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7620发布日期:2020-04-21 17:45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



背景技术:

脑血管搭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一样,脑血管的闭塞可以通过人为的方法,将颅外血管和颅内血管通过移植血管如大隐静脉和桡动脉等与颅内血管吻合,用此方法重建血供,脑血管搭桥手术主要用于严重的脑血管狭窄病人,在进行颅内脑血管搭桥术时,要用夹子固定血管进行手术,但是当夹子夹着血管时,由于夹子头轻尾重,夹着的血管很容易翘起来,不利于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增大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颅内动脉瘤夹在夹着血管时很容易使血管翘起来,不利于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和增大手术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夹体和支撑杆,所述夹体包括扭簧,扭簧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一夹杆,扭簧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二夹杆,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弧形夹头,扭簧、第一夹杆、第二夹杆和弧形夹头相互配合形成夹紧机构;

所述扭簧内设有海绵套筒,海绵套筒的外部设有壳体,壳体的外周设有可绕壳体外周滑动的弧形滑块,支撑杆与弧形滑块的外壁铰接。

优选的,所述海绵套筒内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外周设有弹簧,弹簧与海面套筒的内壁相贴合,固定柱的上端和下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长度可调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杆。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可在第一连接杆内上下滑动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内设有可在第二连接杆内上下滑动的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下端与弧形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杆内设有通孔,第二夹杆的厚度小于第一夹杆的厚度,第二夹杆的端部贯穿通孔且置于通孔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弧形夹头的前端向上翘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颅内动脉瘤夹在夹着血管时很容易使血管翘起来,不利于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和增大手术风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夹体1和支撑杆3,所述夹体1包括扭簧7,扭簧7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做过多叙述,扭簧7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一夹杆6,扭簧7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二夹杆5,第一夹杆6和第二夹杆5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弧形夹头4,扭簧7、第一夹杆6、第二夹杆5和弧形夹头4相互配合形成夹紧机构;

所述扭簧7内设有海绵套筒17,海绵套筒17由海绵制成,海绵套筒17的外部设有壳体2,壳体2的外周设有可绕壳体2外周滑动的弧形滑块12,支撑杆3与弧形滑块12的外壁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海绵套筒17与扭簧7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避免壳体2随意转动,支撑杆3与弧形滑块12之间用销杆铰接,销杆为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做过多叙述,此结构可实现支撑杆3上下转动调节角度。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为了增加海绵套筒17恢复形变的能力,所述海绵套筒17内设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的外周设有弹簧9,弹簧9与海面套筒的内壁相贴合,固定柱10的上端和下端与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9本身具有弹性恢复力,当扭簧7通过海绵套筒17挤压弹簧9时,弹簧9能够辅助海绵套筒17恢复形变。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所述支撑杆3包括长度可调的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6,弧形杆16可增大支撑杆3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为了实现支撑杆3长度可调,所述支撑杆3包括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可在第一连接杆13内上下滑动的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内设有可在第二连接杆14内上下滑动的第三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5的下端与弧形杆16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和第三连接杆15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足以支撑夹体1,手动拉拽支撑杆3即可可实现支撑杆3长度的调节。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所述第一夹杆6内设有通孔,第二夹杆5的厚度小于第一夹杆6的厚度,第二夹杆5的端部贯穿通孔且置于通孔的外部,第一夹杆6与第二夹杆5的前端交错设置,挤压扭簧7使第二夹杆5在通孔内移动,此时两个弧形夹头4相互分开,松手后,在扭簧7的作用下两个弧形夹头4相互夹紧。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便于夹持血管,所述弧形夹头4的前端向上翘起,便于医务人员夹持血管。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时利用夹头4将患者的血管夹紧,然后转动弧形滑块12,并调节支撑杆3的长度和角度,然后利用支撑杆3下端的弧形杆16对夹体1进行支撑防止夹体1前端的夹头4带动血管上翘,便于医务人员操作,降低危险的发生概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颅内动脉瘤夹在夹着血管时很容易使血管翘起来,不利于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和增大手术风险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包括夹体(1)和支撑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1)包括扭簧(7),扭簧(7)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一夹杆(6),扭簧(7)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二夹杆(5),第一夹杆(6)和第二夹杆(5)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弧形夹头(4),扭簧(7)、第一夹杆(6)、第二夹杆(5)和弧形夹头(4)相互配合形成夹紧机构;

所述扭簧(7)内设有海绵套筒(17),海绵套筒(17)的外部设有壳体(2),壳体(2)的外周设有可绕壳体(2)外周滑动的弧形滑块(12),支撑杆(3)与弧形滑块(12)的外壁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套筒(17)内设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的外周设有弹簧(9),弹簧(9)与海面套筒的内壁相贴合,固定柱(10)的上端和下端与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包括长度可调的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包括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可在第一连接杆(13)内上下滑动的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内设有可在第二连接杆(14)内上下滑动的第三连接杆(15),第三连接杆(15)的下端与弧形杆(1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杆(6)内设有通孔,第二夹杆(5)的厚度小于第一夹杆(6)的厚度,第二夹杆(5)的端部贯穿通孔且置于通孔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头(4)的前端向上翘起。


技术总结
一种颅内血管搭桥术用血管夹,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颅内动脉瘤夹在夹着血管时很容易使血管翘起来,不利于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和增大手术风险的问题,包括扭簧,扭簧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一夹杆,扭簧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第二夹杆,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弧形夹头,扭簧、第一夹杆、第二夹杆和弧形夹头相互配合形成夹紧机构,所述扭簧内设有海绵套筒,海绵套筒的外部设有壳体,壳体的外周设有可绕壳体外周滑动的弧形滑块,支撑杆与弧形滑块的外壁铰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医务人员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黎明;栗超跃;孙玮良;梁浩;高涛;刘阳;孙玉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