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位护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870发布日期:2020-01-21 22:3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儿童体位护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儿童体位护垫。



背景技术:

眼睛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视觉和感觉器官。通常情况下,在眼科手术结束之后,患者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以俯卧体位在床上休息,确保眼睛得到康复。例如视网膜脱离手术,视网膜脱离是指患者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相互分离,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视网膜复位,在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时,需向眼内注入硅油或惰性气体,其目的是为了利用硅油和气体来充填眼内,顶压视网膜复位;由于人眼的视网膜位于眼后段,而油或气的密度均小于眼内液,所以需要患者保持一定时间的俯卧体位,以达到顶压视网膜的作用。

但这种俯卧体位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人体凸出部位会顶住病床,引起失眠、肘关节皮肤破溃、肩关节、头颈部及胸腹部疼痛等症状。然而保持俯卧体位又是影响眼科手术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维持正确的俯卧体位,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俯卧体位护垫。现有的体位护垫通常是由简易的头部支撑垫和胸部支撑垫组成,患者使用时不够舒适,胸部支撑垫设计简陋,容易压迫胸口,产生胸闷,呼吸不畅的状况,且体积大,储存携带也不够方便。

最重要的是,这种体位护垫不适合儿童使用,因为儿童喜欢玩耍、好动,但依从性较差,术后体位护理通常不太配合,经常动来动去,不乐意一直好好地趴着不动;且趴在这些体位护垫上,儿童不方便玩耍,容易导致其出现焦虑、不安、难受甚至哭闹等消极情绪,而如果儿童俯卧时经常动来动去,不长时间正确保持要求的固定标准的俯卧体位,又会影响眼科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延缓眼睛恢复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儿童体位护垫,以解决现有的体位护垫患者使用时不够舒适以及不适合儿童使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儿童体位护垫,包括胸腹垫,所述胸腹垫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为由棉制品制成的外罩,内层为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上设有与人体胸腹部位置相对应的凹腔;所述胸腹垫靠近头部的一端设有下颌托,胸腹垫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托手垫,所述托手垫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手臂的通槽,所述托手垫包括外套及包裹在外套内的海绵体。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眼科手术后,需要进行俯卧位时,将本体位护垫放置在病床上,让儿童趴在胸腹垫上,使其胸腹部位于凹腔中,下巴放置在下颌部上,两只手臂放置在托手垫的通槽中。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的体位护垫主要针对12岁以下的儿童设计,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家长使用,当儿童趴在胸腹垫上时,其胸腹部位于凹腔中,不会因为俯卧位挤压胸腔,降低不适感,提高儿童依从性;同时,凹腔的设计可固定儿童的体位,使其保持要求的标准俯卧体位,从而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2、本方案中,胸腹垫的外层采用棉制品制成的外罩,具有耐磨损、柔软以及提高舒适度的作用;胸腹垫的内层为海绵层,海绵层具有保温、减震以及防静电的作用,海绵层的设置一是用来撑住儿童的胸腔和腹腔,提高舒适度,二是由于儿童好动,俯卧位时还是可能会动来动去,与体位护垫发生摩擦,摩擦起电容易导致体位护垫发生移动,而病床比较窄,儿童很可能会摔下去;而海绵层的设置则可以减少摩擦,防止静电的产生,减少本体位护垫的移动,从而减小儿童摔倒的可能性,增强安全性。

3、本方案中,胸腹垫上设有下颌托,让儿童的下颌放置在下颌托上,固定下颌位置,当下颌的位置固定后,整个头部的位置也就固定了,从而避免其头部无意识的偏转或反复变换姿势,使其面部保持朝下的水平状态,提高术后眼睛恢复效果。

4、本方案中,胸腹垫的左右两侧设有托手垫,托手垫上设置有通槽,儿童的手臂放置在通槽中后,方便其手部活动,如玩耍或进食等,同时通槽可固定好手臂的位置,使之手部在活动时,不会造成其体位发生改变。

进一步,所述下颌托呈弧形凹槽状,且与人体下颌的形状相吻合。将下颌托设计成与人体下颌形状相吻合的弧形凹槽状,能更好地固定好儿童的下颌位置,并减轻下颌所受的压力,提高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凹腔的内壁为向凹腔中心倾斜向下的斜面。将凹腔内壁上设置成斜面,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胸腹局部所受压力,同时使得凹腔适用于不同体型大小的儿童,提高本体位护垫的适用性。

进一步,所述海绵层的厚度为8~15厘米,所述凹腔的深度为2~6厘米。海绵层的厚度过低,承压能力不好,趴太久会很难受,本方案中海绵层的厚度和凹腔的深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比较适合12岁以下的儿童。

进一步,所述胸腹垫的左右两侧设有可绑在人体背部的绑带。绑带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固定儿童体位,避免其左右移动。

进一步,所述胸腹垫的左右两侧至少设置有两根绑带,这样能更好地固定好儿童的体位,如果只设置一根,儿童体位还是可能会发生移动。

进一步,所述胸腹垫的外层和内层为可拆卸结构,当外层使用过久或者弄脏时,可将胸腹垫的外层拆下来,进行清洁。

进一步,所述胸腹垫的外层套在海绵层上,方便拆卸和穿套。

进一步,所述胸腹垫的海绵层与托手垫的海绵体一体成型,所述胸腹垫的外罩和托手垫的外套通过棉线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胸腹垫的海绵层与托手垫的海绵体一体成型,可提高本体位护垫结构的稳定性,而将胸腹垫的外罩和托手垫的外套通过棉线缝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便于一起拆卸和穿套。

进一步,所述胸腹垫的外层为纯棉制成的外罩,所述托手垫的外套为纯棉制成的外套。纯棉材料透气性好,轻肤柔软,更适合儿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儿童体位护垫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儿童体位护垫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儿童体位护垫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胸腹垫1、外层11、内层12、凹腔13、下颌托14、托手垫2、通槽21、绑带3。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儿童体位护垫,包括胸腹垫1,胸腹垫1包括外层11和内层12,外层11为由棉制品制成的外罩,内层12为海绵层;海绵层上设有与人体胸腹部位置相对应的凹腔13,凹腔13为矩形凹槽,凹腔13的内壁为向凹腔13中心倾斜向下的斜面;胸腹垫1靠近头部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上端)设有下颌托14,下颌托14呈弧形凹槽状,且与人体下颌的形状相吻合;胸腹垫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托手垫2,托手垫2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手臂的通槽21,托手垫2包括外套及包裹在外套内的海绵体。

胸腹垫1的外层11和内层12为可拆卸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胸腹垫1的外层11套在海绵层上;胸腹垫1的海绵层与托手垫2的海绵体为切割一体成型,而胸腹垫1的外罩和托手垫2的外套通过棉线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本体位护垫使用过久或者弄脏时,可将胸腹垫1的外层11和托手垫2的外套一起拆下来,进行清洁。

胸腹垫1的外层11和托手垫2的外套可以均由纯棉制成,因为纯棉材料透气性好,轻肤柔软,更适合儿童使用。

本儿童体位护垫主要针对12岁以下的儿童设计,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眼科手术后,需要进行俯卧位时,将本体位护垫放置在病床上,让儿童趴在胸腹垫1上,使其胸腹部位于凹腔13中,下巴放置在下颌部上,两只手臂放置在托手垫2的通槽21中。

当儿童趴在胸腹垫1上时,第一,由于其胸腹部位于凹腔13中,不会因为俯卧位挤压胸腔,从而可以降低不适感,提高儿童依从性;第二,凹腔13的设计可固定儿童的体位,使其保持要求的标准俯卧体位,提高术后治疗效果;第三,将凹腔13内壁上设置成斜面,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胸腹局部所受压力,同时使得凹腔13适用于不同体型大小的儿童,提高本体位护垫的适用性;第四,胸腹垫1的外层11采用棉制品制成的外罩,具有耐磨损、柔软以及提高舒适度的作用;胸腹垫1的内层12为海绵层,海绵层具有保温、减震以及防静电的作用,海绵层的设置一是用来撑住儿童的胸腔和腹腔,提高舒适度,二是由于儿童好动,俯卧位时还是可能会动来动去,与体位护垫发生摩擦,摩擦起电容易导致体位护垫发生移动,而病床比较窄,儿童很可能会摔下去;而海绵层的设置则可以减少摩擦,防止静电的产生,减少本体位护垫的移动,从而减小儿童摔倒的可能性,增强安全性。为了保证海绵层的防静电效果,海绵层的制作材料优选为防静电海绵。

另外,下颌托14的设计能够固定好下颌的位置,当下颌的位置固定后,整个头部的位置也就固定了,从而避免其头部无意识的偏转或反复变换姿势,使其面部保持朝下的水平状态,提高术后眼睛恢复效果;而托手垫2上通槽21的设计,方便儿童手部活动,如玩耍或进食等,同时通槽21可固定好手臂的位置,使儿童手部在活动时,不会造成其体位发生改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层的厚度为8~15厘米,凹腔13的深度为2~6厘米,如果海绵层的厚度过低,承压能力不好,趴太久会很难受,厚度过高又不适合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将海绵层的厚度和凹腔13的深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比较适合12岁以下的儿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海绵层的厚度为10厘米,凹腔13的深度为4厘米;除此之外,本儿童体位护垫还设计有以下尺寸:厚度为8厘米的海绵层,深度为2厘米的凹腔13;厚度为15厘米的海绵层,深度为6厘米的凹腔13;厚度为12厘米的海绵层,深度为5厘米的凹腔13。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需要来设置海绵层的厚度和凹腔13的深度,以使其适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儿童体位护垫的胸腹垫1的左右两侧设有可绑在人体背部的绑带3,且胸腹垫1的左右两侧的绑带3至少分别设置有两根,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根;绑带3均可以通过棉线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胸腹垫1的外层11上,且位于同侧的绑带3之间存在一定间隔。绑带3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固定儿童体位,避免其左右移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