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心内科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9643发布日期:2020-06-12 14:4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心内科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心内科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在心血管内科中经常需要对病人进行引流,现有技术中的引流方式大多是注射器连接胶管手工穿刺抽吸引流积水,这样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并且这样容易出现积液回流,造成多余的工作;传统的引流方式为通过医务人员手部按压压柄来实现密封塞的上下运动来形成引流瓶内的负压,这样医务人员需要反复挤压,劳动强度大,病人在术后需要引流时间较长;且传统的引流方式在引流液达到一定的量后必须先停止引流,将储液袋拿下将引流液倒掉后装上再继续引流,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现有技术中的引流装置,当胸腔积液被引流至集液桶里面之后,引流桶里的压力会逐渐降低,这样,便导致引流效果越来越差,且引流出来的积液还会发生逆流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新型心内科负压引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心内科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柱,所述液压升降柱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一端设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另一端设有穿刺头,所述吸液管与所述容纳腔之间设有防逆流阀,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稳压器,所述稳压器与所述容纳腔通过第一导管连通,所述底座上设有集液桶,所述集液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集液桶上设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与所述集液桶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集液桶包括第一集液桶和第二集液桶,所述第一集液桶和第二集液桶通过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液桶与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三导管连通,所述负压装置与所述第一集液桶通过第四导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液桶和第二集液桶底部设有出液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管内设有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集液桶和第二集液桶上端外表面设有可视窗。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导管上设有控制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集液桶上设有压力表。

作为优选,所述防逆流阀包括固定座、凹槽、防逆流块、连接座和弹簧,所述固定座一端为直筒状,另一端为圆台状,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防逆流块,所述固定座的圆台端连接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座的直筒端连接连接座,所述防逆流块与所述凹槽的内壁连接有弹簧,所述吸液管与所述连接座螺合连接,所述吸液管、凹槽和所述容纳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可制动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容纳腔、导管和负压装置相互配合将患者体内积液抽取进集液桶内,防逆流阀可有效避免抽取时积液回流而造成的多余工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支撑板底部设有液压升降柱能够进行升降调节,便于引流工作的进行,使用方便;设置有第一集液桶和第二集液桶,当第一集液桶将满后可以通过第二导管引流至第二集液桶,保证了引流的持续进行,稳压器可以保持容纳腔内的压力恒定,使得整个引流过程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逆流阀示意图。

1-底座;2-液压升降柱;3-支撑板;4-容纳腔;5-吸液管;6-穿刺头;7-防逆流阀;71-固定座;72-凹槽;73-防逆流块;74-连接座;75-弹簧;8-稳压器;9-第一导管;10-负压装置;11-第一集液桶;12-第二集液桶;13-第二导管;14-第三导管;15-第四导管;16-出液口;17-单向阀;18-可视窗;19-控制开关;20-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心内科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柱2,所述液压升降柱2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容纳腔4,所述容纳腔4一端设有吸液管5,所述吸液管5另一端设有穿刺头6,所述吸液管5与所述容纳腔4之间设有防逆流阀7,所述支撑板3上还设有稳压器8,所述稳压器8与所述容纳腔4通过第一导管9连通,所述底座1上设有集液桶,所述集液桶与所述容纳腔4连通,所述集液桶上设有负压装置10,所述负压装置10与所述集液桶连通。

其中,所述集液桶包括第一集液桶11和第二集液桶12,所述第一集液桶11和第二集液桶12通过第二导管13连通,所述第一集液桶11与所述容纳腔4通过所述第三导管14连通,所述负压装置10与所述第一集液桶11通过第四导管15连通,所述第一集液桶11和第二集液桶12底部设有出液口16。

其中,所述第二导管13内设有单向阀17。

其中,所述第一集液桶11和第二集液桶12上端外表面设有可视窗18。

其中,所述第四导管15上设有控制开关19。

其中,所述第一集液桶11上设有压力表20。

其中,所述防逆流阀7包括固定座71、凹槽72、防逆流块73、连接座74和弹簧75,所述固定座71一端为直筒状,另一端为圆台状,所述固定座71内开设有凹槽72,所述凹槽72内设有与所述凹槽72相配合的防逆流块73,所述固定座71的圆台端连接所述容纳腔4,所述固定座71的直筒端连接连接座74,所述防逆流块73与所述凹槽72的内壁连接有弹簧75,所述吸液管5与所述连接座74螺合连接,所述吸液管5、凹槽72和所述容纳腔4连通。

其中,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可制动万向轮21。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通过设置容纳腔4、导管和负压装置10相互配合将患者体内积液抽取进集液桶内,防逆流阀7可有效避免抽取时积液回流而造成的多余工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支撑板3底部设有液压升降柱2能够进行升降调节,便于引流工作的进行,使用方便;设置有第一集液桶11和第二集液桶12,当第一集液桶11将满后可以通过第二导管13引流至第二集液桶12中,保证了引流的持续进行,稳压器8可以保持容纳腔4内的压力恒定,使得整个引流过程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实用性更强。使用时,将本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启动负压装置10,负压装置10使容纳腔4与第一集液桶11内形成负压,防逆流块73克服75的作用力向右移动,吸液管5与容纳腔4相通,积液被抽入第一集液桶11中,稳压器8起到稳压作用,使压力保持平稳,第一集液桶11上端的可视窗18可观察到桶内的情况,当第一集液桶11内的积液将满时通过第二导管13流入第二集液桶12中,当第一集液桶11和第二集液桶12中的积液都将满时,打开出液口16上的密封塞将第一集液桶11和第二集液桶12中的积液放出,抽液完毕后容纳腔4中的压力恢复正常,防逆流块73在弹簧75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堵塞凹槽72,此时吸液管5与容纳腔4不相通,从而防止容纳腔4中的液体倒流。

本实用新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