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8765发布日期:2020-04-21 17:5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温度控制是以温度作为被控变量的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其控制方法诸如温度闭环控制,具有流量前馈的温度闭环控制,温度为主参数、流量为副参数的串级控制等。

肢体肿起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伤病,在体育运动或者生活中不慎扭伤、撞伤等都可能会使其肿起,对于肢体肿起通常会进行冷敷,现有的冷敷方式,如通过冰块等,冷却介质不能进行循环冷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冷敷方式,如通过冰块等,冷却介质不能进行循环冷却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包括箱体和制冷袋,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后侧设置有电源,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左侧从上至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与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之间固定安装有继电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电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储液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安装板顶部右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散热水排,所述散热水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位于散热水排的一侧设置有压力开关,所述安装板顶部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散热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的一侧和第二储液罐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液罐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输液管与散热水排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连通有第二输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的一端与散热水排的输出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袋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均贯穿制冷袋且延伸至所述制冷袋的外部,所述螺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凸榫,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条块。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壁的背面开设有两个与凸榫相适配凹槽,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两个与所述限位条块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条块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表面的这一侧连通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推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通槽内表面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推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块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块相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通过首先将制冷袋固定在肿起处,然后通过箱体上的控制屏,并可以设置温度,开启控温装置,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配合将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内部的冷却液体通过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经过第一输液管进入到散热水排内部,控制模块控制散热水排对冷却液制冷的温度,治冷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二输液管经过第一水泵进入到第一出液管内部,然后经过第一出液管进入到螺旋管内部,对螺旋管进行冷却,从而对肿起的地方进行冷敷,经冷敷温度升高的冷却液经过第一进液管流到第二进液管中,然后通过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内部的冷却液体通过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经过第一输液管再次进入到散热水排内部进行冷却,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使用,可以更加方便的对肿起处进行冷敷,其中两个散热风扇可以对控温装置进行散热,且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均为导热材料制成,可以通过散热风扇进行预冷却,该装置可以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可以循环使用,不受时间的限制,使用更加的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的第一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温控装置的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的第二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箱体、2-温控装置、21-安装板、22-电源、23-第一储液罐、24-第二储液罐、25-第一水泵、26-第二水泵、27-散热水排、28-控制模块、29-散热风扇、210-继电器、211-压力开关、212-第一连接管、213-第一输液管、214-第二连接管、215-第一进液管、216-第二输液管、217-第一出液管、3-第二进液管、4-第二出液管、5-制冷袋、6-螺旋管、7-凸榫、8-限位条块、9-凹槽、10-限位槽、11-卡槽、12-通槽、13-连接槽、14-螺栓、15-螺母、16-连接块、17-推动杆、18-移动块、19-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包括箱体1和制冷袋5,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屏,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温装置2,所述控温装置2包括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顶部的后侧设置有电源22,所述安装板21顶部的左侧从上至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液罐23和第二储液罐24,所述安装板21的顶部且位与第一储液罐23和第二储液罐24之间固定安装有继电器210,继电器210与控制模块28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且位于电源2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25,所述安装板21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储液罐2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26,第一水泵25和第二水泵26均为微型水泵,所述安装板21顶部右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散热水排27,所述散热水排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模块28,控制模块28上设置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的信号可以为arm9系列微处理器,也可以选择其他处理器,控制模块28与控制屏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21的顶部且位于散热水排27的一侧设置有压力开关211,压力开关211与控制模块28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21顶部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散热风扇29,所述第二水泵26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接管212与所述第二储液罐24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23的一侧和第二储液罐24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管214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23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进液管215,所述第二水泵26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输液管213与散热水排2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25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连通有第二输液管216和第一出液管217,所述第二输液管216的一端与散热水排27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第二进液管3和第二出液管4,所述第二进液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液管215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管217连通,所述制冷袋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管6,螺旋管6通过线固定于制冷袋5内部,所述螺旋管6的两端均贯穿制冷袋5且延伸至所述制冷袋5的外部,制冷袋5的左侧和背面的左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带和魔术贴a面,固定带上设置有魔术贴b面,所述螺旋管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液管3和第二出液管4连通。

包括以下方法:

s1:将制冷袋5与肢体肿起处进行固定;

s2:开启控温装置2,设置冷却温度,控制模块28控制散热水排27对冷却液的散热温度;

s3:通过第一水泵25和第二水泵26配合,将第一储液罐23和第二储液罐24内部的冷却液经过第二连接管214、第一连接管212和第一输液管213进入到散热水排27内部,对冷却液进行制冷;

s4:制冷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一水泵25经过第一出液管217、第二出液管4进入到制冷袋5内部的螺旋管6内部,通过螺旋管6对肿起处进行冷敷;

s5:经冷敷后的冷却液,温度上升,通过第二进液管3和第一进液管215进入到第一储液罐23内部,然后通过第二连接管214、第一连接管212和第一输液管213再次进入到散热水排27内部,进行冷却,构成冷却循环系统。

工作原理,首先将制冷袋5固定在肿起处,然后通过箱体1上的控制屏,并可以设置温度,开启控温装置2,通过第一水泵25和第二水泵26配合将第一储液罐23和第二储液罐24内部的冷却液体通过第二连接管214、第一连接管212经过第一输液管213进入到散热水排27内部,控制模块28控制散热水排27对冷却液制冷的温度,治冷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二输液管216经过第一水泵25进入到第一出液管217内部,然后经过第一出液管217进入到螺旋管6内部,对螺旋管6进行冷却,从而对肿起的地方进行冷敷,经冷敷温度升高的冷却液经过第一进液管215流到第二进液管3中,然后通过第一储液罐23和第二储液罐24内部的冷却液体通过第二连接管214、第一连接管212经过第一输液管213再次进入到散热水排27内部进行冷却,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冷却使用,可以更加方便的对肿起处进行冷敷,其中两个散热风扇29可以对控温装置2进行散热,且第一储液罐23和第二储液罐24均为导热材料制成,可以通过散热风扇29进行预冷却。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带有温控记录仪的循环系统还包括: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凸榫7,凸榫7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垫,所述安装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条块8,所述箱体1内壁的背面开设有两个与凸榫7相适配凹槽9,所述箱体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两个与所述限位条块8相适配的限位槽10,所述限位槽10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卡槽11,卡槽11的大小与卡块19相适配,所述限位条块8的一侧开设有通槽12,所述通槽12内表面的这一侧连通有连接槽13,所述连接槽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15,所述螺母15上螺纹连接有螺栓14,所述螺栓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所述连接块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推动杆17,所述通槽12内表面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移动块18,两个所述推动杆17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块18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块18相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9。

控温装置2与箱体1进行安装时,通过将两个限位条块8对应放置到箱体1内壁底部的限位槽10内部,然后向箱体1内部滑动,使安装板21上的两个凸榫7对应插入到凹槽9内部,凸榫7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垫,可以增大与凹槽9内表面的摩擦,使其更加的稳定,当凸榫7完全进入到凹槽9内部时,卡块19与卡槽11位置对应,此时通过转动螺栓14,螺栓14通过连接块16推动两个推动杆17,推动杆17向相反的一侧推动两个移动块18,移动块带动两个卡块19移出通槽12移入卡槽11内部,对其进行限位,通过对安装板21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固定限位,稳定性强,且安装操作简单,方便,拆卸时只需反向转动螺栓,使卡块19移出卡槽11进入通槽12内部,然后向外侧移动取出安装板21即可,拆卸简单,便于检修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