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胆囊抓钳钳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459发布日期:2020-02-14 15:3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胆囊抓钳钳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胆囊抓钳钳头。



背景技术:

胆囊抓钳被用于在胆囊手术期间保持和处理身体组织,便于医生在进行手术中进行有效观测,但由于器官与周围组织混溶在一起,目前的胆囊抓钳在抓取组织时,容易滑落,且在抓取时,由于混溶了多余的组织液,抓取钳头受力过大,导致医生在操作时对手指造成的压力负荷非常大,时间久了,不利于医护人员进行长时间手术。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对胆囊抓钳钳头进行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胆囊抓钳钳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胆囊抓钳钳头,包括抓取部、钳杆、设置在抓取部和钳杆之间的转轮,所述抓取部包括与转轮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一体形成且设置于第一连接端上部的第一抓取端,以及与第二连接端一体形成且设置于第二连接端上部的第二抓取端,所述第一抓取端和第二抓取端为均匀设置有圆孔的勺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端和第二抓取端勺状结构的抓取面设置为磨砂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端和第二抓取端的咬合处设置有凸缘部。

进一步,所述凸缘部的咬合面设置为磨砂面。

进一步,所述抓取部采用3cr13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布的胆囊抓钳钳头,所述抓取部、钳杆一体设置,提高了抓钳钳头的强度,将抓取端设置为带有圆孔的勺状结构,便于抓取目标物;通过将抓取面以及凸缘部的咬合面设置为磨砂面,能够增加抓钳钳头与目标物的摩擦力,方便将目标物与周围的组织分离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胆囊抓钳钳头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胆囊抓钳钳头的俯视图。

图中:1、抓取部11、第一连接端12、第二连接端13、第一抓取端14、第二抓取端15、圆孔2、钳杆3、转轮4、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胆囊抓钳钳头,包括抓取部1、钳杆2、设置在抓取部1和钳杆2之间的转轮3,转轮3结合钳柄调节胆囊抓钳进入人体抓取组织器官的角度,至于钳柄与转轮3的结构、以及如何调节角度,是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本方案中不做具体描述,所述抓取部1包括与转轮3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1、第二连接端12、与第一连接端11一体形成且设置于第一连接端11上部的第一抓取端13,以及与第二连接端12一体形成且设置于第二连接端12上部的第二抓取端14,所述第一抓取端13和第二抓取端14为均匀设置有圆孔15的勺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端11与第一抓取端13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2与第二抓取端14平滑过渡连接,类似勺体与勺柄结构,将第一抓取端13和第二抓取端14的结构设置为带有圆孔15的勺状结构的原因是便于抓取目标物,方便将目标物与周围的组织隔离开来,进行下一步操作。

进一步,通过将所述第一抓取端13和第二抓取端14勺状结构的抓取面设置为磨砂面,能够增加抓钳钳头与目标物的摩擦力,在上一步目标物与周围的组织隔离开来的基础上,便于将目标物与周围的组织分离开,即取出。

进一步,所述第一抓取端13和第二抓取端14的咬合处设置有凸缘部4,在将目标物取出的过程中,通过凸缘部4过滤掉目标物与周围组织的液体,减小胆囊抓钳抓取的重量,方便取出。

进一步,所述凸缘部4的咬合面设置为磨砂面,增加目标物取出过程中,凸缘部4与目标物的摩擦力,方便过滤。

进一步,所述抓取部1采用3cr13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进一步的,该胆囊钳钳头的硬度为43hrc~47hrc,工作时夹持力不小于15n,表面粗糙度ra值应不大于0.8μm,

进一步的,该钳头在常规条件下消毒,防止产生腐蚀现象。

本实用新型使用流程:

胆囊抓钳在工作时,首先将抓钳钳头送入体内,通过钳柄控制转轮3,进一步调节钳头至合适的角度,抓取目标物,通过勺状结构的第一抓取端13和第二抓取端14咬合目标物,初步将目标物与周围的组织隔离开,通过抓取端的圆孔15初步过滤多余的液体;然后操作者加大抓取力度,通过第一抓取端13和第二抓取端14的磨砂面、凸缘部4的磨砂面挤压目标物,再次过滤多余的液体,并将目标物与周围的组织分离开;最后操作者通过抓取钳取出目标物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