为海绵垫或硅胶垫,使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优选的,手掌支撑部、手指根部支撑部、手指末端支撑部的透气孔能起到透气排汗的作用,进一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优选的,拇指支撑部表面为向下凹陷的结构可对拇指指腹进行支撑。

优选的,通过尼龙搭扣将拇指套的两部分连接在一起,能将病人拇指固定更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临床用约束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支撑主体,11a-手掌支撑部,11b-手指根部支撑部,11c-手指末端支撑部,12-拇指支撑部,2-软套,21-手掌软套,22-手指软套,23-拇指套,24-包套,3-掌托,4-指腹凹槽,5-尼龙搭扣,6-凹坑,7-手腕固定带,8-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临床用约束手套的结构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临床用约束手套包括硬质底板1和固定在底板上的软套2,软套2的一端具有手腕开口,手腕开口处连接有手腕固定带7,所述底板1包括支撑主体11和拇指支撑部12,拇指支撑部12位于支撑主体11的一侧,拇指支撑部12上连接有拇指套23,支撑主体11从手腕到指尖依次为手掌支撑部11a、手指根部支撑部11b、手指末端支撑部11c,手掌支撑部11a和手指根部支撑部11b之间具有130°至170°的夹角,手掌支撑部11a上具有向上凸起的掌托3,掌托3为固定在底板1上的海绵垫或硅胶垫。手掌支撑部11a和手指根部支撑11b部交接处圆弧过渡,手指根部支撑部11b、手指末端支撑部11c为连接在一起的弧形面,手指支撑部11c的末端具有指腹凹槽4,所述软套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手掌软套21和手指软套22,手掌软套21位于手掌支撑部11a上方,手掌软套21靠近拇指支撑部12的侧面设有拇指开口,手指软套22位于手指根部支撑部11b和手指末端支撑部11c的上方,手掌软套21和手指软套22之间具有130°至170°的夹角,手指末端支撑部11c的末端还设有将手指末端包裹的包套24,该包套24通过尼龙搭扣5与手指软套22连接。

所述手掌软套21包括分别固定在底板1两侧的两部分,手掌软套21的两部分之间通过尼龙搭扣5连接在一起。所述手指软套22包括分别固定在底板1两侧的两部分,手指软套22的两部分之间通过尼龙搭扣5连接在一起。所述拇指套23包括固定在拇指支撑部12两侧的两部分,拇指套23的两部分之间通过尼龙搭扣5连接在一起。所述软套2和拇指套23均是由尼龙布制成。

所述拇指支撑部12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凹坑6。所述底板2和拇指支撑部12是由硬质塑料一体制作成型,底板2的上表面设有软质衬垫。所述手掌支撑部11a、手指根部支撑11b部、手指末端支撑部11c上均开设有透气孔8,手掌支撑部11a上的透气孔位于掌托3的周围。

本实施例的约束手套使用时,病人手部从手腕开口处进入,手掌、手指根部、手指末端分别放置在底板的手掌支撑部、手指根部支撑部、手指末端支撑部,拇指从拇指开口处穿出放置在拇指支撑部上,然后使用手腕固定带将手腕固定紧,接着通过尼龙搭扣将手掌软套、手指软套、拇指软套扣紧,使手掌和手指实现固定,最后将手指末端支撑部的包套固定在手指软套上。由于硬质底板分为手掌支撑部、手指根部支撑部、手指末端支撑部,可分别对手掌、手指根部、手指末端进行支撑,由于手掌支撑部和手指根部支撑部之间具有130°至170°的夹角,手掌软套和手指软套之间也具有130°至170°的夹角,这样即使手腕固定不紧,病人手腕在手腕开口处转动,病人手部不会翻转,病人手掌始终位于底板和软套之间,从而避免了病人抓握,防止病人主动或无意识拔管。由于本实用新型手掌支撑部和手指根部支撑部之间具有130°至170°的夹角,与人手自然状态下手掌和手指夹角一致,手指根部支撑部和手指末端支撑部为弧形面,很适合人手自然搭握,本实用新型还在手掌支撑部上设置掌托,可以对手掌进行支撑,手指支撑部的的指腹凹槽对病人指腹进行支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符合人体手部自然弯曲生理曲线,病人手部放置在底板不会有很大的不适感。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手指末端支撑部设置包套,防止病人手指末端伸出进行拔管动作,而且医护人员还可通过打开包套观察病人手指,查看是否存在血液不通畅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对病人手部动作进行约束,相对现有技术的约束手套,约束效果好,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的实施例中,手掌软套、手指软套及拇指软套还可以采用整体式结构,只要是人手能构进入软套内,并被软套包紧不翻转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的实施例中,底板和软套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