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4035发布日期:2020-05-15 16:0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耳石随内淋巴液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耳石症一旦明确诊断,首选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就是通过患者头部位置变换的方法,使自由游动的耳石微粒通过重力作用,从半规管移出,回到椭圆囊或球囊,不再引起眩晕等病理反应。

如患者进行semont手法复位时,患者在床缘坐直,治疗者手扶患者头部,头向健侧旋转45°,让患者快速向患侧侧卧下;患者快速移动身体经坐位至对侧卧位,头向下旋转45°;让患者慢慢坐起,取直位。

如患者进行epley手法复位时,患者仰卧垂头,患耳向下45°,将头转向另一侧45°,再转动头及身体向另一侧直至脸朝下45°,头及身体转向健侧,坐起,头向前低头20°。

在患者进行体位迅速变换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的颈椎、胸椎及腰椎的损伤,脊柱损伤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且常伴随有并发症,甚至造成终生残疾或危及生命,经检索,目前并没有用于耳石症体位治疗脊柱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采用该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在患者进行体位变换时有效地保护患者的颈椎、胸椎及腰椎不受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包括背部保护垫和头罩,背部保护垫的下部前侧设有腰部束带,背部保护垫的上部两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每个肩部固定带的一端与背部保护垫的上边沿连接,另一端与背部保护垫的侧边沿连接,每个肩部固定带外侧均连接有臂部保护套,每个臂部保护套上均设有臂套收紧带,所述头罩下边缘两侧均连接有固定系带,每根固定系带下端前后分别连接有两个卡扣,两根固定系带下端前侧通过卡扣连接有两根后仰保护带,两根后仰保护带相互交叉后分别与两个肩部固定带下侧固定连接,两根固定系带下端后侧通过卡扣连接有两根前俯保护带,两根前俯保护带相互交叉后分别与背部保护垫后侧上部连接。

背部保护垫内侧和臂部保护套内侧均设有海绵软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整体穿戴在患者身上,再通过腰部束带可以与患者固定牢固;患者在做迅速后躺或前俯体位变换时,通过后仰保护带和前俯保护带的牵拉作用,可以防止患者因为用力过猛而损伤脊柱;患者在做迅速转头动作时,前俯保护带和后仰保护带同时对头罩的牵拉,可以防止患者因为用力过猛而损伤颈椎;臂部保护套可以防止患者在进行迅速侧卧时,压伤手臂,减少患者疼痛感。

综上所述,采用该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避免患者在进行体位变换治疗的过程中颈椎、胸椎及腰椎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包括背部保护垫1和头罩2,背部保护垫1的下部前侧设有腰部束带3,背部保护垫1的上部两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4,每个肩部固定带4的一端与背部保护垫1的上边沿连接,另一端与背部保护垫1的侧边沿连接,每个肩部固定带4外侧均连接有臂部保护套5,每个臂部保护套5上均设有臂套收紧带6,所述头罩2下边缘两侧均连接有固定系带7,每根固定系带7下端前后分别连接有两个卡扣8,两根固定系带7下端前侧通过卡扣8连接有两根后仰保护带9,两根后仰保护带9相互交叉后分别与两个肩部固定带4下侧固定连接,两根固定系带7下端后侧通过卡扣8连接有两根前俯保护带10,两根前俯保护带10相互交叉后分别与背部保护垫1后侧上部连接。

背部保护垫1内侧和臂部保护套5内侧均设有海绵软垫。

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患者双臂穿入臂部保护套5内,通过臂套收紧带6将臂部保护套5固定在患者手臂上,头戴头罩2,将腰部束带3固定在腰部,然后将前俯保护带10通过卡扣8交叉卡在头套上固定系带7上,将后仰保护带9通过卡扣8交叉卡在头套上固定系带7上,即可将该实用新型在患者身体上固定好,患者即可在治疗者的帮助下进行耳石症体位疗法;患者在进行迅速后躺和前俯体位变化时,后仰保护带9和前俯保护带10的牵拉作用便可以保护患者脊柱不受损伤;患者在进行迅速转头动作时,后仰保护带9和前俯保护带10同时对头罩2的牵拉,可以防止患者因为用力过猛而损伤颈椎;肩部固定带4和背部保护垫1则可以保护患者胸椎和腰椎。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部保护垫和头罩,背部保护垫的下部前侧设有腰部束带,背部保护垫的上部两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每个肩部固定带的一端与背部保护垫的上边沿连接,另一端与背部保护垫的侧边沿连接,每个肩部固定带外侧均连接有臂部保护套,每个臂部保护套上均设有臂套收紧带,所述头罩下边缘两侧均连接有固定系带,每根固定系带下端前后分别连接有两个卡扣,两根固定系带下端前侧通过卡扣连接有两根后仰保护带,两根后仰保护带相互交叉后分别与两个肩部固定带下侧固定连接,两根固定系带下端后侧通过卡扣连接有两根前俯保护带,两根前俯保护带相互交叉后分别与背部保护垫后侧上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保护垫内侧和臂部保护套内侧均设有海绵软垫。


技术总结
耳石症复位脊柱保护装置,包括背部保护垫和头罩,背部保护垫的下部前侧设有腰部束带,背部保护垫的上部两边均设有肩部固定带,每个肩部固定带外侧均连接有臂部保护套,每个臂部保护套上均设有臂套收紧带,所述头罩下边缘两侧均连接有固定系带,每根固定系带下端前后分别连接有两个卡扣,两根固定系带下端前侧通过卡扣连接有两根后仰保护带,两根固定系带下端后侧通过卡扣连接有两根前俯保护带;综上所述,采用该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避免患者在进行体位变换治疗的过程中颈椎、胸椎及腰椎受到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君;叶放蕾;周纪妹;黄晶晶;高佳;朱丽丽;汪帆;胡洁;梁晓灿;梁荣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