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和双导管冲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6182发布日期:2020-07-04 01:19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和双导管冲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和双导管冲封设备。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将导管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主要经颈内、锁骨下、股静脉将导管置入到上、下腔静脉并保留,可为各种治疗提供静脉通路。临床使用较多的是双腔cvc,双腔cvc导管为一体式设计,双腔cvc导管的两个管腔之间没有瓣膜装置,若封管时只封使用的一腔,在压力的影响下,管腔内的液体及血液容易反流至另一管腔,造成管路的堵塞。因此,最好能实现双腔同时封管,但是,目前临床上没有合适的装置方便护理人员进行双管双封,若采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操作,导致双管双封在临床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造成堵管,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和双导管冲封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和双导管冲封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用于第一注射结构和第二注射结构,该第一注射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针管和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位于该第一本体远离该第一针管的一端,且该第一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第一本体的径向尺寸,该第二注射器包括相配合的第二针管和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本体和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位于该第二本体远离该第二针管的一端,且该第二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第二本体的径向尺寸,该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包括:

第一固定部,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用于容置该第一针管,该第二通孔用于容置该第二针管;以及

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一板体、两个卡合部、容置空间和卡槽,该两个卡合部分别自该第一板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弯折向内平行且相向延伸形成卡槽,该第一板体和该两个卡合部围设形成容置空间,该卡槽与该容置空间相通,该卡槽的尺寸小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的径向尺寸且大于等于第一本体和该第二本体的径向尺寸,其中,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对;

当该第一针管和该第二针管分别位于该第一通孔和该第二通孔内时,该第一针管和该第二针管的凸起部顶抵该第一固定部,防止该第一活塞向该第一针管推动时该第一针管随着该第一活塞的移动而移动,以及防止该第二活塞向该第二针管推动时该第二针管随着该第二活塞的移动而移动;

当该第二固定部与该第一活塞和该第二活塞固定配合时,该第一本体和该第二本体与该卡槽卡合配合,且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

较佳的,该第一板体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向该卡槽,当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时,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顶抵该第一表面。

较佳的,该第二固定部的截面呈“c”形的结构,且该截面垂直于该卡槽的延伸方向。

较佳的,该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卡槽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的尺寸大于该第一端部和该第二端部的尺寸,该第一活塞藉由该第一开口或者该第二开口实现该第一本体卡合于该卡槽的同时该第一端部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该第二活塞藉由该第一开口或者该第二开口实现该第二本体卡合于该卡槽的同时该第二端部容置于该容置空间。

较佳的,该卡槽沿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侧指向该第二侧的方向为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较佳的,该第一开口位于该第一板体的第三侧,该第二开口位于该第一板体的第四侧,该第三侧指向该第四侧的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较佳的,该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二板体、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该第一套筒具有该第一通孔,该第二套筒具有该第二通孔,该第二板体具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该第一套筒的一端与该第二板体固定连接并使得该第一开孔与该第一通孔连通,该第二套筒的一端与该第二板体固定连接并使得该第二开孔与该第二通孔连通。

较佳的,当该第一针管和该第二针管分别位于该第一通孔和该第二通孔内时,该第一针管和该第二针管的凸起部顶抵该第二板体,且该凸起部与该第一套筒分别位于该第二板体的相对两侧,该凸起部与该第二套筒分别位于该第二板体的相对两侧。

较佳的,该第一套筒与该第二套筒并排设置、该第一套筒的中心轴与该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相平行,且该第一套筒的中心轴垂直于该第二板体所在的平面,该第二套筒的中心轴垂直于该第二板体所在的平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导管冲封设备,包括第一注射结构和第二注射结构,该第一注射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针管和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位于该第一本体远离该第一针管的一端,且该第一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第一本体的径向尺寸,该第二注射器包括相配合的第二针管和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本体和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位于该第二本体远离该第二针管的一端,且该第二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该第二本体的径向尺寸,该双导管冲封设备还包括:

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一针管和该第二针管配合,该第二固定部用以与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导管冲封设备及其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在双导管冲封设备对双导管的两个腔体同时封管时,操作人员可将两个注射结构插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并将两个注射结构的两个活塞与第二固定部卡合固定,操作人员单手握住第一固定部的同时并可用同一只手推抵第二固定部,实现单手同时稳定握住两个注射结构并同时推注两个活塞,从而实现同时双管双封,且两个注射结构受到的推注力均匀,避免封管液在双导管的一侧管腔内出现返流,提高封管效果,避免堵塞,并且,操作人员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双导管冲封设备即可单手完成整个封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双导管冲封设备100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导管冲封设备100的第一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双导管冲封设备100的第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双导管冲封设备100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双导管冲封设备100的第一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双导管冲封设备100的第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导管冲封设备100包括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第一注射结构10和第二注射结构11,其中,该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包括第一固定部20和第二固定部30。下面对双导管冲封设备100的各部件及其配合关系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第一注射结构10包括相配合的第一针管101和第一活塞102,第一活塞10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1021和第一端部1022,第一端部1022位于第一本体1021远离第一针管101的一端,且第一端部102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本体1021的径向尺寸,第二注射结构11包括相配合的第二针管111和第二活塞112,第二活塞11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本体1121和第二端部1122,第二端部112位于第二本体1121远离第二针管111的一端,且第二端部112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本体1121的径向尺寸。

参照图1-4所示,第一固定部20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1用于容置第一针管101,第二通孔21用于容置第二针管111。当第一针管101和第二针管111分别位于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内时,第一针管101和第二针管111的凸起部103顶抵第一固定部20,防止第一活塞102向第一针管101推动时第一针管101随着第一活塞102的移动而移动,以及防止第二活塞112向第二针管111推动时第二针管111随着第二活塞112的移动而移动。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部30包括第一板体31、两个卡合部32、33,容置空间34和卡槽35,两个卡合部32、33分别自第一板体31的第一侧310和第二侧311弯折向内平行且相向延伸形成卡槽35,具体而言,两个卡合部32、33相向延伸并具有间距,以形成卡槽35,第一板体31和两个卡合部32、33围设形成容置空间34,卡槽35与容置空间34相通,卡槽35的尺寸(即,该间距的宽度,也即于第一侧310指向第二侧311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端部1122的径向尺寸且略大于或等于第一本体1021的径向尺寸(尤其是第一本体1021与第一端部1022连接处的径向尺寸)和第二本体1121的径向尺寸(尤其是第二本体1121与第二端部1122连接处的径向尺寸),从而,当第二固定部30与第一活塞102和第二活塞112固定配合时,第一本体1021和第二本体1121与卡槽35卡合配合,且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端部1122位于容置空间34,由于卡槽35的尺寸小于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端部1122的径向,因而第一活塞102的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活塞112的第二端部1122不会自卡槽35脱出。

如此,在双导管冲封设备对双导管的两个腔体同时封管时,操作人员可将两个注射结构插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并将两个注射结构的两个活塞与第二固定部卡合固定,操作人员单手握住第一固定部的同时并可用同一只手推抵第二固定部,实现单手同时稳定握住两个注射结构并同时推注两个活塞,从而实现同时双管双封,且两个注射结构受的推注力均匀,避免封管液在双导管的一侧管腔内出现返流,提高封管效果,避免堵塞,并且,操作人员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双导管冲封设备即可单手完成整个封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4所示,第一板体31具有第一表面312,第一表面312面向卡槽35,当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端部1122位于容置空间34内时,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端部1122顶抵第一表面312,以当推动第二固定部30时,第二固定部30藉由第一表面312顶抵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端部1122而带动第一活塞102和第二活塞112同时移动,完成推注动作,且第一活塞102和第二活塞112受力均匀。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部30的截面呈“c”形的结构,且该截面垂直于卡槽35的延伸方向;换句话说,第一板体31和两个卡合部32、33围设形成“c”形,“c”形的内部为容置空间34,“c”形的开口处对应卡槽35,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固定部30的结构不以此为限,以能同时固定第一活塞102和第二活塞112,实现第一活塞102和第二活塞112同时推动为准,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部30具有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27,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27与容置空间34相连通,且卡槽3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37相连通,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37的尺寸大于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端部1122的尺寸,本实施例中,是第一端部1022和第二端部1122于轴向的尺寸小于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37的尺寸;第一活塞102藉由第一开口36或者第二开口37滑入卡槽35和容置空间34内,实现第一本体1021与卡槽35卡合的同时第一端部1022容置于容置空间34,即,第一活塞102藉由第一开口36或者第二开口37实现第一本体1021卡合于卡槽35的同时第一端部1022容置于容置空间34,第二活塞112藉由第一开口36或者第二开口37滑入卡槽35和容置空间34内,实现第二本体1121与卡槽35卡合的同时第二端部1122容置于容置空间34,即第二活塞112藉由第一开口36或者第二开口37实现第二本体1121卡合于卡槽35的同时第二端部1122容置于容置空间34。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6和第二开口37由两个卡合部32、33和第一板体31的边缘围设形成,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的,卡槽35沿第一方向f1延伸,第一侧310指向第二侧311的方向为第二方向f2,第一方向f1垂直于第二方向f2。进一步的,第一开口36位于第一板体31的第三侧313,第二开口37位于第一板体31的第四侧314,第三侧313指向第四侧314的方向为第三方向f3,第三方向f3垂直于第二方向f2,本实施例中,第三方向f3平行于第一方向f1,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方向f3可以与第一方向f1夹一个非0度的角,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第一开口36和/或第二开口37的中心轴平行于第一方向f1,但不以此为限。

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30可以仅具有第一开口36或者第二开口27,以能实现第一活塞102和第二活塞112与第二固定部30卡合配合为准,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1-3所示,第一固定部20包括第二板体201、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第一套筒202具有第一通孔21,第二套筒203具有第二通孔22,第二板体201具有第一开孔2011和第二开孔2012,第一套筒202的一端与第二板体201固定连接并使得第一开孔2011与第一通孔21连通,第二套筒203的一端与第二板体201固定连接并使得第二开孔2012与第二通孔22连通,较佳的,第一开孔2011的直径与第一通孔21的直径相同或者相似,且第一开孔2011与第一通孔21同轴,第二开孔2012的直径与第二通孔22的直径相同或者相似,且第二开孔2012与第二通孔22同轴;当第一针管10和第二针管11分别位于第一通孔2011和第二通孔2012内时,第一针管10和第二针管11的凸起部103顶抵第二板体201,且凸起部103与第一套筒202分别位于第二板体201的相对两侧,凸起部103与第二套筒203分别位于第二板体201的相对两侧,以限制第一针管10和第二针管11在第一活塞102和第二活塞112推注时与第一活塞102和第二活塞112同步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02与第二套筒203并排设置,第一套筒202的中心轴与第二套筒203的中心轴相平行,且第一套筒202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二板体201所在的平面,第二套筒203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二板体201所在的平面,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套筒202的中心轴亦可以不垂直于第二板体201所在的平面,第二套筒203的中心轴亦可以不垂直于第二板体201所在的平面,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较佳的,第一套筒202与第二套筒203紧密贴合,以减小整体体积,便于抓握,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02与第二套筒203之间可具有间距,例如1-3厘米,较佳为2厘米,方便操作者的手指伸入第一套筒202与第二套筒203之间握持第一固定部20,提高握持的稳固的性,避免推注时滑落,但不以此为限。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固定部20和第二固定部30可以由操作者采用现有的原料手工剪折组装而成,方便快捷、且成本低,便于操作,实用性较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导管冲封设备及其双导管冲封辅助设备,在双导管冲封设备对双导管的两个腔体同时封管时,操作人员可将两个注射结构插入第一固定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并将两个注射结构的两个活塞与第二固定部卡合固定,操作人员单手握住第一固定部的同时并可用同一只手推抵第二固定部,实现单手同时稳定握住两个注射结构并同时推注两个活塞,从而实现同时双管双封,且两个注射结构受到的推注力均匀,避免封管液在双导管的一侧管腔内出现返流,提高封管效果,避免堵塞,并且,操作人员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双导管冲封设备即可单手完成整个封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