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微粒污染的无菌溶药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9919发布日期:2020-02-18 13:1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微粒污染的无菌溶药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避免加药时反复穿刺瓶塞造成的输液微粒污染,有效防止药液微粒的飞溅,使用灵活,实用性强的可减少微粒污染的无菌溶药注射器。



背景技术:

无菌溶药注射器是临床进行加药、推注药物的必备耗材。传统的无菌溶药注射器由针头、针栓乳头、管腔和注射器活塞组成,医护人员在加药时,需先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药瓶中,抽吸一定量药液后拔出针头,再将针头插入到液体袋内,之后,推动活塞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注入液体袋,完成一次加药过程。然而,传统结构的无菌溶药注射器在加大药物剂量时,需要使用针头在药瓶胶塞和液体袋胶塞之间、反复地穿插多次,方可完成加药。这种反复穿插的过程,非常容易将橡胶及其他微粒带入药液中,造成输液微粒污染,危害病人的健康。另外,在反复拔针的过程中,还会造成药液微粒的飞溅;飞溅的药液微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或喷雾,通过与呼吸道和皮肤的接触、对医护人员身体带来危害。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无菌溶药注射器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加药时反复穿刺瓶塞造成的输液微粒污染,有效防止药液微粒的飞溅,使用灵活,实用性强的可减少微粒污染的无菌溶药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减少微粒污染的无菌溶药注射器包括注射器空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空筒的内部设置有注射器活塞,注射器活塞的上端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内部设置有沿活塞杆抽拉方向布置的内埋导流管,内埋导流管的前端与注射器活塞上设置的内埋管进液孔相连通;内埋导流管的后端,则与设置在活塞杆端部活塞柄外侧的导液管的一端相连;所述注射器空筒前端设置有针栓乳头,针栓乳头上设置有药瓶穿刺针,并且,针栓乳头的内部,还设置有只能够使药液经由针栓乳头单向进入到注射器空筒内的单向进液阀。

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y型接头,y型接头的单头端与导液管的端部相连,y型接头的双头端分别连接有连接软管,两根连接软管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液体袋穿刺针和螺纹接口。以利用带有液体袋穿刺针的连接软管进行加药,通过带螺纹接口的连接软管进行药物的静推,从而实现多种注药模式,使用灵活,实用性强。

所述与y型接头相连的连接软管上均设置有止液夹,止液夹由u型主体构成,u型主体的上折弯边和下折弯边上分别设置有穿管孔;u型主体的开口侧设置有锁合斜边;锁合斜边的下端与下折弯边弹性连接,锁合斜边的上端与上折弯边端部的锁合凸缘配合卡接;所述锁合斜边朝向软管的内侧设置有活动卡扣,u型主体的竖直边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卡扣。以利用锁合斜边上端与u型主体上部锁合凸缘的配合卡接,将活动卡扣压合在固定卡扣上,进而将连接软管内的液流暂时阻断。

所述导液管上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内设置有用于过滤药液中微粒的内滤网。以进一步净化加注的药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部设置有注射器活塞的注射器空筒,注射器活塞的上端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内部设置有沿活塞杆抽拉方向布置的内埋导流管,内埋导流管的前端与注射器活塞上的内埋管进液孔相连通;内埋导流管的后端与设置在活塞杆端部活塞柄外侧的导液管一端相连;注射器空筒前端的针栓乳头上设置有药瓶穿刺针;针栓乳头的内部设置有单向进液阀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利用设置在针栓乳头内部、只能够使药液经由针栓乳头单向进入到注射器空筒内的单向进液阀,实现注射器通过针栓乳头的单向抽药,以及经由活塞杆内埋导流管的单向推注;并通过多次往复抽拉活塞杆的方式,实现液体袋内溶药的连续加注。进而避免加药时反复穿刺瓶塞造成的输液微粒污染,有效防止药液微粒的飞溅,使用灵活,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注射器空筒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活塞杆向下推注、药液经由内埋导流管反流入导液管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止液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注射器空筒、2药瓶穿刺针、3注射器活塞、4活塞杆、5导液管、6过滤器、7y型接头、8连接软管、9螺纹接口、10液体袋穿刺针、11止液夹、12针栓乳头、13单向进液阀、14内埋管进液孔、15内埋导流管、16活塞柄、17药液、18u型主体、19上折弯边、20下折弯边、21穿管孔、22锁合凸缘、23锁合斜边、24活动卡扣、25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可减少微粒污染的无菌溶药注射器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注射器空筒1,其中,注射器空筒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吸入和排出药液的注射器活塞3。注射器活塞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推动活塞的活塞杆4,活塞杆4位于注射器空筒1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柄16。活塞杆4的内部设置有沿活塞杆4抽拉方向布置的内埋导流管15,内埋导流管15的前端与注射器活塞3上设置的内埋管进液孔14相连通;内埋导流管15的后端,则与设置在活塞杆4端部活塞柄16外侧的导液管5的一端相连接。为了进一步净化加注的药剂,导液管5上设置有过滤器6,过滤器6内设置有用于过滤药液中微粒的内滤网。

导液管5的另一端设置有y型接头7,y型接头7的单头端与导液管5的端部相连接,y型接头7的双头端分别连接有连接软管8。其中一根连接软管8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插入液体袋内进行加药的液体袋穿刺针10,另一根连接软管8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完成药物推注的螺纹接口9。进而利用带有液体袋穿刺针10的连接软管8进行加药,通过带螺纹接口9的连接软管8进行药物的静推,以实现多种注药模式,提升装置的使用灵活和实用性。同时,注射器空筒1前端设置有针栓乳头12,针栓乳头12上设置有用于插入药瓶的药瓶穿刺针2;并且,针栓乳头12的内部,设置有只能够使药液经由针栓乳头12单向进入到注射器空筒1内的单向进液阀13。

与y型接头7相连接的两根连接软管8上,均设置有用于阻断液流的止液夹11。止液夹11由u型主体18构成,u型主体18的上折弯边19和下折弯边2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穿过连接软管8的穿管孔21。u型主体18的开口侧设置有锁合斜边23,锁合斜边23的下端与下折弯边20弹性连接,锁合斜边23的上端与上折弯边19端部的锁合凸缘22配合卡接。锁合斜边23朝向软管的内侧设置有活动卡扣24,u型主体18的竖直边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卡扣25。进而利用锁合斜边23上端与u型主体18上部锁合凸缘22的配合卡接,将活动卡扣24压合在固定卡扣25上,以将相应连接软管内的液流暂时阻断。

该可减少微粒污染的无菌溶药注射器使用时,首先,将注射器空筒1前端的药瓶穿刺针2插入到药瓶瓶塞,并将导液管5端部y型接头7上连接的液体袋穿刺针10插入到液体袋;同时,利用止液夹11暂时阻断与螺纹接口9相连的连接软管8。然后,向注射器空筒1后端抽拉活塞杆4,药瓶内的药液经由针栓乳头12进入到注射器空筒1的空腔内,此时,由于药液的正向流动,单向进液阀13处于打开状态(如图2所示)。当需要把注射器空筒1内的药液17推注入液体袋内时,向前推动活塞杆4,此时,由于药液的反向流动,单向进液阀13处于关闭状态(如图3所示),药液通过注射器活塞3上的内埋管进液孔14、被反推入活塞杆4的内埋导流管15,并通过导液管5进入到过滤器6中进行过滤,再经由y型接头7流入到与液体袋穿刺针10相连的液体袋内。当需要与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时,则使用螺纹接口9,且利用止液夹11暂时阻断与液体袋穿刺针10相连的连接软管8,重复上述抽拉活塞杆4吸药液、前推活塞杆4反推药液等操作,实现药液推注。避免加药时反复穿刺瓶塞造成的输液微粒污染,并有效防止药液微粒的飞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