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上肢良肢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9057发布日期:2020-02-07 22:5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上肢良肢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上肢良肢位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疾病多数患者会出现偏瘫,针对脑血管疾病等导致的偏瘫,在康复治疗护理中需要早期摆放良肢位。良肢位又称为“良姿位”,它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良好体位,其作用是防止关节挛缩畸形,减轻痉挛。

在良肢位摆放的平卧位或侧卧位上肢摆放时,为使患侧上肢充分伸展,利于患者侧位胸部呼吸,患者上肢通常需要护士、患者家属或护工采用普通翻身枕或大毛巾帮助垫置。采用上述方式因高度不适易滑脱,平侧位转换时要重新垫置,既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不利于持续良肢位摆放,又容易加重上肢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并且若由于伸展不专业将使得上肢的康复不到位,将会进一步加重以后康复的难度。

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平卧位侧卧位转换方便,能够良好的预防患者并发症的用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上肢良肢位摆放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上肢良肢位摆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包括用于放置上肢的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上表面与上肢表面相适应,所述凹形板手臂段一端的两侧边向顶端收缩形成与手掌相适应的手掌段,所述凹形板一个侧边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固定带,且凹形板另一个侧边设置有相匹配的固定带连接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低温塑性凹形板,使用时其可塑性可以增大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同一凹形板能适合一定范围内粗细不同的上肢,使凹形板的上表面与上肢表面相适应,同时其一定刚度保可以保证患者上肢充分伸展,患者平卧位侧卧位均可用,减轻了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的工作强度;

2、设置手臂、手掌一体结构,利于固定和保护整个上肢及其关节,同时加工方便,使用方便,节约成本;

3、设置魔术粘贴固定带,可以针对不同粗细的上肢进行快速粘贴固定,操作方便,效率高;

4、凹形板上开设若干的透气孔,与透气弹性内衬相配合,保证了患者上肢在包裹后与外界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利于患者皮肤健康及上肢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凹形板,2-固定带,3-透气弹性缓冲层,4-透气孔,5-固定带连接扣,6-圆弧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放置上肢的凹形板1,所述凹形板1的上表面与上肢表面相适应,所述凹形板1手臂段一端的两侧边向顶端收缩形成与手掌相适应的手掌段,所述凹形板1一个侧边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固定带2,且凹形板1另一个侧边设置有相匹配的固定带连接扣5。

所述凹形板1手掌段顶端具有圆弧,所述凹形板1手臂段的另一端设有圆弧倒角6,避免尖角刮擦衣物,转换时也不会刮伤患者或护理人员。

所述凹形板1的材质为低温塑性板材。

所述固定带2的数量为五个,其中一个设置在凹形板1手掌段中部侧边上,其余四个均匀设置在凹形板1手臂段的侧边上。

所述固定带2为魔术粘贴带。

所述固定带2的粘贴面为魔术粘贴带的毛面。

所述凹形板1的上表面设有一层透气弹性缓冲层3。

所述凹形板1开设有透气孔4。

所述低温塑性板材为医用记忆性热塑板。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利用凹形板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强度达到平侧位均可使用的目的。凹形板1的一个侧壁的边缘设有五个固定带2,固定带2的一端固定在凹形板1的侧壁上,且凹形板1另一个侧边设置有相匹配的固定带连接扣5。使用时,选择长度适宜的凹形板1,将患者偏瘫侧的上肢放在内表面设有透气弹性缓冲层3的凹形板1内,手臂段的固定带2其中两个固定患者的肘部以上,另外两个固定患者肘部以下部位,手掌段的固定带2固定在患者的手掌上,完成固定。当患者平卧时,本实用新型及其内上肢摆放与躯干成30-45°角;当患者侧卧时,本实用新型及其内上肢摆放与躯干成90°角,转换时无须重新固定,操作方便,减轻了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的工作强度。本实用新型适用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患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