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4887发布日期:2020-05-12 18:3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



背景技术:

在对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吸痰是一项常规操作,一个重症病人每天都要吸痰多次,一般间隔为两小时。吸痰操作一般是通过现有的一种吸痰管实现的,该吸痰管的一端为吸痰口,另一端为一负压接口,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首先需将一张无菌垫纸放在病人胸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正下方处,将用于向气管内打水的抽吸完生理盐水的空针放置在无菌垫纸的一侧,吸取气管插管中的痰液,然后吸取鼻腔中的痰液,最后在吸取口腔中的痰液。

现提供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适用于长期卧床和无意识的危重病人,将口腔牙龈和舌头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更加安全,尾端可直接与负压吸引连接,由护士随时控制吸引强度,及时把口腔痰液吸走,降低口腔内交叉感染率,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可单手轻便完成口腔清洁的擦拭和痰液吸引,摒弃以前双手或多人的操作,属于革命性的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包括海绵件、通口、吸引杆、开口、吸引控制头、按钮、喇叭口、调节阀以及内管,所述海绵件和吸引控制头分别设于吸引杆的两端从而构成吸痰包主体,所述海绵件的中部设有一贯穿的通口,通口的中部与吸引杆左端的开口相对应,所述吸引杆的右端与吸引控制头连通,所述吸引控制头中设有内管,所述内管上串接一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方对应设有按钮,所述吸引控制头采用喇叭口设计,所述喇叭口与负压引流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阀中设有内通道,所述内通道中固定设有弹性挡片,所述弹性挡片上端设有穿出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顶部与按钮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引杆为不透明杆,采用eps和ppsu混合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阀的内通道中设有一斜孔,所述斜孔与弹性挡片的斜面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设计科学合理,适用于长期卧床和无意识的危重病人,将口腔牙龈和舌头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更加安全,尾端可直接与负压吸引连接,由护士随时控制吸引强度,及时把口腔痰液吸走,降低口腔内交叉感染率,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可单手轻便完成口腔清洁的擦拭和痰液吸引,摒弃以前双手或多人的操作,属于革命性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引控制头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节阀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效果图;

图中:1、海绵件,11、通口,2、吸引杆,21、开口,3、吸引控制头,31、按钮,32、喇叭口,33、调节阀,34、内管,33-1、按压杆,33-2、内通道,33-3、弹性挡片,4、连接管,5、负压吸引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包括海绵件1、通口11、吸引杆2、开口21、吸引控制头3、按钮31、喇叭口32、调节阀33以及内管34,所述海绵件1和吸引控制头3分别设于吸引杆2的两端从而构成吸痰包主体,所述海绵件1的中部设有一贯穿的通口11,通口11的中部与吸引杆2左端的开口21相对应,所述吸引杆2的右端与吸引控制头3连通,所述吸引控制头3中设有内管34,所述内管34上串接一调节阀33,所述调节阀33上方对应设有按钮31,所述吸引控制头3采用喇叭口32设计,所述喇叭口32与负压引流器连通。所述调节阀33中设有内通道33-2,所述内通道33-2中固定设有弹性挡片33-3,所述弹性挡片33-3上端设有穿出的按压杆33-1,所述按压杆33-1顶部与按钮31活动连接。所述吸引杆2为不透明杆,采用eps和ppsu混合材料制成,连接吸引杆选择不透明杆,在护士操作吸引痰液时,看不到痰液的流动,更不会产生心里反应,会有很好的舒适感,搞弹力、韧性足、手握舒适感好,材料为eps和ppsu混合材料无毒、无味、使用的最好材料,患者使用更加放心。所述调节阀33的内通道33-2中设有一斜孔,所述斜孔与弹性挡片33-3的斜面贴合,吸引控制口为斜孔,在护士操作吸引痰液时,更不会染于手上。海绵件1采用海绵制成,既柔软舒适又结实耐用。抗酸碱腐蚀、真菌感染的酸性状态。

在使用时,如图5所示,通过连接管4与该装置的尾部吸引控制头3的喇叭口32连接,由于喇叭口的形状设计,使整个尾部很容易插入连接管4的一端,并与连接管4密封固定连接,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瓶5连通,通过手压负压吸引瓶5,使负压吸引瓶5倍压缩,同时由于负压吸引瓶5的顶部设有单向排气阀,会使内部的空气排出,在自身塑性形变的情况下,会使整个连接管4产生吸力,由于连接管4与整个吸痰管连通,所以会给吸痰管一个单向吸力,同时通过控制调节阀33可以控制整个吸痰管的吸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设计科学合理,适用于长期卧床和无意识的危重病人,将口腔牙龈和舌头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更加安全,尾端可直接与负压吸引连接,由护士随时控制吸引强度,及时把口腔痰液吸走,降低口腔内交叉感染率,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可单手轻便完成口腔清洁的擦拭和痰液吸引,摒弃以前双手或多人的操作,属于革命性的创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海绵件(1)、通口(11)、吸引杆(2)、开口(21)、吸引控制头(3)、按钮(31)、喇叭口(32)、调节阀(33)以及内管(34),所述海绵件(1)和吸引控制头(3)分别设于吸引杆(2)的两端从而构成吸痰包主体,所述海绵件(1)的中部设有一贯穿的通口(11),通口(11)的中部与吸引杆(2)左端的开口(21)相对应,所述吸引杆(2)的右端与吸引控制头(3)连通,所述吸引控制头(3)中设有内管(34),所述内管(34)上串接一调节阀(33),所述调节阀(33)上方对应设有按钮(31),所述吸引控制头(3)采用喇叭口(32)设计,所述喇叭口(32)与负压引流器连通,所述调节阀(33)中设有内通道(33-2),所述内通道(33-2)中固定设有弹性挡片(33-3),所述弹性挡片(33-3)上端设有穿出的按压杆(33-1),所述按压杆(33-1)顶部与按钮(31)活动连接,所述吸引杆(2)为不透明杆,采用eps和ppsu混合材料制成,所述调节阀(33)的内通道(33-2)中设有一斜孔,所述斜孔与弹性挡片(33-3)的斜面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包括海绵件、通口、吸引杆、开口、吸引控制头、按钮、喇叭口、调节阀以及内管,所述海绵件和吸引控制头分别设于吸引杆的两端从而构成吸痰包主体,所述海绵件的中部设有一贯穿的通口,通口的中部与吸引杆左端的开口相对应,所述吸引杆的右端与吸引控制头连通,该新型一种新型一次性使用的吸痰管,适用于长期卧床和无意识的危重病人,将口腔牙龈和舌头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更加安全,尾端可直接与负压吸引连接,由护士随时控制吸引强度,及时把口腔痰液吸走,降低口腔内交叉感染率,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可单手轻便完成口腔清洁的擦拭和痰液吸引,摒弃以前双手或多人的操作,属于革命性的创新。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青连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