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内取栓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9782发布日期:2020-08-25 19:29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内取栓球囊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具体是一种血管内取栓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fogarty取栓球囊导管是由一根前端封闭的球囊导管,球囊使用乳胶材料制成,球囊两端可显影。球囊进入目标血管后,充盈球囊,将闭塞血管内的血栓挤碎,被挤碎后形成的小血块随着血液循环流到远端血管,让其慢慢被吸收。较大的栓子或陈旧的絮状血栓会跟随球囊被拖拽出体外。切割球囊导管是球囊外壁带有刀片的一种专门用于切割血管壁沉积的斑块组织的球囊导管,主要通过挤压斑块和轻度扩张血管壁的方式获益。

现有的fogarty取栓球囊导管为单腔管,且其推送力不佳,在缺少导引导丝引导的情况下,很难到达远端复杂分叉的极细血管。被球囊挤碎的小血块或未被捕获的小栓子有可能会堵塞某些远端血管,引起一些并发症,甚至猝死。而且由于乳胶球囊较软,极易在钙化病变血管内发生球囊滑脱或球囊破裂,失去取栓作用。

切割球囊导管的球囊材质为尼龙,球囊表面有切割刀片,其在额定压力下会扩张成额定外径,当球囊直径超过正常血管内径的1.1倍时,球囊表面的刀片极易对非病变部位的血管造成切割性损伤,使血管壁受损。当球囊直径小于血管内径时,栓子则容易从球囊与血管之间的间隙中滑出,造成取栓失败或延长手术时间。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血管内取栓球囊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内取栓球囊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管内取栓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导管本体和取栓鞘,球囊导管本体由管体、球囊、y型导管座组成,取栓鞘的远端设有网兜,取栓鞘的近端设置有鞘管座;

管体的远端设置有头部,管体内部设置有导丝腔和球囊腔,且导丝腔与管体同轴,球囊腔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矩形,球囊腔外部开设有球囊孔,导丝腔穿过头部,球囊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远端显影标记和近端显影标记;

y型导管座内开设有球囊通道和导丝通道,导丝通道位于球囊通道的下方,导丝通道外部设有硅胶圈一和旋塞一;

鞘管座内设置有栓鞘通道,栓鞘通道的外侧套设有旋塞二,旋塞二的前端设置有硅胶圈二,硅胶圈二套设在栓鞘通道上;

网兜通过熔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在取栓鞘前端,网兜前端设置有显影环,显影环的中间开设有孔;

所述管体、球囊和取栓鞘的外表面均涂覆亲水润滑涂层,导丝腔和取栓鞘内表面均涂覆硅油润滑涂层;

所述网兜的材料采用尼龙线、涤纶线或锦纶线,或是具有记忆功能的且有亲水涂层的镍钛合金网线,且网兜在未使用时收缩于取栓鞘内;

所述球囊的材料为乳胶、改性聚氨酯或高弹性聚烯烃,球囊的顺应性为6-1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部的材料采用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聚氨酯、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聚醚酰胺弹性体、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低密度聚乙烯、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聚氯乙烯或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尼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的材料采用聚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或尼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为金属丝编织加强的多层复合管或海波管,复合管内外层材料采用聚醚酰胺弹性体、尼龙或聚四氟乙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远端显影标记和近端显影标记的材料采用含显影剂的粘合剂、含显影剂的涂层材料或不锈钢、纯金、铂铱合金、镍钛合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y型导管座和鞘管座的材料采用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醛或聚丙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取栓鞘的材料采用氟塑料、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或尼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取栓鞘为金属丝编织加强的多层复合管或海波管,复合管内外层材料采用聚醚酰胺弹性体、尼龙或聚四氟乙烯,取栓鞘的涂层是超薄ptfe外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影环的材料采用不锈钢、纯金、铂铱合金或镍钛合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硅胶圈一和硅胶圈二的材料采用硅胶或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增加了乳胶球囊的刚性,充盈后能在血管内保持一定的形状,避免发生球囊滑脱,并且兼容导引导丝,使球囊导管可以在导丝的引导下达到更远的病变位置。

2、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在不更换的情况下,球囊的直径可变,使球囊外径能适应不同血管的内径,使被捕获的栓子既不从球囊和血管的间隙中滑脱亦不对正常血管壁造成额外的切割和高摩擦力损害。

3、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在使用时,球囊与血管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小,可防止血栓从取栓器内滑脱、防止血栓脱落向远处播散,明显提高血栓清除率,减少取栓次数,缩短起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间隔,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对挽救患者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网兜可以加强球囊的刚性,使球囊即使在钙化狭窄的血管处或者复杂分支血管处不发生滑脱,网兜表面不平整,有利于栓子沉积在网兜上,随着球囊被取出体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管体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网兜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冠脉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球囊位于冠脉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球囊位于动脉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11-头部;12-球囊腔;13-球囊孔;14-导丝腔;2-球囊;21-远端显影标记;22-近端显影标记;3-y型导管座;31-球囊通道;32-旋塞一;33-硅胶圈一;34-导丝通道;4-取栓鞘;5-网兜;51-显影环;6-鞘管座;61-硅胶圈二;62-栓鞘通道;63-旋塞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血管内取栓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导管本体和取栓鞘4,球囊导管本体由管体1、超顺应性低压充盈球囊2、可调节密封程度的y型导管座3组成,取栓鞘4的远端设有网兜5,取栓鞘4的近端设置有可调节密封程度的鞘管座6;

管体1的远端设置有柔性且可显影的头部11,管体1内部设置有导丝腔14和球囊腔12,且导丝腔14与管体1同轴,球囊腔1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椭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球囊腔12外部开设有球囊孔13,用来实现球囊2与球囊腔12的连通,导丝腔14穿过头部11,超顺应性低压充盈球囊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远端显影标记21和近端显影标记22;

可调节密封程度的y型导管座3内开设有球囊通道31和导丝通道34,导丝通道34位于球囊通道31的下方,导丝通道34外部设有硅胶圈一33和旋塞一32,旋转旋塞一32可以控制硅胶圈一33的松紧度,调节导丝通道34的最小内径,用来控制导丝与球囊导管相对位置或密封整个导丝通道34;

鞘管座6内设置有栓鞘通道62,栓鞘通道62的外侧套设有旋塞二63,旋塞二63的前端设置有硅胶圈二61,硅胶圈二61套设在栓鞘通道62上;

网兜5通过熔接或粘接方式固定在取栓鞘4前端,网兜5前端设置有显影环51,显影环51的中间开设有孔,可使导引导丝通过;

所述管体1、球囊2和取栓鞘4的外表面均涂覆亲水润滑涂层,导丝腔14和取栓鞘4内表面均涂覆硅油润滑涂层。

所述头部11的材料不限于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聚氨酯(pu、tpu)、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x)、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聚氯乙烯(pvc)、含硫酸钡或次碳酸铋的尼龙(pa)或其他热塑性弹性体塑料。

所述管体1的材料不限于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x)、聚氨酯(pu、tpu)、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尼龙(pa)、金属丝编织加强的多层复合管或海波管,金属丝编织加强的复合管内外层材料不限于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x)、尼龙(pa)、聚四氟乙烯(ptfe)或其他高刚性热塑性弹性体。

所述远端显影标记21和近端显影标记22的材料不限于含显影剂的粘合剂、含显影剂的涂层材料或不锈钢、纯金、铂铱合金、镍钛合金以及经过镀金加工过的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及合金材料。

所述球囊2的材料为乳胶,也可以是改性聚氨酯(tpu)、高弹性聚烯烃(tpe)或其他热塑性塑胶,球囊2的顺应性可以达到6-10。

所述y型导管座3和鞘管座6的材料不限于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醛(pom)、聚丙烯(pp)及其合金塑胶。

所述取栓鞘4的材料不限于fep、ptfe等氟塑料、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vc)、尼龙(pa)、金属丝编织加强的多层复合管或海波管;金属丝编织加强的复合管内外层材料不限于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x)、尼龙(pa)、聚四氟乙烯(ptfe)或其他高刚性热塑性弹性体,取栓鞘4的涂层可以是超薄ptfe外层。

所述网兜5的材料不限于尼龙线、涤纶线、锦纶线或其他高分子聚合物线材,或是具有记忆功能的且有亲水涂层的镍钛合金网线,且网兜5在未使用时收缩于取栓鞘4内。

所述显影环51的材料不限于不锈钢、纯金、铂铱合金、镍钛合金以及经过镀金加工过的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合金材料。

所述硅胶圈一33和硅胶圈二61的材料可以采用硅胶或橡胶。

请参阅图4~6,以冠脉血管的取栓为例,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取栓球囊导管的使用,冠脉血管和动脉血管的内径尺寸见下图4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冠脉血管比动脉血管细。

当需要进行冠脉血管取栓时,导引导丝通过动脉血管进入目标冠脉血管后,先将取栓鞘4沿导引导丝送至冠脉血管堵塞部位,在x光设备的引导下,保证网兜5头部的显影环51穿过了血管的堵塞部位,然后将球囊导管沿导引导丝也送入冠脉血管内,此时,球囊导管位于取栓鞘4内,且会将缩在取栓鞘4内的网兜5顶开至血管中,通过y型导管座3中的球囊通道31充盈球囊2,此时,球囊2与取栓鞘4及网兜5的状态如图5所示;

控制好鞘管座6的旋塞二63和y型导管座3的旋塞一32,保证取栓鞘4内和球囊导管的导丝腔14内不会进入空气,拖动取栓鞘4和球囊导管,沿导引导丝撤出体内;

再在x光设备的引导下,当观测到球囊2的近端显影标记22位于动脉血管时,稍微松开鞘管座6的旋塞二63的同时,拉动鞘管座6,使显影环51与取栓鞘4头部的相对距离减小,此时球囊2发生变形,其外径会增大,在x光设备的引导下观测球囊的外径,适当充盈或释放球囊2,使球囊2的外径与动脉血管壁之间空隙尽可能小,保证栓子不会从空隙中滑脱,此时球囊2与取栓鞘4及网兜5的状态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球囊2外径增大;

在撤出球囊导管和取栓鞘4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调整取栓鞘4与网兜5的相对位置,及球囊2的充盈量,使得球囊2的外径始终匹配血管的内径,便能保证栓子不在取出过程中发生脱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