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8406发布日期:2020-08-05 01:4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是医院治疗护理的常用手段。为了防止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意外,需要不断地对输液进度进行监测和控制调速,病人或家属往往一直看着输液瓶,无法休息,这不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了精神负担,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现行的呼叫又不能代替人的眼睛,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空瓶现象,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另外,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独生子女现象普遍,独生子女组成的421家庭人员结构,在父母生病输液时,子女在专人陪护方面更是欠缺。

目前的输液监测设备大多体积大,操作复杂,适配墨菲斯滴管尺寸固定,无法兼容不同管径墨菲斯滴管,同时usb充电在实际应用中也不甚便捷,且不能解决输液滴速自动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配不同墨菲斯滴管尺寸的、采用座充方式的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圈、按键、面板、蜂鸣固定座、线路板、充电电池、弹簧固定位、挡板弹簧、滴管固定座、左挡板、右挡板和后壳,所述面板和后壳盖合以形成一完整壳体;所述按键、蜂鸣固定座线路板、充电电池、弹簧固定位、挡板弹簧、滴管固定座、左挡板和右挡板在面板和后壳形成的壳体中间;所述蜂鸣固定座安装在线路板上,线路板固定于后壳;线路板和后壳之间设置充电电池和滴管固定座,滴管固定座固定于后壳;滴管固定座的上半部设置左挡板和右挡板,通过弹簧固定座和挡板弹簧可回弹地与滴管固定座连接;线路板包括主控器和红外对管,主控器与红外对管连接,红外对管由主控器控制,红外对管包括发射管和接收管,发射管向输液滴管发出光线,接收管接收红外光线。

优选地,所述线路板还包括液晶屏、蜂鸣器、无线通信模块和充电管理器,所述主控器与液晶屏、蜂鸣器、无线通信模块和充电管理器分别连接,充电管理器为充电电池的充电和电量进行检测和管理,充电电池为主控器提供电源;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对红外对管采集到的滴速上传;液晶屏将监测的滴管滴速显示;按键与主控器连接,用于设置功能及滴速报警上下限,蜂鸣器用于滴速在超出预设的滴速上下限时蜂鸣报警。

优选地,所述滴管固定座还包括滴管限位凸台,设置在滴管固定座内壁,凸起高度根据滴管管径调节。

优选地,所述后壳底部还包括座充电极片,与所述充电管理器连接,经充电管理器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优选地,所述红外对管设置在距滴管固定座顶端8mm-12mm处。

优选地,所述左挡板顶部设置有防滑纹,如监控的墨菲斯滴管的管径大于默认管径,则推出左挡板,将墨菲斯滴管放入滴管固定座。

优选地,所述右挡板顶部设置有防滑纹,如监控的墨菲斯滴管的管径小于默认管径,将墨菲斯滴管放入滴管固定座,推入右挡板。

优选地,所述蜂鸣固定座卡合在线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rf芯片。

优选地,所述后壳上还设置一锁扣,用于穿扣密码锁或固定或悬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测速、新型滴管固定方式、座式充电、无线通信技术等来实现多管径输液智能监测管理、设置和报警,主要技术效果如下:

(1)通过红外对管的使用,可实时检测输液液滴的滴速,进而在异常状态下进行实时报警,大大提高输液安全性;

(2)采用滴管固定座和左右挡板组合配合使用,挂上小管径墨菲斯滴管墨菲斯滴管,右挡板推入滴管固定座的上端,防止仪器使用过程中脱落,挂上大管径墨菲斯滴管墨菲斯滴管,左挡板推出滴管固定座的上端,防止仪器使用过程中脱落;

(3)在电压不足时可以直接放在座充器上直接充电;

(4)监控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液晶屏和上传到系统的数据随时对输液速度、剩余时间等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异常蜂鸣器提示;

(5)输液液滴采用直接计数法,测速简便,同时具有较好的瞬时性,并且结合误差处理,去除因为环境因素(如设备有晃动,在调节速度等)产生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的解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的线路板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工作过程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的滴管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的红外对管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套挂在不同规格墨菲斯滴管上的自动测速输液监控装置及其输液监控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按键圈1、按键2、面板3、蜂鸣固定座4、第一自攻螺丝5、线路板6、充电电池7、弹簧固定位8、挡板弹簧9、第二自攻螺丝、滴管固定座11、左挡板12、右挡板13和后壳14,其中,面板3和后壳14盖合,形成一完整壳体,后壳14上还设置一锁扣15,用于穿扣密码锁或固定或悬挂;按键2、蜂鸣固定座4、第一自攻螺丝5、线路板6、充电电池7、弹簧固定位8、挡板弹簧9、第二自攻螺丝、滴管固定座11、左挡板12和右挡板13在面板3和后壳14形成的壳体中间,按键2露出面板3平面,按键圈1设置在按键2外围,并在面板3表面上;蜂鸣固定座4安装在线路板6上,线路板6通过第一自攻螺丝5固定于后壳14;线路板6和后壳14之间设置充电电池7和滴管固定座11,滴管固定座11通过第二自攻螺丝10固定于后壳14;滴管固定座11的上半部设置左挡板12和右挡板13,通过弹簧固定座和挡板弹簧9可回弹地与滴管固定座11连接。

线路板6包括主控器61、液晶屏62、蜂鸣器63、无线通信模块64、红外对管65和充电管理器66,其中,主控器61与液晶屏62、蜂鸣器63、无线通信模块64、红外对管65和充电管理器66分别连接,充电管理器66为充电电池7的充电和电量进行检测和管理,充电电池7为主控器61提供电源;红外对管65包括发射管651和接收管652,由主控器61控制,发射管651朝向输液滴管发出光线,接收管652接收红外光线以采集滴管的滴速,再通过主控器61经无线通信模块64上传;液晶屏62将监测的滴管滴速显示;按键2与主控器61连接,设置功能及滴速报警上下限,蜂鸣器63在超出预设的滴速上下限时蜂鸣报警。

在使用过程中,上述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墨菲斯滴管的管径,调整左挡板和右挡板的位置,将墨菲斯滴管夹住;

s20,当输液液滴从墨菲滴管头下落,通过红外对管时,接收管接收的红外光强度发生变化,通过光电变换,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发送给主控器,主控器记录时间;

s30,设相邻两次记录的时间为t1、t2,记录的时间单位为毫秒,滴速记为f=60000/(t2-t1),f的单位为滴/分钟。

实施例2

参见图5和图6,滴管固定座11还包括滴管限位凸台111,设置在滴管固定座11内壁,凸起高度根据滴管管径调节,防止小管径的滴管脱落。

红外对管65的发射管651和接收管652均设置在距滴管20固定座顶端8mm-12mm处。

在s30中为减小误差,通过计算8个脉冲的平均时间间隔,去除误差最大的值,即去误差后的时间间隔记为t=(∑t10+t20+t30+…+t80)/8,t10-t80为8个脉冲分别的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去误差后的滴速记为s=60000/t,s的单位为滴/分钟。

后壳14底部还包括座充电极片,与所述充电管理器66连接,经充电管理器66对充电电池7进行充电。充电电池7为1200-2000mah容量,可保证本监测机正常工作7天左右。

按键2的内部包括锅仔片,增加按键2弹性。左挡板12和右挡板13的顶部皆设置有防滑纹,在调节二者位置时更方便操作,在s10中,如监控的墨菲斯滴管20的管径大于默认管径,则推出左挡板12,将墨菲斯滴管20放入滴管固定座11;如监控的墨菲斯滴管20的管径小于默认管径,将墨菲斯滴管20放入滴管固定座11,推入右挡板13。蜂鸣固定座4卡合在线路板6上,罩住蜂鸣器63以防止晃动。无线通信模块64包括rf芯片,将s30中的滴速f上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