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指掌骨撕脱骨折的新型克氏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5317发布日期:2020-01-14 23:39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指掌骨撕脱骨折的新型克氏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指掌骨撕脱骨折的新型克氏针。



背景技术:

指骨撕脱骨折在骨科门诊上较为常见,在遭受到被动暴力时,指骨受到与肌腱与韧带作用力相反的外力作用时,造成肌腱或韧带附着处骨质与主体分离,产生撕脱性骨折。

对于指掌骨撕脱骨折固定技术,包括克氏针(石黑法),张力带钢丝,拉力螺钉,钢板和螺钉固定,通常克氏针被认为是应用最广泛的固定方式,克氏针固定简单、经济实用和手术时间短,但是不能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固定并且易发生退针,导致固定失败,通常至少需要2枚克氏针固定以防发生旋转移位,而且容易导致关节内骨折术后关节僵硬,使用拉力螺钉可以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固定,但是在钻孔时容易劈裂骨折块,而其他的固定方式如钢丝张力带和钢板螺钉也各有缺点,如:需要广泛切开,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大,不适合关节内骨折的固定以及术后需要取出内固定等,此外,在关节处放置螺钉是很困难的,张力带的固定也有类似的缺点,而且体积庞大,而且经常需要去除内植物钢板固定,不能保证骨折碎片的安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克氏针。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疗指掌骨撕脱骨折的新型克氏针,解决了通常克氏针被认为是应用最广泛的固定方式,克氏针固定简单、经济实用和手术时间短,但是不能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固定并且易发生退针,导致固定失败,通常至少需要2枚克氏针固定以防发生旋转移位,而且容易导致关节内骨折术后关节僵硬,使用拉力螺钉可以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固定,但是在钻孔时容易劈裂骨折块,而其他的固定方式如钢丝张力带和钢板螺钉也各有缺点,如:需要广泛切开,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大,不适合关节内骨折的固定以及术后需要取出内固定等,此外,在关节处放置螺钉是很困难的,张力带的固定也有类似的缺点,而且体积庞大,而且经常需要去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指掌骨撕脱骨折的新型克氏针,包括针柱,所述针柱的右端与针座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针座的右侧面设置有针头,所述针柱的左端与挡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针头的外表面设置为倾斜平面。

优选的,所述针座的直径等于针柱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挡块的形状设置为球状,所述挡块的直径大于针柱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针柱的直径设置为1mm,所述挡块的直径设置为1.2m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治疗指掌骨撕脱骨折的新型克氏针,通过设置针柱、针座、针头和挡块,当需要对指掌骨撕脱骨折进行治疗时,医疗人员首先需要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块的大小,选择一根新型克氏针沿骨折断端垂直进针,使得针头穿过皮肤并且穿插过骨折块,直至对侧皮外,针头钻至对侧后,医疗人员再拉紧针柱,直到挡块压紧骨折块进行固定,且在拉紧的过程中,需要轻柔拉动,使得挡块不会切入骨折块,新型克氏针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将骨折部位的张应力转换为压应力,提高生物力学稳定性,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经济实效,而且新型克氏针尾部呈球形,可有效对骨折端进行加压,通过骨折对侧弹性加压,实现对骨折的有效固定。

2、该治疗指掌骨撕脱骨折的新型克氏针,通过设置针柱、针头、挡块和针座,当治疗完成后,需要拆下针柱时,医疗人员通过工具推压针头,使得针柱在患者皮肤中移动,当挡块外露后,通过挡块将针柱拔出即可,方便医疗人员进行操作,因挡块设置为球状,使得挡块有效的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不容易进入骨折块内,因针座与针柱的直径相等,使得克氏针插入或拔出体内时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柱、2针座、3针头、4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指掌骨撕脱骨折的新型克氏针,包括针柱1,针柱1的右端与针座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针座2,因针座2与针柱1的直径相等,使得克氏针插入或拔出体内时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挡块4的形状设置为球状,挡块4的直径大于针柱1的直径,针座2的直径等于针柱1的直径,通过设置挡块4,可以将骨折部位的张应力转换为压应力,提高生物力学稳定性,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经济实效,而且新型克氏针尾部呈球形,可有效对骨折端进行加压,通过骨折对侧弹性加压,实现对骨折的有效固定,针座2的右侧面设置有针头3,针头3的外表面设置为倾斜平面,因挡块4设置为球状,使得挡块4有效的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不容易进入骨折块内,因针座2与针柱1的直径相等,使得克氏针插入或拔出体内时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针柱1的左端与挡块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针柱1的直径设置为1mm,挡块4的直径设置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当需要对指掌骨撕脱骨折进行治疗时,医疗人员首先需要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块的大小,选择一根新型克氏针沿骨折断端垂直进针,使得针头3穿过皮肤并且穿插过骨折块,直至对侧皮外;

s2、当针头3钻至对侧后,医疗人员再拉紧针柱1,直到挡块4压紧骨折块进行固定,且在拉紧的过程中,需要轻柔拉动,使得挡块4不会切入骨折块;

s3、当治疗完成后,需要拆下针柱1时,医疗人员通过工具推压针头3,使得针柱1在患者皮肤中移动,当挡块4外露后,通过挡块4将针柱1拔出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