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022发布日期:2020-05-26 18:0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



背景技术: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iua)指的是因宫腔手术操作或继发性感染造成子宫内膜损害,从而导致宫腔壁出现互相粘连的病理症状。随着清宫术、剖宫产术等宫腔内操作的增加,iu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造成痛苦,且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目前多通过子宫支架进行宫腔粘连的治疗,现有的子宫支架普遍是将一膨胀的球囊通过管体置入患者体内,容易在置管的过程中挤压患者的阴道,异物感强烈甚至有可能在置管过程中造成患者的阴道破损的情况,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避免在置管过程中挤压宫腔壁、降低异物感及安全风险的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包括:连接管,具有彼此独立的导丝腔和球囊充起腔;可扩张球囊,构造为响应球囊充起腔里端施加到其内部的气压或水压而膨胀;球囊护套,套接在连接管外并可相对连接管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有内腔,内腔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置未膨胀的可扩张球囊,内腔于第二位置与可扩张球囊分离;多腔接头,具有与导丝腔连通的导丝接头和与球囊充起腔连通的充起腔接头,所述导丝接头与导丝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充起腔接头上设置有单向阀;导丝,由导丝接头插入导丝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球囊护套为透明的,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用于标记球囊护套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定位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可扩张球囊上设置有体温探头,多腔接头还包括体温检测接头,所述连接管还具有用于连接体温探头与体温检测接头的体温数据传输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管还设置有摄像头和摄像腔道,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连接管的里端,所述摄像腔道包括彼此独立的摄像头数据传输线和光源纤维管,所述多腔接头还包括用于接收摄像头数据传输线信号的视频信号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管上标记有若干刻度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管里端设置有显影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丝腔里端封堵。

有益效果:本申请请求保护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具有可扩张球囊和球囊护套,在将支架推入患者的过程中,球囊护套位于第一位置,从而未膨胀的可扩张球囊缩在球囊护套的内腔中,直至连接管里端推入子宫,将球囊护套向外推动到第二位置,可扩张球囊由内腔中脱出,之后向可扩张球囊中施加气压或水压使之膨胀,接触子宫腔壁避免发生粘连,在将支架推入患者的过程中保护了可扩张球囊,避免在推入过程中造成对阴道的挤压,减少异物感并且避免了阴道的破损;具有导丝,由导丝接头插入导丝腔,所述导丝接头与导丝腔位于同一直线上,导丝在置管前插入导丝腔,使连接管具有一定的硬度,便于向患者体内推入连接管,可扩张球囊进入子宫后取出导丝,连接管恢复柔软状态,减少患者的异物感;所述充起腔接头上设置有单向阀,使得向可扩张球囊中充入气体或液体时,防止回流,保证了可扩张球囊的持续膨胀,避免可扩张球囊在患处反复膨胀和收缩,减少治疗带给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实施例中球囊护套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实施例中球囊护套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请求保护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如图1-2所示,包括:连接管100,具有彼此独立的导丝腔110和球囊充起腔120;可扩张球囊200,构造为响应球囊充起腔120里端施加到其内部的气压或水压而膨胀;球囊护套300,套接在连接管100外并可相对连接管100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有内腔310,内腔310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置未膨胀的可扩张球囊200,内腔310于第二位置与可扩张球囊200分离;多腔接头,具有与导丝腔110连通的导丝接头410和与球囊充起腔120连通的充起腔接头420,所述导丝接头410与导丝腔110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充起腔接头420上设置有单向阀421;导丝(未图示),由导丝接头410插入导丝腔110。

下面结合治疗过程对技术方案仅仅解释说明,本申请请求保护一种带可移动式护套的子宫球囊支架,具有可扩张球囊200和球囊护套300,球囊护套300套接在连接管100外并可相对连接管100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球囊护套300具有内腔310,内腔310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置未膨胀的可扩张球囊200,内腔310于第二位置与可扩张球囊200分离,在将支架推入患者的过程中,球囊护套300位于第一位置,从而未膨胀的可扩张球囊200缩在球囊护套300的内腔310中,直至连接管100里端推入子宫,将球囊护套300向外推动到第二位置,可扩张球囊200由内腔310中脱出,之后向可扩张球囊200中施加气压或水压使之膨胀,接触子宫腔壁避免发生粘连,在将支架推入患者的过程中保护了可扩张球囊200,相比现有的支架直接将膨胀的可扩张球囊200推入患者体内而言,避免在推入过程中对于阴道的挤压,减少异物感并且避免了阴道的破损;具有导丝,由导丝接头410插入导丝腔110,所述导丝接头410与导丝腔110位于同一直线上,导丝在置管前插入导丝腔110,使连接管100具有一定的硬度,便于向患者体内推入连接管100,可扩张球囊200进入子宫后取出导丝,连接管100恢复柔软状态,减少患者的异物感;所述充起腔接头420上设置有单向阀421,使得向可扩张球囊200中充入气体或液体时,防止回流,保证了可扩张球囊200的持续膨胀,避免可扩张球囊200在患处反复膨胀和收缩,减少治疗带给患者的痛苦。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设定球囊护套300是可以滑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不管是在第一位置还是在第二位置或是滑动到任一位置球囊护套300都始终是套接在连接管100上的,至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具体位置和相隔距离,本申请不做限定,但需要说明的是,球囊护套300位于第一位置时,球囊护套300的里端一定相对连接管100里端进入人体的深度更深,且球囊护套300的里端相对连接管100里端进入深度的差值要小于一般人体的子宫内腔310厚度,然而支架到达指定位置是以连接管100里端为准的,与球囊护套300里端位置无关,此外,球囊护套300位于第一位置时,球囊护套300的外端应露于患者体外,便于医护人员操控球囊护套300向外滑动到第二位置,球囊护套300在第二位置时,球囊护套300的里端必然相对连接管100里端进入人体的深度更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里端”和“外端”是用于说明某一部件在治疗过程中的两端,此部件首先进入人体的一端为里端,随着导管逐渐推入人体,此部件最后进入人体的一端或没有进入人体并且离人体最远的一端为所述外端,不同部件的里端和外端之间的定义没有参照性。而“向里”和“向外”分别指示的是朝向人体的方向运动和离向人体的方向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球囊护套300为透明的,所述连接管100上设置有用于标记球囊护套30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定位点140,从而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时能够具体知道将球囊护套300滑动到标记点时,球囊护套300里端定然脱离可扩张球囊200,对于球囊护套300的移动把控更为科学,避免因医护人员依赖经验判断失误而造成可扩张球囊200胀裂球囊护套300的事故发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本申请还提供另一实施例,所述可扩张球囊200上设置有体温探头,多腔接头还包括体温检测接头,所述连接管100还具有用于连接体温探头与体温检测接头的体温数据传输线,从而能够实时检测置管和治疗过程中是否有感染或破损使得阴道和子宫温度异常,方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为了实时检测可扩张球囊200是否进入子宫,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存在多种手段,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可以是在所述连接管100上标记有若干刻度线130,医护人员根据露出在患者体外的刻度和人体内器官的位置区域,判断可扩张球囊200是否进入子宫;当然也可以在通过获取患者体内的图像数据进而判断,具体为所述连接管100还设置有摄像头和摄像腔道,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连接管100的里端,所述摄像腔道包括彼此独立的摄像头数据传输线和光源纤维管,所述多腔接头还包括用于接收摄像头数据传输线信号的视频信号接头;除此之外,在连接管100里端设置显影环,通过外部设备跟踪显影环的位置,判断可扩张球囊200是否进入患者子宫也是可以采取的一种实施方式。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导丝里端直接接触阴道内壁或子宫内壁造成损伤,将所述导丝腔110里端设置成封堵的,同样作为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