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麻醉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0426发布日期:2020-02-18 13:1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麻醉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射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麻醉针。



背景技术:

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的麻醉是为了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但麻醉针的刺入,仍会让患者有不小的疼痛感,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紧张感,对手术不利;麻醉针头插入深度不可控,没有一个确切的深度参照,只能依靠麻醉师的经验来注射;药品的注射量依然要根据麻醉师的经验来注射,量的精确度不够,注射多了,影响病人的苏醒时间,注射少了,则要拔出针头,反复注射,浪费时间,同时增加了患者注射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麻醉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麻醉针,包括针筒,针筒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前端连接有活塞块、后端穿过针筒的尾端连接有从动座,针筒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架和挡板,支撑架是倒u形架,支撑架下支撑臂与针筒固定连接、上支撑臂上安装有螺旋钮,螺旋钮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穿过支撑架的上支撑臂连接至支撑架的下支撑臂内,丝杆上安装有与从动座固定连接的移动块;针筒前端一侧壁通过导管连接有雾化喷头、另一侧壁连接有进液管;针筒的前端连接有针头,针头外套有胶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雾化喷头的中心设有针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针头上设有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针头上设有针头开关,进液管上设有单向阀,导管的进液端设有雾化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针筒上设有一体化的透明监视窗。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麻醉针,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在针头刺入身体前,先对将要针刺位置进行雾化麻醉,能够减轻针头刺入皮肤或更深处时的痛感,减轻患者痛苦及心理负担;麻醉师可以根据针头上刻度的位置确定进针深度,准确的将麻醉药品打入身体的准确深度;旋转螺旋钮带动从动座推进或回收,可以很好的控制麻醉剂量,避免手动推进的不确定性;进液管的设计,可以随时为麻醉针供药而不用将针头拔出,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麻醉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麻醉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所示为:针筒1、活塞杆2、活塞块3、从动座4、支撑架5、挡板6、螺旋钮7、丝杆8、移动块9、导管10、雾化喷头11、进液管12、针头13、胶套14、针头开关15、单向阀16、雾化开关17、监视窗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麻醉针,包括针筒1,针筒1内设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前端连接有活塞块3、后端穿过针筒1的尾端连接有从动座4,针筒1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架5和挡板6,支撑架5是倒u形架,支撑架5的下支撑臂与针筒1固定连接、上支撑臂上安装有螺旋钮7,螺旋钮7固定连接有丝杆8,丝杆8穿过支撑架5的上支撑臂连接至支撑架5的下支撑臂内,丝杆8上安装有与从动座4固定连接的移动块9,丝杆8上安装有指示箭头,指示箭头指向的支撑架5上设有刻度,旋转螺旋钮7,指示箭头随着移动块9的移动而移动,准确的指示出麻醉针内的药液量或推出量;针筒1前端一侧壁通过导管10连接有雾化喷头11、另一侧壁连接有进液管12,导管10的进液端设有雾化开关17,雾化喷头11的中心设有针头孔,进液管12上设有单向阀16,药液只能从进液管12进入针筒1中,可在注射时反复抽取而不用将针头13取下;针筒1的前端连接有针头13,针头13上设有针头开关15,针头13上设有刻度,针头13外套有胶套14;针筒1上设有一体化的透明监视窗18。

使用前,针头开关15和雾化开关17均关闭,旋转螺旋钮7,活塞块3随着抽出,药液通过进液管12进入针筒1内;麻醉时,将雾化喷头11套在针头13上,可准确瞄准麻醉位置,打开雾化开关17,一手握住针筒1,一手旋转螺旋钮7,推进活塞块3,药液从针筒1通过导管10进入雾化喷头11,进而喷洒在皮肤表面进行麻醉;麻醉后,取下雾化喷头11,关闭雾化开关17,打开针头开关15,根据针头13需要刺入的深度,将胶套14调节到针头13上的相应刻度,针头13刺入后,麻醉师的身体和精神高度集中,胶套14对针头有一定的固定支撑作用,所以对麻醉师有辅助作用;螺旋钮7根据实际需要的药液量,参照支撑架5上的刻度,对需要推进的药液进行微量调节,可避免麻醉师因手上力道过大而推进过多的麻醉药液;如药液不够用,关闭针头开关15和雾化开关17,可通过进液管12在不拔掉针头13的情况下反复抽取药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