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院内感染用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8799发布日期:2020-05-22 21:2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院内感染用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染消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控制院内感染用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因此,控制院内消毒及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将配好的消毒液装入消毒水箱中,再通过喷头喷向需要消毒的地方,同时配上紫外线,使得消毒效果更好;但存在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配好的消毒液的消毒成分会在消毒箱中沉淀,使得喷发出的消毒液药性不一,消毒效果差;导致降低了消毒效率、浪费人力、也对人体造成了伤害。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控制院内感染用消毒装置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院内感染用消毒装置,具有防止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和使得消毒液的药性均匀的目的,达到提高消毒效率和节省人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开口设置的箱体、水泵和位于箱体内部的水箱;其特征是:所述水箱外壁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箱上边面穿设有加水口;所述水泵位于水箱下表面和箱体底面之间,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外壁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水箱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箱体远离蓄电池的一面外壁固定连接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电机箱、箱体和水箱穿设有供第一电机输出轴插接的通孔,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突伸出水箱的端部固定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均匀分布多根扇叶;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管道,所述管道透过间隙延伸到箱体外部;所述管道远离水泵的端部固定连接消毒杆,所述消毒杆包括手把和消毒端;所述消毒端包括喷头、遮光板、安装板和多根紫外灯管;所述手把表面设有控制紫外线和水泵的紫外光开关和喷水开关;所述安装板表面固定连接紫外灯管和喷头,多跟所述紫外灯管构成的平面与安装板表面平行;所述安装板靠近手把的一端和与其相邻两边的边缘固定连接遮光板,所述遮光板成广口装三面环绕紫外灯管和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箱体,便于放置水箱、水泵和蓄电池;利用水箱,便于存放消毒液;利用加水口,便于加入消毒液;利用水泵,便于提高水压;利用蓄电池,便于给水泵和第一电机供电;利用电机箱,便于稳固第一电机;利用第一电机,便于旋转搅拌轴,利用扇叶,使得消毒液的药性扩散均匀;利用手把,便于操作消毒杆;利用紫外光开关和喷水开关,便于控制紫外灯管和水泵,利用安装板,便于安装喷头和紫外灯管,利用喷头,便于喷发消毒液,利用紫外灯管,便于提高消毒效果;利用遮光板,便于遮挡紫外光,防止对消毒人员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板靠近紫外灯管的一面粘贴有反光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反光贴,便于减少遮光板对紫外光的吸收,提高紫外光强度和消毒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连接电机箱一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推扶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推扶把手,便于人员推动箱体,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与连接推扶把手相邻的一面固定连接两放置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放置架,便于装置未使用时放置消毒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万向轮,便于移动箱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万向轮设有制动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制动器,使得操作人员远离箱体操作消毒杆时,限制万向轮旋转以致箱体移位,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箱体,便于放置水箱、水泵和蓄电池;利用水箱,便于存放消毒液;利用加水口,便于加入消毒液;利用水泵,便于提高水压;利用蓄电池,便于给水泵和第一电机供电;利用电机箱,便于稳固第一电机;利用第一电机,便于旋转搅拌轴,利用扇叶,使得消毒液的药性扩散均匀;利用手把,便于操作消毒杆;利用紫外光开关和喷水开关,便于控制紫外灯管和水泵,利用安装板,便于安装喷头和紫外灯管,利用喷头,便于喷发消毒液,利用紫外灯管,便于提高消毒效果;利用遮光板,便于遮挡紫外光,防止对消毒人员造成伤害;所述遮光板靠近紫外灯管的一面粘贴有反光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毒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推扶把手;12、放置架;2、水箱;21、加水口;3、蓄电池;31、间隙;4、管道;5、水泵;51、消毒杆;6、手把;61、喷水开关;62、紫外光开关;7、消毒端;71、喷头;72、紫外灯管;73、遮光板;74、安装板;75、反光贴;8、万向轮;81、制动器;9、电机箱;91、第一电机;92、搅拌轴;93、扇叶;9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控制院内感染用消毒装置,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开口设置的箱体1、水泵5和位于箱体1内部的水箱2,利用箱体1,便于放置水箱2、水泵5和蓄电池3。其特征是:水箱2外壁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利用水箱2,便于存放消毒液。水箱2上边面穿设有加水口21,利用加水口21,便于加入消毒液。水泵5位于水箱2下表面和箱体1底面之间,利用水泵5,便于提高水压。箱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3,蓄电池3外壁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蓄电池3与水箱2之间留有间隙31,利用蓄电池3,便于给水泵5和第一电机91供电。箱体1远离蓄电池3的一面外壁固定连接电机箱9,利用电机箱9,便于稳固第一电机91。电机箱9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1,利用第一电机91,便于旋转搅拌轴92。电机箱9、箱体1和水箱2穿设有供第一电机91输出轴插接的通孔94,第一电机91输出轴突伸出水箱2的端部固定连接搅拌轴92,搅拌轴92均匀分布多根扇叶93,利用扇叶93,使得消毒液的药性扩散均匀。水泵5输出端固定连接管道4,管道4透过间隙31延伸到箱体1外部;管道4远离水泵5的端部固定连接消毒杆51,消毒杆51包括手把6和消毒端7;利用手把6,便于操作消毒杆51。消毒端7包括喷头71、遮光板73、安装板74和多根紫外灯管72,利用安装板74,便于安装喷头71和紫外灯管72。手把6表面设有控制紫外线和水泵5的紫外光开关62和喷水开关61,利用紫外光开关62和喷水开关61,便于控制紫外灯管72和水泵5。安装板74表面固定连接紫外灯管72和喷头71,利用喷头71,便于喷发消毒液。多跟紫外灯管72构成的平面与安装板74表面平行,利用紫外灯管72,便于提高消毒效果。安装板74靠近手把6的一端和与其相邻两边的边缘固定连接遮光板73,遮光板73成广口装三面环绕紫外灯管72和喷头71,利用遮光板73,便于遮挡紫外光,防止对消毒人员造成伤害。

如图1与图2所示,遮光板73靠近紫外灯管72的一面粘贴有反光贴75,利用反光贴75,便于减少遮光板73对紫外光的吸收,提高紫外光强度和消毒效率。

如图2所示,箱体1连接电机箱9一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推扶把手11,利用推扶把手11,便于人员推动箱体1,节省人力。

如图2所示,箱体1与连接推扶把手11相邻的一面固定连接两放置架12,利用放置架12,便于装置未使用时放置消毒杆51。

如图1所示,箱体1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万向轮8,利用万向轮8,便于移动箱体1。

如图1所示,万向轮8设有制动器81,利用制动器81,使得操作人员远离箱体1操作消毒杆51时,限制万向轮8旋转以致箱体1移位,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工作原理:利用箱体1,便于放置水箱2、水泵5和蓄电池3;利用水箱2,便于存放消毒液;利用加水口21,便于加入消毒液;利用水泵5,便于提高水压;利用蓄电池3,便于给水泵5和第一电机91供电;利用电机箱9,便于稳固第一电机91;利用第一电机91,便于旋转搅拌轴92,利用扇叶93,使得消毒液的药性扩散均匀;利用手把6,便于操作消毒杆51;利用紫外光开关62和喷水开关61,便于控制紫外灯管72和水泵5,利用安装板74,便于安装喷头71和紫外灯管72,利用喷头71,便于喷发消毒液,利用紫外灯管72,便于提高消毒效果;利用遮光板73,便于遮挡紫外光,防止对消毒人员造成伤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