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5671发布日期:2020-05-12 18:43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定电磁波治疗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型号为cqbs8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包括支撑座和治疗头,治疗头包括外罩和固定在外罩内并带有加热器的治疗板,外罩固定在支撑座上端。

然而,上述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存在以下缺点,1、无法随时监控使用者的表皮温度变化,从而容易造成使用者出现不适、皮肤灼伤,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等;2、不能监控加热器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在使用的过程中,治疗板与使用者皮肤之间的距离只能凭感觉和经验调整,不能一次性快速地调整到合适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其能监控使用者表皮温度变化,从而避免治疗过程中,使用者出现不适、皮肤灼伤,大大减少了医疗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包括支撑座和治疗头,治疗头包括外罩和固定在外罩内并带有加热器的治疗板,外罩固定在支撑座上端,治疗头中还包括有测温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座用于固定治疗头,外罩内的治疗板经加热器加热产生特定的电磁波从而对使用者起到治疗的作用,测温装置用于监控使用者表皮温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其能监控使用者表皮温度变化,从而避免治疗过程中,使用者出现不适、皮肤灼伤,大大减少了医疗事故;还能避免出现伸缩臂夹手的情况。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支撑架的左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头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一种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外罩;3.加热器;4.治疗板;5.弯折部;6.通孔;7.测温装置;8.支撑架;9.隔热层ⅰ;11.测距定位装置;13.隔热层ⅱ;19.安装孔ⅰ;20.安装孔ⅱ;21.定位块ⅰ;22.定位块ⅱ;23.限位块ⅰ;24.限位块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包括支撑座1和治疗头,治疗头包括外罩2和固定在外罩2内并带有加热器3的治疗板4,外罩固定在支撑座1上端,其特征在于:治疗头中还包括有测温装置7。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座1用于固定治疗头,外罩2内的治疗板4经加热器3加热产生特定的电磁波从而对使用者起到治疗的作用,测温装置7用于监控使用者表皮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罩2下边缘向内弯折形成弯折部5,外罩2和弯折部5的内夹角位置固定有定位块ⅰ21,定位块ⅰ21中开设有安装孔ⅰ19,安装孔ⅰ19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测温装置7和限位块ⅰ23,弯折部5开设有与测温装置7位置相对应的通孔6。外罩2内的治疗板4经加热器加热产生特定的电磁波从而对使用者起到治疗的作用;外罩2下边缘向内弯折形成的弯折部5的作用一是其与外罩2内侧一起能够更好的安装固定测温装置7,二是加强外罩2强度,三是对外罩2内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测温装置7用于监控使用者表皮温度,弯折部5开设与测温装置7位置相对应的通孔6是为了避免测温装置7发出的探测线被弯折部5遮挡,从而造成测温装置7无法检测使用者表皮温度或者检测使用者表皮温度时检测温度不准确。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3所示,外罩2内壁或外罩2外壁上固定有定位块ⅰ21,定位块ⅰ21中开设有安装孔ⅰ19,安装孔ⅰ19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测温装置7和限位块ⅰ23。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治疗头中还包括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一端固定在外罩2外壁上,另一端固定有测温装置7。测温装置7镶嵌在支撑架8的端部。还可以是测温装置7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罩2或弯折部5上,或者测温装置7黏结在外罩2或弯折部5上。

在本实施例中,外罩2、弯折部5和定位块ⅰ21一体成型,限位块ⅰ23可以是固定在安装孔ⅰ19内的一圈用于对测温装置7进行限位的环形结构,或者限位块ⅰ23是固定在安装孔ⅰ19内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于对测温装置7进行限位的块状结构。

进一步地,测温装置7的探测中心线与治疗板4中心法线的夹角是a,a是20°—70°。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7探测中心线与治疗板4中心法线的夹角a是45°,在其他实施例中,测温装置7探测中心线与治疗板4中心法线的夹角a是20°—70°中的其他度数。测温装置7与水平面的夹角a是20°—70°,一是便于测温装置7的安装固定;二是便于测温装置7直接检测并准确检测治疗板4下方的皮肤温度,避免测温装置7角度偏斜过多而造成检测皮肤温度的检测温度不准。

进一步地,测温装置7与治疗板4之间设置有隔热层ⅰ9,隔热层ⅰ9与外罩2形成容纳测温装置7的容纳腔。隔热层ⅰ9的作用是避免治疗板4放热造成测温装置7加速老化,甚至失灵。

进一步地,治疗头中还包括有测距定位装置1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用于固定治疗头,外罩2内的治疗板4加热产生特定的电磁波从而对使用者起到治疗的作用;测距定位装置11的个数可以是一个,当测距定位装置11是一个时,测距定位装置11用于检测治疗板4与使用者皮肤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特定型号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治疗板4与使用者皮肤之间最合适的距离对特定电磁波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测距定位装置11的个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测距定位装置11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测距定位装置11发出的探测线聚焦成一点,聚焦点处即是治疗板4与使用者皮肤之间最合适的距离,因此,方便一次性快速地将治疗板4与使用者皮肤之间的距离调整到合适位置。对于合适位置,因不同型号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发热温度不同,使得不同型号的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治疗板4与使用者皮肤之间最合适的距离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确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外罩2下边缘向内弯折形成弯折部5,外罩2和弯折部5的内夹角位置固定有定位块ⅱ22,定位块ⅱ22中开设有安装孔ⅱ20,安装孔ⅱ20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测距定位装置11和限位块ⅱ24,弯折部5开设有与测距定位装置11位置相对应的通孔6。外罩2下边缘向内弯折形成的弯折部5的作用一是其与外罩2内侧一起能够更好的安装固定测距定位装置11,二是加强外罩2强度,三是对外罩2内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弯折部5开设与测距定位装置11位置相对应的通孔6是为了避免距定位装置11发出的探测线被弯折部5遮挡,从而造成距定位装置11无法检测或定位治疗板4与使用者表皮之间的距离。在另一实施例中,外罩2呈盒形,外罩2内壁或外罩2外壁上固定有定位块ⅱ22,定位块ⅱ22中开设有安装孔ⅱ20,安装孔ⅱ20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测距定位装置11和限位块ⅱ24。在其他实施例中,治疗头中还包括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一端固定在外罩2外壁上,另一端固定有测距定位装置11。测距定位装置11镶嵌固定在支撑架8端部。还可以是测距定位装置1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罩2或弯折部5上,或者测距定位装置11黏结在外罩2或弯折部5上。紧固件是螺栓,螺丝、螺钉等。固定测距定位装置11的作用是避免测距定位装置11掉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外罩2、弯折部5和定位块ⅱ22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罩2、弯折部5和定位块ⅱ22还可以是通过焊接、黏结等方式固定。限位块ⅱ24可以是固定在安装孔ⅱ20内的一圈用于对测距定位装置11进行限位的环形结构,或者限位块ⅱ24是固定在安装孔ⅱ20内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于对测距定位装置11进行限位的块状结构。

进一步地,测距定位装置11的探测中心线与治疗板4中心法线的夹角是b,b是20°—70°。在本实施例中,测距定位装置11探测中心线与治疗板4中心法线的夹角b是45°,在其他实施例中,测距定位装置11探测中心线与治疗板4中心法线的夹角b是20°—70°中的其他度数。测距定位装置11探测中心线与治疗板4中心法线的夹角b是20°—70°,一是便于测距定位装置11的安装固定,二是便于测距定位装置11检测或者聚焦定位治疗板4与治疗板4下方的皮肤距离,避免测距定位装置11的角度倾斜过多而无法检测或定位治疗板4与使用者皮肤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测距定位装置11与治疗板4之间设置有隔热层ⅱ13,隔热层ⅱ13与外罩2形成容纳测距定位装置11的容纳腔。隔热层ⅱ13与外罩2形成容纳测距定位装置11的容纳腔作用是避免治疗板4放热造成测距定位装置11加速老化,甚至失灵。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ⅰ9、隔热层ⅱ13和外罩2共同形成容纳测温装置7和测距定位装置11的容纳腔。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测距定位装置是激光测距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是gy-906mlx90614esf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美国measts105,tsd305-1c55或者mlx90614esf测温模块,当测距定位装置是一个时,测距定位装置可以是超声波hy-srf0测距模块、com140012激光二极管。当测距定位装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测距定位装置可以是com140012激光二极管、铜材制半导体激光管或者黄铜激光发射器。在其他实施例中,测温装置和测距定位装置还可以是其它型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