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胸外科上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1511发布日期:2020-09-08 15:1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胸外科上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胸外科上药器。



背景技术:

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乳腺外科领域也被归入这个专科,其中又以肺外科和食道外科为主。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上药,现有的胸外科上药装置不能一次性携带多种药剂,从而上药效率不高,且医务人员需要来回奔波,从而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医务人员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现有的上药器上药部分形状单一,且不能随意更换,从而上药器的上药质量不高,不利于病人的恢复。

但是现有的胸外科上药器还存在着不具备对压板起到复位作用,不方便对患者上药位置进行清洁和不方便对出料管的出料速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胸外科上药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胸外科上药器,以解决现有的胸外科上药器存在着不具备对压板起到复位作用,不方便对患者上药位置进行清洁和不方便对出料管的出料速度进行调节的问题。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胸外科上药器,包括握管,外螺纹管,防护盖,辅助清洁架结构,加气筒,辅助复位架结构,进入单向阀,出料导气管结构,左侧储药箱,右侧储药箱,入料管,密封盖,排放管,出料阀和出料斗,所述的外螺纹管胶接在握管的上端;所述的防护盖螺纹连接在外螺纹管的外侧上部;所述的辅助清洁架结构安装在握管的内部;所述的加气筒胶接在握管的下部;所述的辅助复位架结构安装在加气筒的内部右侧;所述的进入单向阀嵌入在加气筒的左端上部;所述的出料导气管结构安装在握管的左侧;所述的左侧储药箱和右侧储药箱分别胶接在加气筒的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密封盖螺纹连接在入料管的上部;所述的排放管分别插接在左侧储药箱的中下部和右侧储药箱的中下部;所述的出料阀螺纹连接在排放管的外侧;所述的出料斗分别胶接在排放管的下端;所述的辅助复位架结构包括压板,推杆,限位挡板,定位环,活塞和复位弹簧,所述的推杆贯穿定位环胶接在压板的左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限位挡板胶接在加气筒的右端;所述的定位环嵌入在限位挡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插接在加气筒的内侧,并胶接在推杆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的辅助清洁架结构包括储液斗,导出管,导出阀,分散斗和海绵擦拭垫,所述的储液斗嵌入在握管的内部;所述的导出管插接在储液斗的中上部;所述的导出阀螺纹连接在导出管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分散斗胶接在导出管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的出料导气管结构包括出料管,排放单向阀,纵向导管,l型导管和调节阀,所述的出料管胶接在加气筒的中部左侧;所述的排放单向阀胶接在出料管的内部右侧;所述的纵向导管胶接在出料管的下部,并在下端插接在左侧储药箱的中上部;所述的l型导管胶接在纵向导管的右侧,并下端插接在右侧储药箱的左上侧。

优选的,所述的复位弹簧套接在推杆的外侧,并在左右两端分别与限位挡板的右侧和压板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海绵擦拭垫胶接在分散斗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阀分别螺纹连接在纵向导管的下部和l型导管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压板左端的外侧还胶接有硅胶波纹管,所述的硅胶波纹管的左端胶接在限位挡板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的入料管分别插接在左侧储药箱的上部左侧和右侧储药箱的上部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复位弹簧套接在推杆的外侧,并在左右两端分别与限位挡板的右侧和压板的左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压板起到向右侧顶紧的作用,从而能够对其起到复位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海绵擦拭垫胶接在分散斗的上端,有利于在使用时打开导出阀并垂直旋转握管,以便将储液斗内的消毒液经过导出管从分散斗上的海绵擦拭垫内排出,从而方便利用海绵擦拭垫对患者的上药处进行擦拭清洁。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阀分别螺纹连接在纵向导管的下部和l型导管的左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控制纵向导管或l型导管的出料速度。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板左端的外侧还胶接有硅胶波纹管,所述的硅胶波纹管的左端胶接在限位挡板的右侧,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避免灰尘杂物进入到压板与限位挡板的内侧。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入料管分别插接在左侧储药箱的上部左侧和右侧储药箱的上部右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使用者向左侧储药箱或右侧储药箱内添加药物。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入单向阀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向加气筒内倒入气体。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排放单向阀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避免气体从出料管内倒入到加气筒内。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板的右侧还刻画有网格状防滑纹,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增加使用者触碰时的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清洁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复位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导气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握管;2、外螺纹管;3、防护盖;4、辅助清洁架结构;41、储液斗;42、导出管;43、导出阀;44、分散斗;45、海绵擦拭垫;5、加气筒;6、辅助复位架结构;61、压板;611、硅胶波纹管;62、推杆;63、限位挡板;64、定位环;65、活塞;66、复位弹簧;7、进入单向阀;8、出料导气管结构;81、出料管;82、排放单向阀;83、纵向导管;84、l型导管;85、调节阀;9、左侧储药箱;10、右侧储药箱;11、入料管;12、密封盖;13、排放管;14、出料阀;15、出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胸外科上药器,包括握管1,外螺纹管2,防护盖3,辅助清洁架结构4,加气筒5,辅助复位架结构6,进入单向阀7,出料导气管结构8,左侧储药箱9,右侧储药箱10,入料管11,密封盖12,排放管13,出料阀14和出料斗15,所述的外螺纹管2胶接在握管1的上端;所述的防护盖3螺纹连接在外螺纹管2的外侧上部;所述的辅助清洁架结构4安装在握管1的内部;所述的加气筒5胶接在握管1的下部;所述的辅助复位架结构6安装在加气筒5的内部右侧;所述的进入单向阀7嵌入在加气筒5的左端上部;所述的出料导气管结构8安装在握管1的左侧;所述的左侧储药箱9和右侧储药箱10分别胶接在加气筒5的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密封盖12螺纹连接在入料管11的上部;所述的排放管13分别插接在左侧储药箱9的中下部和右侧储药箱10的中下部;所述的出料阀14螺纹连接在排放管13的外侧;所述的出料斗15分别胶接在排放管13的下端;所述的入料管11分别插接在左侧储药箱9的上部左侧和右侧储药箱10的上部右侧,在使用时方便使用者向左侧储药箱9或右侧储药箱10内添加药物,所述的进入单向阀7的设置,在使用时方便向加气筒5内倒入气体;所述的辅助复位架结构6包括压板61,推杆62,限位挡板63,定位环64,活塞65和复位弹簧66,所述的推杆62贯穿定位环64胶接在压板61的左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限位挡板63胶接在加气筒5的右端;所述的定位环64嵌入在限位挡板63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65插接在加气筒5的内侧,并胶接在推杆62的左端;所述的复位弹簧66套接在推杆62的外侧,并在左右两端分别与限位挡板63的右侧和压板61的左侧,在使用时方便对压板61起到向右侧顶紧的作用,从而能够对其起到复位作用,所述的压板61左端的外侧还胶接有硅胶波纹管611,所述的硅胶波纹管611的左端胶接在限位挡板63的右侧,在使用时能够避免灰尘杂物进入到压板61与限位挡板63的内侧,所述的压板61的右侧还刻画有网格状防滑纹,在使用时能够增加使用者触碰时的防滑效果。

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辅助清洁架结构4包括储液斗41,导出管42,导出阀43,分散斗44和海绵擦拭垫45,所述的储液斗41嵌入在握管1的内部;所述的导出管42插接在储液斗41的中上部;所述的导出阀43螺纹连接在导出管42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分散斗44胶接在导出管42的上端;所述的海绵擦拭垫45胶接在分散斗44的上端,在使用时打开导出阀43并垂直旋转握管1,以便将储液斗41内的消毒液经过导出管42从分散斗44上的海绵擦拭垫45内排出,从而方便利用海绵擦拭垫45对患者的上药处进行擦拭清洁。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出料导气管结构8包括出料管81,排放单向阀82,纵向导管83,l型导管84和调节阀85,所述的出料管81胶接在加气筒5的中部左侧;所述的排放单向阀82胶接在出料管81的内部右侧;所述的纵向导管83胶接在出料管81的下部,并在下端插接在左侧储药箱9的中上部;所述的l型导管84胶接在纵向导管83的右侧,并下端插接在右侧储药箱10的左上侧;所述的调节阀85分别螺纹连接在纵向导管83的下部和l型导管84的左侧,在使用时方便控制纵向导管83或l型导管84的出料速度,所述的排放单向阀82的设置,在使用时能够避免气体从出料管81内倒入到加气筒5内。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首先把防护盖3在外螺纹管2上拧下,并拧开导出阀43,同时将盖上药器垂直翻转,以便将储液斗41内的消毒液经过导出管42从分散斗44上的海绵擦拭垫45内排出,从而方便利用海绵擦拭垫45对患者的上药处进行擦拭清洁,然后再次翻转盖上药器,并根据使用所需打开相对应的出料阀14同时按压压板61使其带动活塞65在加气筒5内向左侧移动以便将气体经过出料管81从纵向导管83或l型导管84内进入到左侧储药箱9或右侧储药箱10内,以便将左侧储药箱9或右侧储药箱10内的药液,从排放管13内经过出料斗15对患者的上药位置进行上药。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