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冠状突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1585发布日期:2020-05-20 02:0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尺骨冠状突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尺骨冠状突接骨板。



背景技术:

尺骨冠状突是肘关节的重要结构,对维持肘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冠状突高度的丢失则可能导致肘关节不稳定。目前认为,影响肘关节稳定性的冠状突骨折,需要修复冠状突。部分患者冠状突骨折无法直接修复,如冠状突骨折块过于粉碎无法固定。加上尺骨冠状突位置深在、骨折线走行不规则,可供选择固定的器材较缺乏,对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内固定物选择上仍处于劣势,亟待改善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尺骨冠状突接骨板,结构简单。采用第一支板与主板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连接。位于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锁定孔,位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角齿和穿线孔。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与肘关节配合,角齿咬合把持小骨折块,穿线孔用于克氏针通过穿线孔临时固定骨折块,也可以将关节囊加强缝合于穿线孔,加强肘关节前方稳定性,结构强度高,便于固定不同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尺骨冠状突接骨板,它包括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主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板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板与主板具有倾角,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具有倾角,位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侧沿设置与其垂直的角齿;所述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锁定孔,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穿线孔。

所述主板为平板,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为弧形结构。

所述第一支板为平板,角齿位于远离主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支板为平板,其上设置的角齿与第一支板上的角齿位于同一侧。

所述锁定孔为螺纹孔,穿线孔为通孔。

所述角齿为三角形结构。

所述主板和第一支板上的多个锁定孔沿其轴向均匀布设。

位于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的穿线孔靠近角齿的一侧。

一种尺骨冠状突接骨板,它包括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主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板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板与主板具有倾角,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具有倾角,位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侧沿设置与其垂直的角齿;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锁定孔,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穿线孔。结构简单,通过第一支板与主板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连接,位于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锁定孔,位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角齿和穿线孔,通过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与肘关节配合,通过角齿咬合把持小骨折块,克氏针通过穿线孔临时固定骨折块,也可以将关节囊加强缝合于穿线孔,加强肘关节前方稳定性,结构强度高,便于固定不同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地,主板与第一支板之间的倾角为165°~170°之间。

优选地,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之间的倾角为110°~120°之间。

在优选的方案中,主板为平板,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为弧形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时,平整的主板与肘关节贴合,弧形的一端避免与肘关节抵触造成不适。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支板为平板,角齿位于远离主板的一侧。结构简单,使用时,平整的第一支板与肘关节贴合,一侧的角齿咬合把持固定小骨折块。

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二支板为平板,其上设置的角齿与第一支板上的角齿位于同一侧。结构简单,平整的第二支板位于肘关节侧面与其配合,一侧的角齿咬合把持固定小骨折块。

在优选的方案中,锁定孔为螺纹孔,穿线孔为通孔。结构简单,使用时,紧固件穿过锁定孔固定较大的冠状突骨折块,克氏针穿过穿线孔固定骨折块,也可以经过穿线孔将肘关节前方关节囊用缝线缝合后固定于该接骨板上,适应性好。

优选地,位于主板上的锁定孔的数量为3~4个。

优选地,位于第一支板上的锁定孔的数量为2~3个,穿线孔的数量与其对应。

优选地,位于第二支板上的锁定孔的数量为1~2个,穿线孔的数量与其对应。

在优选的方案中,角齿为三角形结构。结构简单,三角形的角齿用于把持咬合小骨折块,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

优选地,角齿为等腰三角形。

在优选的方案中,主板和第一支板上的多个锁定孔沿其轴向均匀布设。结构简单,使用时,锁定孔用于与紧固件配合锁定较大的冠状突骨折块,位于同一轴线上布设的锁定孔紧固时操作方便,效率高。

在优选的方案中,位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的穿线孔靠近角齿的一侧。结构简单,使用时,穿线孔用于克氏针穿针用,克氏针配合角齿将骨折块固定后绑定于该接骨板上,稳定性更好,操作简单方便。

一种尺骨冠状突接骨板,它包括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通过第一支板与主板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连接,位于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锁定孔,位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设置角齿和穿线孔,通过主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与肘关节尺骨冠状突匹配,通过角齿咬合把持小骨折块,克氏针通过穿线孔临时固定骨折块,也可以将关节囊加强缝合于穿线孔,加强肘关节前方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固定肘关节骨折块器材对细小冠状突骨折块无法固定,结构强度低,适应性不好的问题,具有结构强度高,便于固定不同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主板1,第一支板2,第二支板3,角齿4,锁定孔5,穿线孔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中,一种尺骨冠状突接骨板,它包括主板1、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所述主板1的一端与第一支板2连接,第二支板3与第一支板2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板2与主板1具有倾角,第二支板3与第一支板2具有倾角,位于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的侧沿设置与其垂直的角齿4;所述主板1、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上设置锁定孔5,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上设置穿线孔6。结构简单,通过第一支板2与主板1连接,第二支板3与第一支板2连接,位于主板1、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上设置锁定孔5,位于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上设置角齿4和穿线孔6,通过主板1、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与肘关节配合,通过角齿4咬合把持小骨折块,穿针穿过穿线孔6固定骨折块,结构强度高,便于固定不同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地,主板1与第一支板2之间的倾角为165°~170°之间。

优选地,第二支板3与第一支板2之间的倾角为110°~120°之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主板1为平板,远离第一支板2的一端为弧形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时,平整的主板1与肘关节贴合,弧形的一端避免与肘关节抵触造成不适。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板2为平板,角齿4位于远离主板1的一侧。结构简单,使用时,平整的第一支板2与肘关节贴合,一侧的角齿4咬合把持固定小骨折块。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板3为平板,其上设置的角齿4与第一支板2上的角齿4位于同一侧。结构简单,平整的第二支板3位于肘关节侧面与其配合,一侧的角齿4咬合把持固定小骨折块。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锁定孔5为螺纹孔,穿线孔6为通孔。结构简单,使用时,紧固件穿过锁定孔5固定较大的冠状突骨折块,克氏针穿过穿线孔6固定骨折块,也可以经过穿线孔6将肘关节前方关节囊用缝线缝合后固定于该接骨板上,适应性好。

优选地,位于主板1上的锁定孔5的数量为3~4个。

优选地,位于第一支板2上的锁定孔5的数量为2~3个,穿线孔6的数量与其对应。

优选地,位于第二支板3上的锁定孔5的数量为1~2个,穿线孔6的数量与其对应。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角齿4为三角形结构。结构简单,三角形的角齿4用于把持咬合小骨折块,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

优选地,角齿4为等腰三角形。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主板1和第一支板2上的多个锁定孔5沿其轴向均匀布设。结构简单,使用时,锁定孔5用于与紧固件配合锁定较大的冠状突骨折块,位于同一轴线上布设的锁定孔5紧固时操作方便,效率高。

优选的方案中,位于所述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上的穿线孔6靠近角齿4的一侧。结构简单,使用时,穿线孔6用于克氏针穿针用,克氏针配合角齿4将骨折块固定后绑定于该接骨板上,稳定性更好,操作简单方便。

如上所述的尺骨冠状突接骨板,安装使用时,第一支板2与主板1连接,第二支板3与第一支板2连接,位于主板1、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上设置锁定孔5,位于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上设置角齿4和穿线孔6,主板1、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与肘关节冠状突配合,角齿4咬合把持螺钉无法固定的小骨折块,穿针穿过穿线孔6固定骨折块或肘关节前方关节囊用缝线缝合,结构强度高,便于固定不同尺骨冠状突骨折块,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使用时,平整的主板1与肘关节尺骨近端贴合,弧形的一端避免与肘关节抵触造成不适。

使用时,平整的第一支板2与肘关节冠状突内侧面贴合,一侧的角齿4咬合把持固定小骨折块。

平整的第二支板3位于肘关节冠状突外侧面与其配合,一侧的角齿4咬合把持固定小骨折块。

使用时,紧固件穿过锁定孔5固定较大的冠状突骨折块,克氏针穿过穿线孔6固定骨折块,也可以经过穿线孔6将肘关节前方关节囊用缝线缝合后固定于该接骨板上,适应性好。

三角形的角齿4用于把持咬合螺钉无法固定的冠状突小骨折块,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

使用时,锁定孔5用于与紧固件配合锁定较大的冠状突骨折块,位于同一轴线上布设的锁定孔5紧固时操作方便,效率高。

使用时,穿线孔6用于克氏针穿针用,克氏针配合角齿4将骨折块固定后绑定于该接骨板上,稳定性更好,操作简单方便。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