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压脉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398发布日期:2020-02-14 15:34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压脉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压脉带。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中,护士在找静脉输液或采血的时候有一个橡皮管勒紧手臂,使血量充盈然后静脉显现的,那根管子叫止血带,又叫压脉带。作为压脉带的功能相对简单是医护工作中为患者执行静脉穿刺前使血管充盈的工具。材料以橡胶管子或扁平带子为主。作为止血带的功能是肢体出血、野外蛇虫咬伤出血时的应急止血及在患者动静脉拔针后为其压迫止血,起到避免穿刺点出血、周围皮下淤血、局部肿胀等情况,同时也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在床旁为患者按压的现象。

传统的压脉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使用时需要操作者双手将压脉带围绕患者需穿刺静脉上方手臂后交叉打结绑紧固定才能起到加压作用。止血带使用时绑止血带时其松紧度以刚压住动脉出血为宜。上带过紧易造成止血带处的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甚至引起肢体远端的坏死,不利于今后伤肢的功能恢复;上带过松只压住静脉未压住动脉,血液只出不进,不仅达不到止血目的反而加重出血。上止血带为防止伤肢缺血坏死,每隔40~60分钟放松止血带l~2分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改良压脉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良压脉带,包括压脉带本体,压脉带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带有空腔的块体,所述空腔贯通块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空腔具有波浪形底面,空腔内设有压块,压块的底面与所述波浪形底面匹配,所述压块顶部设有压杆,压杆的下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压块内,所述压杆向上穿过块体并延伸至块体上方,所述压杆与压块上方的块体螺纹连接;所述块体的底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

如此,可将压脉带本体向下弯折后,将压脉带本体的自由端从固定机构的压块下方的空腔部分穿过,形成疏松的圈状体,在需要进行压脉时,患者肢体穿过该圈状体后,拉动压脉带本体,使得圈状体收紧至目标程度后,一手固定压脉带本体并将块体压在患者肢体上,另一手拧动压杆,使得压块向腔体底面运动,直至压块将腔体内的压脉带本体紧紧地压在腔体底面上,即可;拆卸时,反向拧动压杆,使得圈状体变疏松,将肢体抽出即可,简单、方便。由于空腔底面和压块底面均呈波浪形,两者相互配合,可实现压脉带本体的牢靠固定,无需担心压脉过程中,压脉带本体意外脱出;另外,块体的底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与肢体具有一定匹配度,进一步提升压脉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压杆的下端与压块之间通过深沟球轴承可旋转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压块内开设有与压杆共中心轴线的柱状腔,所述柱状腔内设有直径小于柱状腔直径的圆盘,柱状腔上方的压块内开设有与压杆间隙配合的圆孔,所述压杆的下端穿过圆孔后伸入柱状腔内并与圆盘连接,所述圆盘与压杆共中心轴线,所述圆盘的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如此,也可实现压杆与压块之间的可旋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脉带本体的一端与块体的一侧端连接,块体的另一侧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顶面与空腔的底面连接且逐渐向延伸部底面所在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的底面与块体的底面组合形成一整体弧形面,如此,延伸部横截面呈牛角状,可防止该区域的压脉带本体与肢体之间出现镂空区域,进一步提升按压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块体上开设有贯通块体顶面与腔体的螺纹孔,所述压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压杆通过螺纹孔与块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螺纹的螺距为1-2mm。

可选地,可通过对螺纹孔中内螺纹、压杆上外螺纹螺距的调节,如适当增大螺距,以使得在拧动压杆时,压块与空腔底面之间的距离变化更快,实现更快捷的固定或拆卸,为此,螺距优选为1.5-2mm。

进一步地,所述块体的底面设有橡胶垫,橡胶垫具有一定柔性,可提升压脉过程中,患者的舒适感。可选地,橡胶垫的厚度为1.5-3mm。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上端设有手柄,以方便操控压杆。

进一步地,所述压脉带本体上设有刻度,可用于指导固定的松紧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块体的某一侧面固定有计时器,可选地,所述计时器为秒表。方便操作者按时放松压脉带本体,避免肢体长时间受压后出现肢体坏死等并发症。

可选地,所述压脉带本体为橡胶管或扁平状橡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压脉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肢体匹配度好,固定牢靠,具有良好的压脉效果;另外,通过刻度的设置,可实现松紧程度的量化控制;通过计时器的设置,可方便操作者按时放松压脉带本体,避免肢体长时间受压后出现肢体坏死等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良压脉带形成疏松圈状体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良压脉带形成压紧状态圈状体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良压脉带的展开状态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良压脉带的展开状态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良压脉带的固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改良压脉带,包括压脉带本体8,压脉带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带有空腔3的块体1,所述空腔贯通块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空腔具有波浪形底面,空腔内设有压块2,压块2的底面与所述波浪形底面匹配,所述压块顶部设有压杆4,压杆4的下端可旋转地固定于压块内,所述压杆4向上穿过块体1并延伸至块体1上方,所述压杆4与压块上方的块体1螺纹连接;所述块体1的底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面。

所述压块2内开设有与压杆共中心轴线的柱状腔201,所述柱状腔201内设有直径小于柱状腔直径的圆盘401,柱状腔上方的压块内开设有与压杆间隙配合的圆孔202,所述压杆的下端穿过圆孔伸入柱状腔内并与圆盘连接,所述圆盘与压杆共中心轴线,所述圆盘的直径大于圆孔的直径。

所述压脉带本体8的一端与块体1的一侧端连接,块体1的另一侧端设有延伸部6,所述延伸部6的顶面与空腔的底面连接且逐渐向延伸部底面所在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6的底面与块体1的底面组合形成一整体弧形面。

所述块体1上开设有贯通块体顶面与腔体的螺纹孔,所述压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压杆通过螺纹孔与块体螺纹连接。

所述外螺纹的螺距为1.5mm。

所述块体1的底面设有橡胶垫7。

所述压杆4的上端设有手柄5。

所述压脉带本体8上设有刻度9。

所述块体1的某一侧面固定有计时器10。

本实用新型的压脉带具有如下优点:

1.固定方法:在压脉带本体一端增设固定机构,使用时只需操作者将压脉带本体围绕患者肢端并通过固定机构锁紧即可,与传统方法相比操作简单方便,传统打结方式会因患者肢体躁动极易松开,而固定机构固定牢靠,不会影响采血、静脉穿刺与止血功能。另外与传统打结方法相比,打结接头一般正好处于穿刺静脉的上方,从医疗操作角度讲影响穿刺前的消毒范围和影响穿刺时的视野,而固定机构可固定在操作区域的侧方,穿刺前的消毒范围和穿刺时的视野可有效暴露,更有利于医疗操作。

2.量化固定功能:在压脉带本体上设有刻度,优选地最小单位为毫米,这样可以根据被使用者的臂围(或腿围等其他),在固定止血带时可精确到量化,有效的解决固定的松紧程度,避免需长时间使用时造成的肢体缺血和坏死。也可避免固定过松造成穿刺时血管不充盈而导致穿刺失败,以及固定过松导致起不到压迫止血作用。

3.计时功能:通过计时器的设置,在固定好压脉带本体后开始计时,每隔40~60分钟放松止血带l~2分钟。方便操作者按时放松压脉带本体,避免肢体长时间受压后出现肢体坏死等并发症。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