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转移护理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4001发布日期:2020-02-11 09:14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用转移护理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外科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普外科用转移护理担架。



背景技术:

普外科病人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台和病床之间进行转移,病人由于麻醉或创伤等原因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困难等一系列妨碍身体移动的问题。目前通常采用人工将病人转移到担架上,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同时对病人进行搬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搬运时难以保持稳定,造成颠簸,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病人的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客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普外科用转移护理担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普外科病人手术后转移困难,增加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

其解决技术的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支架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下侧分别设有传动装置,两个传动装置分别包括左右方向的主体块,两个主体块内分别开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向内的t型槽,两个t型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可同时相对或相背运动的t型滑块,两个前后对应的t型滑块之间设有内凹弧形的垫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担架左侧的手轮控制两个垫板之间的距离,在不需要大幅度挪动病人的情况下将病人快速的转移到担架上,操作简单方便灵活,能够快速的转移病人,仅需两个医护人员操作即可实现病人平稳的转移,安全可靠,有效的减少了病人受到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并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的型轴测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支架1,支架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板2,两个固定板2下侧分别设有传动装置,两个传动装置分别包括左右方向的主体块3,两个主体块3内分别开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向内的t型槽4,两个t型槽4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可同时相对或相背运动的t型滑块5,两个前后对应的t型滑块5之间设有内凹弧形的垫板6。

为了使同一t型槽4内的两个t型滑块5同时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每个t型滑块5外端面分别设有齿牙7,两个主体块3内均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与其对应侧的齿牙7啮合的蜗杆8,蜗杆8左右两侧的螺旋线旋向不同。

为了限制每个t型滑块5的移动位置,所述的主体块3内开设有位于t型滑块5正上方且与t型槽4连通的的限位槽9,t型滑块5上设有可在限位槽9内左右移动的限位块10。

为了使蜗杆7转动,所述的蜗杆8左侧同轴固定有副齿轮11,主体块3外侧设有与主体块3内部连通的盒体12,盒体12内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蜗杆8外侧的主动轴13,主动轴13上同轴设有与副齿轮11啮合的主齿轮14,主动轴13左端贯穿盒体12且同轴固定有手轮15。

为了使支架1更容易搬动,所述的支架1前后两端向上翘起一定的角度。

为了使t型滑块5与垫板6更好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t型滑块5与垫板6之间设有连接板16。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顺时针转动担架前侧传动装置的手轮15,经主动轴13同轴带动主齿轮14转动,经啮合使副齿轮11转动,并带动蜗杆8转动,经啮合使同一t型槽4内的两个t型滑块5同时相背运动,经连接板16带动垫板6向外侧运动,当限位块10分别移动到对应的限位槽9外端时,停止转动手轮15,在转动担架前侧传动装置的手轮15时,同时顺时针转动担架后侧传动装置的手轮15,担架后侧传动装置的运动过程与上述一致,此时两个垫板6之间距离达到最大,将担架自上而下放置在病人四周;

当支架1放置平稳时,逆时针转动担架左侧的手轮15,经主动轴13同轴带动主齿轮14转动,经啮合使副齿轮11转动,并带动蜗杆8转动,经啮合使同一t型槽4内的两个t型滑块5同时相对运动,经连接板16带动垫板6向内侧运动,垫板6平稳的进入病人的身体下方,垫板6与病人下侧身体相接触,由于垫板6为内凹弧形,所以在垫板6向内侧运动时病人身体被平稳的向上抬升,当限位块10分别移动到对应的限位槽9内端时,停止转动手轮15,在转动担架前侧传动装置的手轮15时,同时逆时针转动担架后侧传动装置的手轮15,担架后侧传动装置的运动过程与上述一致,此时病人已被平稳的移动到担架上,经担架将病人转移到病床或手术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担架左侧的手轮控制两个垫板之间的距离,不需要大幅度挪动病人的情况下将病人快速的转移到担架上,操作简单方便灵活,能够快速的转移病人,仅需两个医护人员操作即可实现病人平稳的转移,安全可靠,有效的减少了病人受到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并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