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0996发布日期:2020-04-17 17:58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颈椎牵引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



背景技术:

坐姿不良、长期处于同一坐姿不注意休息或繁重的体力劳动等都可以引发颈椎问题,颈椎病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有效的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现有的牵引设备主要分为坐式牵引和卧式牵引,卧式牵引主要采用牵引床。

现有的颈椎牵引只能使颈椎进行“水平牵引”即单一水平方向牵引,若是需要调整颈椎牵引的左右角度和旋转角度时根本无法实现,无法根据病情需要调节颈椎的牵引角度;且现有的牵引床只能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病人自身无法进行操作,从而导致医护人员在牵引操作中用力不足或用力过度,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甚至对病人造成伤害,牵引效果差,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不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同时牵引床的长度大多数为固定的,对于一些身高比较高的患者,无法对腿部进行安置,影响治疗舒适感。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包括底座、转轴、手动件、第二床体和第一床体,所述底座下端四周均设有万向轮,所述第一床体下端四周均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连接底座上端,所述第一床体通过转轴与第二床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床体下端前后中部对称设有上支撑块,所述底座上端左侧前后对称设有下支撑块,所述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之间设有气缸,所述第二床体上端中部设有固定枕,所述第二床体上端设有牵引机构,所述第一床体前侧壁中部设有固定盘,所述第一床体内侧设有延伸机构,所述延伸机构穿过固定盘并连接手动件,所述第一床体右端部设有通口,所述延伸机构穿过通口并延伸至外部,置于外部所述延伸机构上端右侧设有立杆,所述立杆前后对称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侧壁套设有软垫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延伸机构包括滑动套、支撑轴、齿条和滑轨,所述支撑轴设置在第一床体内侧中部,所述支撑轴侧壁中部套设有齿轮,所述支撑轴的前端部穿过固定盘并连接手动件,所述齿条与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齿条下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块,所述滑轨设置在第一床体内侧下端中部,所述滑轨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右端部设有延伸板,所述滑动套设置在第一床体内侧上端右部,所述滑动套与延伸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延伸板的右端部穿过通口并延伸至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条左端部设有限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架、螺纹杆、轴承、连接带、下巴托垫、支撑盘、支杆和固定架,所述支撑座对称设置在第二床体上端右侧前后,所述支撑架对称设置在第二床体上端中部前后,所述支撑座与支撑架之间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与螺纹杆之间螺纹连接,位于外部所述螺纹杆左侧均套设有转动件,所述螺纹杆左端部通过轴承连接支撑盘,所述支撑盘左端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侧壁套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侧壁均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连接带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连接下巴托垫;所述支杆对称设置在第二床体左端前后,所述支杆上端均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部滑动连接对应位置的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轮均设有刹车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的型号为sc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合理,设置万向轮,方便牵引床整体进行移动;设置转轴和气缸,有利于对第二床体的前后角度进行调节,便于调节颈椎的转动角度;设置牵引机构,在水平牵引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调整单方向的固定套,对颈椎进行左右角度的牵引,转动件的设置,便于患者直接对牵引的力度及角度大小自己进行调控,避免医护人员在牵引操作中用力不足或用力过度的问题;设置延伸机构,有利于对第二床体后部的固定轴进行延伸,便于身高较高的患者腿部进行安置,增加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四维颈椎牵引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四维颈椎牵引床的主视图。

图3为四维颈椎牵引床中第二床体的俯视图。

图4为四维颈椎牵引床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四维颈椎牵引床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万向轮2、支撑柱3、立杆4、软垫层5、固定轴6、通口7、延伸机构8、延伸板801、滑动套802、支撑轴803、齿轮804、齿条805、滑块806、滑轨807、第一床体9、转轴10、第二床体11、固定枕12、牵引机构13、支撑座1301、螺套1302、螺纹杆1303、转动件1304、轴承1305、支撑盘1306、支杆1307、固定架1308、滑杆1309、固定套1310、支撑架1311、连接件1312、连接带1313、下巴托垫1314、上支撑块14、气缸15、下支撑块16、固定盘17、手动件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包括底座1、转轴10、手动件18、第二床体11和第一床体9,所述底座1下端四周均设有万向轮2,所述第一床体9下端四周均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下端连接底座1上端,所述第一床体9通过转轴10与第二床体1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床体11下端前后中部对称设有上支撑块14,所述底座1上端左侧前后对称设有下支撑块16,所述上支撑块14与下支撑块16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上支撑块14与下支撑块16之间设有气缸15,所述第二床体11上端中部设有固定枕12,所述第二床体11上端设有牵引机构13,所述第一床体9前侧壁中部设有固定盘17,所述第一床体9内侧设有延伸机构8,所述延伸机构8穿过固定盘17并连接手动件18,所述第一床体9右端部设有通口7,所述延伸机构8穿过通口7并延伸至外部,置于外部所述延伸机构8上端右侧设有立杆4,所述立杆4前后对称设有固定轴6,所述固定轴6侧壁套设有软垫层5。

所述延伸机构8包括滑动套802、支撑轴803、齿条805和滑轨807,所述支撑轴803设置在第一床体9内侧中部,所述支撑轴803侧壁中部套设有齿轮804,所述支撑轴803的前端部穿过固定盘17并连接手动件18,所述齿条805与齿轮804之间相互啮合,所述齿条805下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滑块806,所述滑轨807设置在第一床体9内侧下端中部,所述滑轨807与滑块806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齿条805右端部设有延伸板801,所述滑动套802设置在第一床体9内侧上端右部,所述滑动套802与延伸板80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延伸板801的右端部穿过通口7并延伸至外部。

所述齿条805左端部设有限位板。

所述牵引机构13包括支撑座1301、支撑架1311、螺纹杆1303、轴承1305、连接带1313、下巴托垫1314、支撑盘1306、支杆1307和固定架1308,所述支撑座1301对称设置在第二床体11上端右侧前后,所述支撑架1311对称设置在第二床体11上端中部前后,所述支撑座1301与支撑架1311之间套设有螺套1302,所述螺套1302与螺纹杆1303之间螺纹连接,位于外部所述螺纹杆1303左侧均套设有转动件1304,所述螺纹杆1303左端部通过轴承1305连接支撑盘1306,所述支撑盘1306左端设有滑杆1309,所述滑杆1309侧壁套设有固定套1310,所述固定套1310内侧壁均设有连接件1312,所述连接件1312与连接带1313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连接带1313的另一端连接下巴托垫1314;所述支杆1307对称设置在第二床体11左端前后,所述支杆1307上端均设有固定架1308,所述固定架1308中部滑动连接对应位置的滑杆1309。

所述万向轮2均设有刹车片。

所述气缸15的型号为sc5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通过万向轮2的作用将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之后病人平躺在第一床体9上端,根据自身身高转动手动件18,对延伸机构8进行调节,手动件18连接支撑轴803,支撑轴80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床体9内壁,支撑轴803中部套设有齿轮804,齿轮804与齿条805之间相互啮合,从而带动齿条805右端部的延伸板801进行移动,有利于拉开立杆4与第一床体9右端部之间的距离,方便身高比较高的人将脚部或者腿部放置在固定轴6的软垫层5表面,增加舒适感;之后头部放置在固定枕12表面,下巴放置在下巴托垫1314内侧,双手握住牵引机构13两侧的转动件1304,通过转动转动件1304,转动件1304与螺纹杆1303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控制螺纹杆1303从螺套1302中伸出距离,从而对病患进行水平牵引;如果病患希望进行颈椎的左右角度牵引,则只需要交替转动双手的转动件1304,通过单侧方向的高低调节,对颈椎进行左右角度的牵引;牵引过程前,可以通过外部控制器对气缸15进行控制,前后两侧的气缸15相互伸缩,控制颈椎进行左右方向的摆动,从而对颈椎进行转动活动及多个角度的牵引治疗,根据病情需要调节颈椎的牵引角度,避免只能进行单一方向的牵引。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