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心血管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1062发布日期:2020-01-07 08:5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心血管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心血管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动脉穿刺进行扩张时,大多在病人动脉管内安装支架或球囊,由于动脉具有弹性大、压力性出血多,导致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于是需要用到心血管扩张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搜索到申请专利号为cn201220094940.8,该专利是通过管腔内设置有弹性网状支架,管腔一端设置有管口,管腔内壁设置有螺杆,管芯上设置有螺纹,其通过螺接方式将管腔内的弹性网状支架推出,该专利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需要手动旋转反复操作,效果不好,其次该专利采取管装直通的结构,需要使用者紧靠患者进行操作,使用者的操作空间较小,给心血管扩张装置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最后目前的心血管扩张装置一次性只能对患者一处心血管进行扩张,浪费时间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心血管扩张装置,能够采用直接推动的方式进行弹性网状支架的推送,能够提高该装置的可操作空间,能够实现一次性对多个心血管的扩张操作,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壳体,所述驱动结构的左侧连接有驱动分级结构,所述驱动分级结构的左侧连接有心血管连接结构,所述心血管连接结构包括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左侧设有弹性网状支架。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口,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橡胶活塞,所述橡胶活塞的右端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右端设有防滑结构,由此可以有效的增加活塞杆外的摩擦力系数,避免活塞杆在使用的过程中打滑。

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侧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由此可以保证活塞杆外侧握紧时的舒适度,保证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驱动分级结构包括集液囊,所述集液囊的右侧连通一级导液软管的一端,所述一级导液软管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管口相连通,所述集液囊上设有排气结构,所述集液囊的左侧设有呈圆形阵列分布的二级导液软管,所述二级导液软管的一端和集液囊相连通,由此可以保证驱动结构内部的推动力有效的转移到各个心血管连接结构中的移动板上从而实现对弹性网状支架的推出实现心血管扩张。

优选的,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和集液囊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和排气管螺纹连接,由此可以有效的排出装置内部可能存在的气体,有效的避免装置内部的气体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优选的,所述中空管的右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口,所述第二连接管口和二级导液软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中空管的左侧设有锥形管头,由此便于实现该装置和待扩张心血管的连接,从而保证心血管扩张的正常进行。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块,所述中空管的内部设有和滑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滑块和滑槽一一对应且配合安装,由此保证移动板的正常运动的前提下增加移动板受力面积所从而减小移动板受到的压强,保证移动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推动活塞杆向左移动,从而促使装置内部的液体向左移动,进而推动移动板上的弹性网状支架向左移动至心血管内部从而实现心血管扩张方式代替螺旋推动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手动旋转推动方式所存在的推力不足的缺陷,通过驱动分级结构将该装置的驱动结构和心血管连接结构分割开来,从而有效增加了心血管扩张装置的操作空间,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驱动分级结构和心血管连接结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一次性对患者的多个心血管进行心血管扩张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结构、11壳体、12活塞杆、13防滑结构、131橡胶套、132防滑纹、14橡胶活塞、15第一连接管口、2驱动分级结构、21一级导液软管、22集液囊、23排气结构、231密封盖、232排气管、24二级导液软管、3心血管连接结构、31第二连接管口、32中空管、33锥形管头、4弹性网状支架、5移动板、6滑块、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结构1,通过驱动结构1便于使用者实现对该装置施加驱动力,驱动结构1包括壳体11,驱动结构1的左侧连接有驱动分级结构2,通过驱动分级结构2可以有效的保证驱动结构1所提供的驱动力能够有效的分配到不同的心血管连接结构3中的移动板5上,驱动分级结构2的左侧连接有心血管连接结构3,通过心血管连接结构3实现该装置和患者心血管之间的连接保证心血管扩张的正常进行,心血管连接结构3包括中空管32,中空管3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左侧设有弹性网状支架4,通过移动板5的移动进而带动弹性网状支架4进入到患者心血管内部从而实现对患者心血管的扩张。

壳体11的左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口15,壳体11的中部设有橡胶活塞14,橡胶活塞14的右端连接有活塞杆12,活塞杆12的右端设有防滑结构13,由此可以有效的增加活塞杆12外的摩擦力系数,避免活塞杆在使用的过程中打滑。

防滑结构13包括橡胶套131,橡胶套131的外侧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132,由此可以保证活塞杆12外侧握紧时的舒适度,保证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驱动分级结构2包括集液囊22,集液囊22的右侧连通一级导液软管21的一端,一级导液软管21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管口15相连通,集液囊22上设有排气结构23,集液囊22的左侧设有呈圆形阵列分布的二级导液软管24,二级导液软管24的一端和集液囊22相连通,由此可以保证驱动结构1内部的推动力有效的转移到各个心血管连接结构3中的移动板5上从而实现对弹性网状支架4的推出实现心血管扩张。

排气结构23包括排气管232,排气管232和集液囊22相连通,排气管232的上端设有密封盖231,密封盖231和排气管232螺纹连接,由此可以有效的排出装置内部可能存在的气体,有效的避免装置内部的气体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中空管32的右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口31,第二连接管口31和二级导液软管24的另一端相连通,中空管32的左侧设有锥形管头33,由此便于实现该装置和待扩张心血管的连接,从而保证心血管扩张的正常进行。

移动板5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块6,中空管32的内部设有和滑块6相对应的滑槽7,滑块6和滑槽7一一对应且配合安装,由此保证移动板5的正常运动的前提下增加移动板5受力面积所从而减小移动板5受到的压强,保证移动板5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推动活塞杆12向左移动,从而促使橡胶活塞14向左移动,此时壳体11内部的液体向左运动,在驱动分级结构2的分级驱动下推动不同二级导液软管24所连通的心血管连接结构3内部的移动板5相左运动,最终将弹性网状支架4推出心血管连接结构3的内部,进入心血管从而实现对心血管的扩张,该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了手动旋转推动方式所存在的推力不足的缺陷,同时通过驱动分级结构2将该装置的驱动结构1和心血管连接结构3分割开来,从而有效增加了心血管扩张装置的操作空间,通过驱动分级结构2和心血管连接结构3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一次性对患者的多个心血管进行心血管扩张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最后当该装置的内部存在空气时,通过对活塞杆12的操作,最终可以使装置内部的气体最终集中于集液囊22的内部,最后打开排气结构23中的密封盖231,挤压集液囊22排出空气,然后盖紧密封盖231实现装置背部气体的取出,避免装置内部气体可能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直接推动活塞杆12向左移动,从而促使装置内部的液体向左移动,进而推动移动板5上的弹性网状支架4向左移动至心血管内部从而实现心血管扩张方式代替螺旋推动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手动旋转推动方式所存在的推力不足的缺陷,通过驱动分级结构2将该装置的驱动结构1和心血管连接结构3分割开来,从而有效增加了心血管扩张装置的操作空间,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驱动分级结构2和心血管连接结构3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一次性对患者的多个心血管进行心血管扩张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