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1634发布日期:2020-06-26 21:3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些长期卧床的重危病人或者以下中老年病人,在无意识状态下脚会处于一种垂直向下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医学上称为足下垂,会产生跨越步态,导致患者行走不便,影响外观及生活质量,长期足下垂,会导致踝关节长期处于非功能位置,有可能导致踝关节强直,会导致肌肉萎缩等症状的产生,需要对脚部进行固定,避免其长时间下垂,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防足下垂拉伸器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对下垂的脚部不能进行有效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解决了对下垂的脚部不能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达到了便于对脚部固定,防止足下垂的产生,且增加使用的舒适度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包括脚部包裹部、牵引绳和腿部固定带,所述脚部包裹部左端与牵引绳左端卡扣连接,所述牵引绳右端与腿部固定带左端卡扣连接,所述脚部包裹部由鞋体、连接件、矩形环、魔术贴、护垫和第一挂环组成,所述连接件下端通过铆钉与鞋体前端右侧固定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环下端穿过连接件上端,所述魔术贴下端与具有支撑包裹作用的鞋体后端螺栓连接,所述魔术贴上端穿过矩形环内部,所述护垫顶端与具有固定作用的魔术贴底端相互缝合,所述第一挂环右端与鞋体左侧中部螺栓连接,所述牵引绳由牵引绳主体、第一挂扣环、第一挂扣、第二挂扣环、第二挂扣和日字型调节扣组成,所述牵引绳主体左端与第一挂扣环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挂扣右端穿过具有连接作用的第一挂扣环左端,所述牵引绳主体右端穿过第二挂扣环内部,所述第二挂扣左端穿过第二挂扣环右端,所述牵引绳主体右端与可移动的日字型调节扣中部缝接,所述牵引绳主体左端穿过日字型调节扣内部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挂扣左端与第一挂环左端卡扣连接,所述腿部固定带由固定带、刺毛带、绒毛带、连接带和第二挂环组成,所述固定带前端下侧与具有粘结作用的刺毛带后端相互缝合,所述绒毛带前端与具有缠绕作用的固定带后端上侧相互缝合,所述连接带左端与固定带右端缝接,所述第二挂环右端穿过连接带左端,所述第二挂扣环右端与第二挂环左端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鞋体呈半包围结构,且厚度为2c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矩形环、魔术贴和护垫均设置有两个,且四者分为两组,呈横向排列在鞋体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绳主体为扁平状,且外表面光滑。

进一步的,所述护垫内部填充棉花,且护垫厚度为0.8c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呈圆角矩形状,且固定带长50cm,宽12cm。

进一步的,所述绒毛带的长度为刺毛带长度的5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材质为棉。

进一步的,所述鞋体材质为医用硅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对下垂的脚部不能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通过设置脚部包裹部、牵引绳和腿部固定带,解决了对下垂的脚部不能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将鞋体穿在病人脚上,再由魔术贴将病人脚部固定在鞋体上,固定带通过刺毛带与绒毛相互配合来固定住病人大腿,拉动日字型调节扣,以调节牵引绳主体的长度,使病人脚部抬起,从而达到对脚部固定,防止足下垂产生,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脚部包裹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腿部固定带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脚部包裹部-1、牵引绳-2、腿部固定带-3、鞋体-11、连接件-12、矩形环-13、魔术贴-14、护垫-15、第一挂环-16、牵引绳主体-21、第一挂扣环-22、第一挂扣-23、第二挂扣环-24、第二挂扣-25、日字型调节扣-26、固定带-31、刺毛带-32、绒毛带-33、连接带-34、第二挂环-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足下垂拉伸器:包括脚部包裹部1、牵引绳2和腿部固定带3,脚部包裹部1左端与牵引绳2左端卡扣连接,牵引绳2右端与腿部固定带3左端卡扣连接,脚部包裹部1由鞋体11、连接件12、矩形环13、魔术贴14、护垫15和第一挂环16组成,连接件12下端通过铆钉与鞋体11前端右侧固定固定连接,矩形环13下端穿过连接件12上端,魔术贴14下端与具有支撑包裹作用的鞋体11后端螺栓连接,魔术贴14上端穿过矩形环13内部,护垫15顶端与具有固定作用的魔术贴14底端相互缝合,第一挂环16右端与鞋体11左侧中部螺栓连接,牵引绳2由牵引绳主体21、第一挂扣环22、第一挂扣23、第二挂扣环24、第二挂扣25和日字型调节扣26组成,牵引绳主体21左端与第一挂扣环22右端固定连接,第一挂扣23右端穿过具有连接作用的第一挂扣环22左端,牵引绳主体21右端穿过第二挂扣环24内部,第二挂扣25左端穿过第二挂扣环24右端,牵引绳主体21右端与可移动的日字型调节扣26中部缝接,牵引绳主体21左端穿过日字型调节扣26内部左右两端,第一挂扣23左端与第一挂环16左端卡扣连接,腿部固定带3由固定带31、刺毛带32、绒毛带33、连接带34和第二挂环35组成,固定带31前端下侧与具有粘结作用的刺毛带32后端相互缝合,绒毛带33前端与具有缠绕作用的固定带31后端上侧相互缝合,连接带34左端与固定带31右端缝接,第二挂环35右端穿过连接带34左端,第二挂扣环24右端与第二挂环35左端卡扣连接。

其中,所述鞋体11呈半包围结构,且厚度为2cm,便于将病人脚部进行包裹。

其中,所述连接件12、矩形环13、魔术贴14和护垫15均设置有两个,且四者分为两组,呈横向排列在鞋体11上端,便于将病人脚部固定在鞋体11上。

其中,所述牵引绳主体21为扁平状,且外表面光滑,能有效的拉扯鞋体11,使得病人脚板抬起。

其中,所述护垫15内部填充棉花,且护垫15厚度为0.8cm,能有效的增加穿戴时的舒适度。

其中,所述固定带31呈圆角矩形状,且固定带31长50cm,宽12cm,能有效的扩大与大腿的接触面积,增加穿舒适度。

其中,所述绒毛带33的长度为刺毛带32长度的5倍,便于调节固定带31捆板长度,以适应不同的人。

其中,所述固定带31材质为棉,质地柔软,透气。

其中,所述鞋体11材质为医用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鞋体11材质为医用硅胶,具有良好的舒适性,柔韧性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鞋体11材质为医用硅胶,有多种形态,如:液态硅胶油、胶冻样硅胶、泡沫状硅胶海绵及弹性固体硅橡胶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固体硅橡胶,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不被降解,是一种相当稳定的惰性物质,能耐高温,可消毒,加工成型方便,易加工雕刻形状,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使用拉伸器时,首先将病人平躺在护理床上,然后将鞋体11穿在病人脚上,然后将魔术贴14穿过连接件12上的矩形环13,接着将魔术贴14反方向拉扯并贴住,使得护垫15靠近病人脚面,将病人脚部固定在鞋体11上,将第一挂扣环22上的第一挂扣23扣在矩形环13上固定,接着将第二挂扣环24上的第二挂扣25扣在连接带34上的第二挂环35上,从而将脚部包裹部1和腿部固定带3连接在一起,接着将固定带31包裹在病人大腿处,并将刺毛带32贴在绒毛带33上,通过刺毛带32上的勾毛将刺毛带32上绒毛勾住固定,然后将拉动日字型调节扣26,由于固定带31绕过日字型调节扣26内侧,使其其中一短进行折叠,随着日字型调节扣26的移动,折叠处越来越长,使得固定带31整体长度减短,从而调节长短,随着固定带31的长度减短,鞋体11被提起,使得病人脚部呈90度抬起,然后停止调节固定带31长度,一只脚穿戴好后,继续穿戴另一只脚,通过设置脚部包裹部1、牵引绳2和腿部固定带3,解决了对下垂的脚部不能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将鞋体11穿在病人脚上,再由魔术贴14将病人脚部固定在鞋体11上,固定带3通过刺毛带32贴在绒毛带33上固定在病人大腿,接着拉动日字型调节扣26,调节牵引绳主体21的长度,使得病人脚部抬起,达到便于对脚部固定,防止足下垂的产生,且增加使用的舒适度的有益效果。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