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道碎屑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0228发布日期:2020-04-03 14:0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道碎屑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道清洁领域,具体是一种耳道碎屑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耳道具有绒毛组织可过滤外界进入的微细污物,加上耳道的皮脂组织会因新陈代谢而产生皮屑,久而久的,这些微细污物及皮屑等会积附于耳道上,而形成耳垢;目前,人们一般用挖耳勺或棉签等掏耳朵清洁耳垢,但是,挖耳勺较硬,若使用不小心容易损伤耳道皮肤或耳膜,棉签则容易将耳垢推至耳道深处,更难处理,时间长了便会形成耳塞,需要去医院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道碎屑清洁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耳道不容易清洁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道碎屑清洁装置,包括一个直管,直管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小气囊,另一端安装有一个大气囊,直管将小气囊和大气囊连通,大气囊上设有一个进气口,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单向阀,小气囊一端的直管侧壁上开有多个出气孔;直管外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组细绳,每组细绳包括圆周均布的多根,每个细绳的外端均连接有一个丸状的配重块,直管绕轴线转动时可将配重块向外甩开。

本实用新型通过配重块将耳道内的耳垢等杂物打碎,然后通过气流将碎屑吹出,防止了用挖耳勺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以及用棉签掏耳朵容易将杂质推至耳道深处的问题,安全方便,清洁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管转动时的主视图;图中11代表耳道。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气囊向内吹气时的主视图;图中11代表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直管1,直管1的一端安装有一个小气囊2,另一端安装有一个大气囊3,直管1将小气囊2和大气囊3连通,大气囊3上设有一个进气口4,进气口4上安装有进气单向阀5,小气囊2一端的直管1侧壁上开有多个出气孔6;直管1外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组细绳7,每组细绳7包括圆周均布的多根,每个细绳7的外端均连接有一个丸状的配重块8,直管1绕轴线转动时可将配重块8向外甩开。

所述的直管1在靠近大气囊3的一端设有手柄9,手柄9直径大于直管1的直径,方便握持。

所述的手柄9上设有防滑纹10,可防止转动直管1时打滑。

所述的多个出气孔6的外端均向大气囊3的一端倾斜,从而保证气流向耳道外吹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保持耳道口微微向下的姿势,然后将直管1装有小气囊2的一端伸入耳道内,注意保持合适的深度避免弄伤耳膜,然后捏住手柄9,双向往复转动直管1,直管1转动时配重外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向外甩出展开,将耳道内的耳垢打碎并使其从耳道内壁上脱落;持续转动一段时间后,用力捏大气囊3向直管1内充气,一部分气流将小气囊2撑开使其将耳道堵住,同时,其余的气流经多个出气口吹出,部分向内的气流碰到小气囊2后折返,从而在耳道内形成向外的气流,将打碎的碎屑吹出,小气囊2可防止碎屑进入耳道深处;松开大气囊3后,大气囊3膨胀,经进气口4和进气单向阀5吸气,如此反复捏大气囊3,直至将耳道内的碎屑清洁干净。

本实用新型通过配重块8将耳道内的耳垢等杂物打碎,然后通过气流将碎屑吹出,防止了用挖耳勺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以及用棉签掏耳朵容易将杂质推至耳道深处的问题,安全方便,清洁干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