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型水封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2854发布日期:2020-06-30 20:0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型水封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型水封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引流装置多具有隔开的储液瓶和水封瓶,两瓶体之间设导管连通,和病人胸腔相连的引流管一端接通储液瓶,导管一端通储液瓶,另一端通入水封瓶中并延伸至临近瓶腔底面,使用时在水封瓶内注入液体对导管插入端做水封,同时水封瓶与外界大气连通,以使引流装置顺利收储引流出的气液。这种引流装置因为储液瓶和水封瓶并排,使用中会因为病人不注意而向引流装置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倾倒,导管插入端水封失效,外界空气经水封失效的导管过储液瓶后入病人胸腔,引发病人不适,严重者会发生气胸危险;这种引流装置在临床使用不倾倒时是十分安全的,但对于早康复、早离床要随身携带,主动锻炼想快速康复的患者会带来一定的不便而且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便携型水封式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在保持现有水封优势的前提下,可保证引流装置往左右两侧倾倒时仍能维持有效的水封状态,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病人胸腔引发病人不适甚至气胸,提高引流安全性、方便性,适合于早离床及会主动锻炼的患者使用,以达到快速康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型水封式引流装置,包括并排的储液瓶和水封瓶,所述储液瓶接引流管,储液瓶和水封瓶通过导管连通,导管一端通储液瓶腔上部,另一端密封通入水封瓶腔中并伸至瓶腔下部,其特征是所述水封瓶腔呈u形并由两个在瓶腔底部相通的单瓶组成,邻近储液瓶的单瓶为第一水封瓶,另一单瓶为第二水封瓶,两单瓶之间通过连通段导通,所述导管通入第二水封瓶中,第一水封瓶在顶部设开孔作为注水口并配橡皮塞,第一水封瓶内设水封保持性结构将瓶腔隔成相连通的上腔和下腔,所述水封保持性结构可以在引流装置向一侧倾倒时存储水封液形成水封段,第二水封瓶内设与第一水封瓶相同的水封保持性结构将瓶腔隔成连通的上下两个腔,第二水封瓶顶部设通气孔连通瓶腔和外界。本实用新型可保证引流装置往左右两侧倾倒时都能维持有效水封状态,进而有效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病人胸腔引发病人不适甚至气胸,即使短时倾倒为倒置状态时,水封液仍不会外溢。工作时,由于水封瓶采用两个单瓶在瓶腔底部相通对接组成,并且两个单瓶内设有相同构造的水封保持性结构,通过输液针穿透橡皮塞向第一水封瓶内注入水封液,使水封液封住通入第二水封瓶的导管一端即可,引流进入水封瓶内的气体可透过水封液后从通气孔排出;当引流装置向一侧倾倒时,通过第一水封瓶和第二水封瓶里两处相同的水封保持性结构继续维持有效水封,具体是水封点位置发生转移但水封维持有效,此时导管与两处水封保持性结构之间的瓶腔连通,引流管和外界空气仍然隔开,以免引发病人不适甚至气胸。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水封保持性结构为第一水封瓶内的蛇形通道,蛇形通道的两个出口上下错位连通上腔和下腔,两个错位的出口分别位于引流装置宽度方向的两端。水封保持性结构采用特定形状的机械式密封,具体是采用蛇形通道,上下两个出口错位分列引流装置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错位布置,当引流装置向左右两侧倾倒时,水封液都会流到倾倒一侧水封盖住此时在低位的那个出口,在出口位置形成新的水封点实现隔离。

所述蛇形通道由第一水封瓶中上下叠置的至少两块隔板与腔壁形成,蛇形通道的两个出口为两块隔板上错位设置的开孔,或者两个出口为每块隔板一端和同侧腔壁间设空挡所形成的缺口。蛇形通道的构成方式为在第一水封瓶内用上下叠置两块隔板与腔壁构成,以方便后期组装实现;蛇形通道的两个出口也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第一种为直接在两块隔板上错位加工两个开孔,两个开孔作为蛇形通道的出口;第二种是将每块隔板做的短一点,使隔板一端和同侧的腔壁之间存在空挡形成缺口,将缺口作为蛇形通道的出口。此外,蛇形通道也可以是三块或数块隔板上下叠置形成。

所述储液瓶和第一水封瓶及第二水封瓶由三段连体的敞口瓶和一个盖住三个敞口瓶的一体式瓶盖组成,第一水封瓶和第二水封瓶之间设连通段接通两个瓶腔底部,一体式瓶盖在盖住储液瓶敞口的位置设接通瓶腔的引流端子和第一导流端子,一体式瓶盖在盖住第一水封瓶敞口的位置设贯通孔作为注水口并配橡皮塞,一体式瓶盖在盖住第二水封瓶敞口的位置设接通瓶腔的第二导流端子和通气孔,所述导管由对接第一导流端子和第二导流端子的外导管以及接在第二导流端子下端伸入瓶腔的内导管组成。储液瓶和两个水封瓶采用整体三分格结构,具体是由三段连体的敞口瓶和盖住三个敞口瓶的一体式瓶盖组成,敞口瓶和一体式瓶盖可以分别注塑加工,便于各自独立,只要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就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组装;一体式瓶盖上设引流端子便于接引流管通储液瓶,第一导流端子便于对接外导管;导管由分体的外导管和内导管组成便于安装,其中外导管接在第一导流端子和第二导流端子之间连通第二水封瓶与储液瓶,内导管接在第二导流端子下端整个位于第二水封瓶内,实现内导管下端通入瓶腔下部,只要第二水封瓶里的水封液浸过内导管下端敞口能有效水封,避免通气孔一侧外界空气通内导管;通气孔和注水用的贯通孔都开设在一体式瓶盖上,可以在注塑时一体成型或通过后期钻孔加工获取。

所述第二导流端子内设有可透气的阻流阀,所述阻流阀可阻滞第二水封瓶里的水封液过第二导流端子流入外导管内。通过在第二导流端子中设置可透气的阻流阀,在引流装置倾倒时阻滞水封液经第二导流端子流出,防止因为倒流造成水封液一下减少,液面高度下降不能浸没内导管下端敞口,使水封失效。可以通气并阻滞液体的阻流阀为现有技术。

所述外导管内壁在临近第一导流端子一侧设斜向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和其上方的外导管内壁之间存在空挡形成窄孔,窄孔的尺寸小于其两边的外导管内径。挡板与阻流阀之间的外导管可以形成一段延缓水封液倒流至储液腔的缓冲腔,在引流呼吸过程中,挡板和阻流阀之间的这段外导管可以作为阻流阀功效的进一步提升,减缓液体流动,延长外导管内的液体倒流回储液瓶的时间。

所述储液瓶内腔底面设有一处斜面,所述斜面位于第一导流端子下方。通过斜面使储液瓶内腔下部收缩,方便储液瓶体侧面标注更小更细的计量刻度,从而提高计量精度。

所述内导管下端面绕圆周呈弧形起伏。由于内导管下端面绕圆周呈弧形起伏,当其接在第二导流端子下端,即使个别内导管长度过大导管下端抵住第二水封瓶底面时也有足够间隙,也不会因为内导管端面过于平整贴合吸住瓶腔底面,导致内导管无法向第二水封瓶瓶腔排气液。

所述通气孔为设于一体式瓶盖上的通孔,一体式瓶盖底面自通孔位置向下延伸形成带连通孔道的外凸管段。一体式瓶盖上开通孔作为通气孔,并且在瓶盖背面即底面对应通孔位置向下延伸形成外凸的管段,该管段内置连通孔道连接外界空气和对应瓶腔。当引流装置偶发倒置的情况下,即使有少许水封液体经过第二水封瓶里的水封保持性结构流到对应的瓶盖背面一侧,由于外凸的管段有一定高度,足够高出第二水封瓶内由前述液体形成的液面,不会发生水封液经管段端口外泄造成重新放正后瓶内水封液减少的情况。

所述外导管上设有提/挂用的悬挂件,且所述悬挂件为可拆卸结构,悬挂件上设有一活动夹。通过悬挂件,引流装置悬挂穿设在皮带或裤子的腰扣以及其它可挂位置,也可以手提悬挂件提着引流装置,方便病患随身携带使用;悬挂件采用可拆卸结构,不用的时候可以拆开,用的时候装在外导管上即可;悬挂件上的活动夹方便夹在腰扣或其它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以机械式密封结构确保引流装置向左右两侧倾倒时,都可以维持有效水封状态,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病人胸腔,防止引发病人不适,更不会发生气胸,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方便、引流安全,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和急救转院及野外引流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二。

图5:本实用新型剖视图三。

图中:1.储液瓶、2.水封瓶、21.第一水封瓶、211.上腔、212.下腔、22.第二水封瓶、23.连通段、3.引流管、4.导管、41.外导管、411.窄孔、42.内导管、421.下端面、5.通气孔、6.橡皮塞、7.蛇形通道、71.出口、72.出口、8.隔板、9.隔板、10.一体式瓶盖、101.引流端子、102.第一导流端子、103.第二导流端子、11.阻流阀、12.斜面、13.悬挂件、14.活动夹、1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便携型水封式引流装置,包括并排的储液瓶1和水封瓶2,水封瓶腔呈u形并由两个在瓶腔底部相通的单瓶组成,邻近储液瓶1的单瓶为第一水封瓶21,另一单瓶为第二水封瓶22,储液瓶1和第一水封瓶21及第二水封瓶22由三段连体的敞口瓶和一个盖住三个敞口瓶的一体式瓶盖10组成,第一水封瓶21和第二水封瓶22在瓶腔底部位置设连通段23导通,所述储液瓶1内腔底面设有一处斜面12,所述斜面12位于第一导流端子102下方;一体式瓶盖10在盖住储液瓶1敞口的位置设接通瓶腔的引流端子101和第一导流端子102,引流端子101接引流管3通病人胸腔,一体式瓶盖10在盖住第一水封瓶21敞口的位置开贯通孔作为注水口并配橡皮塞6,一体式瓶盖10在盖住第二水封瓶22敞口的位置设接通瓶腔的第二导流端子103及十字形的通气孔5,一体式瓶盖10底面自通气孔位置向下延伸形成带连通孔道的外凸管段,储液瓶1和第二水封瓶通过导管4连通,所述导管4由对接第一导流端子102和第二导流端子103的外导管41以及接在第二导流端子103下端伸入瓶腔的内导管42组成,第二导流端子103内设有可透气的阻流阀11,该阻流阀11可阻滞第二水封瓶22里的水封液过第二导流端子103流入外导管41内,所述外导管41内壁在临近第一导流端子102一侧设斜向上的挡板15,所述挡板15和其上方的外导管41内壁之间存在空挡形成窄孔411,窄孔411的尺寸小于其两边的外导管41内径,内导管42下端面421绕圆周呈弧形起伏;第一水封瓶21内还设水封保持性结构将瓶腔隔成相连通的上腔211和下腔212,所述水封保持性结构为第一水封瓶21内的蛇形通道7,蛇形通道7的出口71和出口72上下错位连通上腔211和下腔212,出口71和出口72分别位于引流装置宽度方向的两端,本实施例中的蛇形通道7优选由第一水封瓶21中上下叠置的隔板8和隔板9与腔壁形成,蛇形通道7的两个出口分别为两块隔板一端和同侧腔壁间设空挡所形成的两个缺口,两个出口也可以是两块隔板上错位设置的开孔(图中未示),所述水封保持性结构可以在引流装置向一侧倾倒时存储水封液形成水封段;第二水封瓶22内设与第一水封瓶21内相同的水封保持性结构将瓶腔隔成连通的上下两个腔,同时第二水封瓶22还在对应顶部的一体式瓶盖10上设两处通孔作为通气孔5连通瓶腔和外界,一体式瓶盖10底面自这两处通孔位置向下延伸形成带连通孔道的外凸管段。

使用时,先通过输液针穿透橡皮塞向第一水封瓶内注液体作为水封液,第一水封瓶和第二水封瓶在瓶腔靠近底部位置存有前述的水封液,并使内导管下端也浸没在水封液面下,引流装置正常工作,当引流装置如图中箭头所示向两侧之一倾倒时,水封液流到倾倒一侧水封盖住此时在低位的那个出口,实现同一瓶腔内两个隔腔的隔离,第一水封瓶和第二水封瓶内各有一段水封液,此时导管与两处水封液之间的这部分瓶腔连通,内导管敞口一端只和隔离在两段水封液之间的瓶腔连通,从而避免通气孔一侧的外界空气经内导管进入病人胸腔引发病人不适甚至气胸,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更加安全放心。

特别说明:当输液针注入水封液后回抽第一水封瓶腔上部内的一定量气体,会使该产品存在持续恒定的负压,改变产品的持续引流为主动引流,同时也能提高阻流阀的防倒流功效,这也是两个瓶组成的u型水封瓶设计的特别功效。

此外为方便随身挂着携带,外导管41上还设有提/挂用的悬挂件13,所述悬挂件13为可拆卸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悬挂件为一个环形尼龙搭扣,该尼龙搭扣可对接成环形或展开拉直,悬挂件13上设有一活动夹14。通过悬挂件,引流装置悬挂穿设在皮带或裤子的腰扣以及其它可挂位置,也可以手提悬挂件提着引流装置,方便病患随身携带使用;悬挂件采用可拆卸结构,不用的时候可以拆开,用的时候装在外导管上即可;悬挂件上的活动夹方便夹在腰扣或其它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