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0133发布日期:2020-04-17 17:5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学中,桡动脉置管穿刺点处包扎、外伤出血处理、骨折院外紧急、关节部位外伤或手术后包扎固定、部分手术以后加压包扎等都需要根据病情、根据病变的部位以不同的包扎方式和不同的包扎器材进行包扎加压处理。目前市面的压迫止血器压力点不够稳定,易偏移,同时在加压的过程中,止血点与加压支撑处直接接触转动,加压的过程中,可导致局部皮肤的压疮或出现红、肿、热、水泡等,严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烂,增加病人的痛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由于疼痛,往往导致病人不配合,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其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市面的压迫止血器压力点不够稳定,易偏移,或者在加压的过程中,止血点与加压支撑处直接接触转动,加压的过程中,增加病人的痛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由于疼痛,往往导致病人不配合,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上方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部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限位框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位于限位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限位框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限位框通过支撑弹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顶部与挤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与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囊通过导管与第一气囊相连通,所述主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主体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绷带,所述主体的底部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绷带与安装块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材料为聚乙烯。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形状为半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绷带与第二气囊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绷带的背部分别设置有毛边、勾边,所述毛边与勾边卡接。

优选的,所述顶块与限位槽紧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通过主体与绷带的配合,将主体内部的第二气囊与止血点进行接触,转动转动块带动螺纹杆转动,利用顶块与限位槽进行挤压,进而带动挤压块运动,压缩第一气囊,将第一气囊内的气体压入第二气囊中,第二气囊膨胀,对出血点进行加压,达到了对病人的出血点进行快速包扎并进行加压,提高稳定性,防止脱落,同时第二气囊膨胀的过程中,没有与出血点发生转动,减少包扎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体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限位框、3转动块、4螺纹杆、5顶块、6支撑弹簧、7挤压块、8限位槽、9第一气囊、10导管、11第二气囊、12连接块、13绷带、14海绵垫、15安装块、16毛边、17勾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作型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2,限位框2的上方设置有转动块3,转动块3的底部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与限位框2转动连接,螺纹杆4位于限位框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5,限位框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6,限位框2通过支撑弹簧6固定连接有挤压块7,挤压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槽8,限位框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9,第一气囊9的顶部与挤压块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气囊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管10,导管10与主体1固定连接,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气囊11,第二气囊11与导管10固定连接,第二气囊11通过导管10与第一气囊9相连通,主体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连接块12,主体1通过连接块12固定连接有绷带13,主体1的底部远离连接块1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15,绷带13与安装块15滑动连接,达到了对病人的出血点进行快速包扎并进行加压,提高稳定性,防止脱落,同时第二气囊膨胀的过程中,没有与出血点发生转动,减少包扎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主体1的材料为聚乙烯,主体1的形状为半圆弧状,绷带13与第二气囊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14,绷带13的背部分别设置有毛边16、勾边17,毛边16与勾边17卡接,顶块5与限位槽8紧密接触。

使用时,将主体1的底部第二气囊11与出血点上方的纱布进行接触,将绷带13穿过安装块15,使得毛边16余勾边17卡接,防止脱落,然后转动转动块3带动螺纹杆4转动,带动顶块5运动,带动限位槽8运动,带动挤压块7向下运动,对第一气囊9进行压缩,将第一气囊9内部的气体通过导管10挤压到第二气囊11内,对出血点进行加压,提高稳定性,防止脱落,达到了对病人的出血点进行快速包扎并进行加压,提高稳定性,防止脱落,同时第二气囊膨胀的过程中,没有与出血点发生转动,减少包扎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2),所述限位框(2)的上方设置有转动块(3),所述转动块(3)的底部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与限位框(2)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位于限位框(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5),所述限位框(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6),所述限位框(2)通过支撑弹簧(6)固定连接有挤压块(7),所述挤压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框(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9)的顶部与挤压块(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囊(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管(10),所述导管(10)与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气囊(11),所述第二气囊(11)与导管(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囊(11)通过导管(10)与第一气囊(9)相连通,所述主体(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连接块(12),所述主体(1)通过连接块(12)固定连接有绷带(13),所述主体(1)的底部远离连接块(1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块(15),所述绷带(13)与安装块(15)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材料为聚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形状为半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13)与第二气囊(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13)的背部分别设置有毛边(16)、勾边(17),所述毛边(16)与勾边(17)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与限位槽(8)紧密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临床加压包扎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加压包扎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上方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部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限位框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位于限位框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限位框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限位框通过支撑弹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一种临床加压包扎装置,达到了对病人的出血点进行快速包扎并进行加压,提高稳定性,防止脱落,同时第二气囊膨胀的过程中,没有与出血点发生转动,减少包扎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赵敏霞;张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28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