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气囊肾造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0644发布日期:2020-02-18 13:20阅读:1113来源:国知局
防漏气囊肾造瘘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造瘘管,特别是公开一种防漏气囊肾造瘘管。



背景技术:

肾造瘘管是泌尿外科在经皮肾镜手术后经常需要留置的一种引流管,也是部分输尿管梗阻无法解除的患者需采取的一种引流肾脏尿液的手段。如图1,传统的气囊肾造瘘管的主要结构为,在引流管1的前端设管壁上设有引流侧孔2,所述引流侧孔2的后方设有气囊3,由于气囊3与引流侧孔2的位置关系,部分肾盏尿液无法充分引流,存在引流盲区4,尿液会沿穿刺通道从引流管1的管边持续渗漏,既影响引流效果,也增加患者不适。而由于肾盏大小因人而异,如图2,即使单纯在气囊3后方增加一个后引流侧孔5,如遇肾盏短小者,后引流侧孔5可能位于肾盏外肾实质内,不仅无法引流尿液,反而因管腔无法压迫肾实质造成肾脏实质出血自造瘘管内持续流出,增加出血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引流充分、避免尿液外漏的防漏气囊肾造瘘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漏气囊肾造瘘管,包括主引流管、气囊、气囊充气阀和辅助引流管,所述主引流管的前端侧壁上设有第一引流侧孔,所述第一引流侧孔的后方设有所述气囊,所述气囊充气阀位于所述主引流管的尾部,所述气囊通过设置在所述主引流管侧壁内的气囊通道与所述气囊充气阀相连;所述辅助引流管设有3-6根并均匀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四周,所述辅助引流管的后端位于所述气囊后方的主引流管侧壁上,3-6根所述辅助引流管的前端相连、并位于所述主引流管前端的正前方;所述辅助引流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引流侧孔,所述辅助引流管与所述主引流管的内部连通。

所述第二引流侧孔位于所述辅助引流管的外侧管壁上。

所述辅助引流管的前端比所述主引流管的前端长出2.5-4cm。

所述第一引流侧孔为矩形孔或腰形孔;所述第二引流侧孔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3-6根所述辅助引流管的前端相连后顶部呈圆弧形表面。

所述辅助引流管的尾端与所述气囊尾端之间的距离为4-6mm;所述气囊前端至所述主引流管前端的距离为8-12mm。

所述第二引流侧孔的数量为每根所述辅助引流管的侧壁上均匀设置4-8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气囊充气后,通过所述辅助引流管上的第二引流侧孔充分引流,增加引流范围,消除引流盲区。本实用新型引流肾脏尿液效果更充分,固定方便;有利于避免肾造瘘管留置后,气囊后方肾盏尿液无法引流而导致从皮肾通道漏出体外的情况发生,提高肾造瘘管留置后的舒适度,便于护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流管;2、有引流侧;3、气囊;4、引流盲区;5、后引流侧孔;

6、主引流管;7、气囊充气阀;8、辅助引流管;9、第一引流侧孔;10、气囊通道;11、第二引流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3,本实用新型防漏气囊肾造瘘管,包括主引流管6、气囊3、气囊充气阀7和辅助引流管8,所述主引流管6的前端侧壁上设有第一引流侧孔9,所述第一引流侧孔9的后方设有所述气囊3,所述气囊充气阀7位于所述主引流管6的尾部,所述气囊3通过设置在所述主引流管6侧壁内的气囊通道10与所述气囊充气阀7相连;所述辅助引流管8设有3-6根并均匀设置在所述气囊3的四周,所述辅助引流管8的后端位于所述气囊3后方的主引流管6侧壁上,3-6根所述辅助引流管8的前端相连、并位于所述主引流管6前端的正前方;3-6根所述辅助引流管8的前端相连后顶部呈圆弧形表面。所述辅助引流管8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引流侧孔11,所述辅助引流管8与所述主引流管6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引流侧孔11位于所述辅助引流管8的外侧管壁上。所述第二引流侧孔11的数量优选每根所述辅助引流管8的侧壁上均匀设置4-8个,图1中一为3根辅助引流管8,每根辅助引流管8上设置5个第二引流侧孔11。所述辅助引流管8的前端比所述主引流管6的前端长出25-40mm,优选长出35mm。所述第一引流侧孔11为矩形孔或腰形孔;所述第二引流侧孔11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所述辅助引流管8的尾端与所述气囊3尾端之间的距离为4-6mm;所述气囊3前端至所述主引流管6前端的距离为8-12m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所述气囊充气阀7向所述气囊3注入蒸馏水,使气囊3鼓起,气囊3鼓起后撑开所述辅助引流管8,通过所述辅助引流管8上的第二引流侧孔11和主引流管6上的第一引流侧孔9对肾盏尿液进行引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