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正畸主要通过各种矫正装置来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合畸形。现有的矫正装置主要包括托槽和弓丝,其中托糟通过专用的粘结剂贴在多个牙齿的表面,弓丝固定在托槽上并对托槽施以一定的力量,在弓丝拉力的持续作用下,牙齿重新排列,从而达到矫治牙齿畸形的目的。
上述口腔正畸矫正装置虽然可调整错牙合畸形、达到美观牙齿的功效,但只能对牙齿的排列以及牙弓的弧形进行改变,无法明显改变整个颌面部的形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口腔正畸只能对牙齿的排列以及牙弓的弧形进行改变,无法明显改变整个颌面部的形态的问题,提供一种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包括弓丝、弹性拉绳、牵引钩、承托件、用于固定到磨牙区牙槽骨的骨钉、多个分别用于粘接固定到多个牙齿表面的托槽,其中:所述弓丝横向贯穿多个所述托槽,且所述牵引钩的根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弓丝上;所述弹性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骨钉,所述弹性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牵引钩的钩部,且所述弹性拉绳与所述弓丝的夹角为5~60°;所述承托件包括用于阻止门牙向内翻转的托板以及用于将所述托板固定在门牙后侧的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牵引钩的根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弓丝的位于上下颌双侧的二号牙上的托槽与三号牙上的托槽之间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弓丝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每一所述托槽上具有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的弓丝槽,所述弓丝以嵌入所述弓丝槽的方式贯穿托槽。
优选地,所述正畸装置还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细丝,所述细丝以双股交叉的方式捆绑缠绕在所述多个托槽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拉绳与所述弓丝的夹角为10~50°。
优选地,所述承托件的固定部由两个挂钩构成,且每一所述挂钩的根部埋入所述托板,每一所述挂钩的勾部嵌入到门牙与前牙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骨钉、弹性拉绳以及牵引钩增强对牙根的控制力,在对牙齿矫形的同时实现对面下三分之一脸型的优化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中的承托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该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在进行牙齿正畸的同时,可对口腔颌面部的形态进行优化改变。本实施例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包括弓丝11、弹性拉绳12、牵引钩13、承托件14、用于固定到磨牙区牙槽骨的骨钉15、多个分别用于粘接固定到多个牙齿表面的托槽16。
上述每一托槽16上具有横向设置的弓丝槽,且弓丝11以嵌入托槽16的弓丝槽的方式横向贯穿多个托槽16,这样,弓丝11可通过托槽16对各个牙齿施力,引导牙齿在口腔内重新排列,同时对牙弓的弧度进行改变。
牵引钩13的根部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焊接方式)在弓丝11上。弹性拉绳12具体可采用皮筋(食品级)或细弹簧等,其在拉升后会产生一个弹性回复力。该弹性拉绳12的一端固定连接到骨钉15(该骨钉15植入到前磨牙区的牙槽骨上),该弹性拉绳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牵引钩13的钩部,且弹性拉绳12与弓丝11之间的夹角为5~60°。承托件14包括用于阻止上颌门牙向内翻转的托板141以及用于将托板141固定在上颌门牙后侧的固定部142。通过上述结构,弹性拉绳12可对弓丝11施加一个斜向的拉力,并通过弓丝11和托槽11对牙齿施加一个扭转的力,同时由于承托件14的存在,门牙无法外翻,从而可通过牙根的移动对颌骨进行牵拉和挤压,达到改变颌骨的外形的效果(由于颌骨本身具有可塑性,通过骨钉15的位置控制牙根的位置以及角度,间接将力量施加在颌骨上,同时利用牙根周围的颌骨厚度是恒定的这一特点,牙根位置的改变颌骨就随之改变位置)。
上述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通过骨钉15、弹性拉绳12以及牵引钩13增强对牙根的控制力,在对牙齿矫形的同时实现对面下三分之一脸型的优化改变。
在上述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中,为提高对牙根的控制,牵引钩13的根部最好固定连接到以下两个托槽16之间的弓丝11上:粘接到上下颌双侧的二号牙(即第二前牙)上的托槽16及粘接到上下颌双侧的三号牙(即第三前牙)上的托槽16之间。通过上述结构,可使门牙的牙根部位受力角度最优,利于颌骨的优化改变。
具体地,上述弓丝1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每一托槽16上的弓丝槽也的截面也为正方形或矩形的弓丝槽,这样,弓丝11与托槽16之间不会有圆周方向的滑动,利于弹性拉绳12及牵引钩13对牙齿施加扭转力,并利于牙根对颌骨施力,最终利于颌骨的形态调整。
此外,为限制牙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上述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还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细丝(该细丝可为横截面小于弓丝11的横截面的细钢丝),且该细丝以双股交叉的方式捆绑缠绕在多个托槽16上。通过细丝的交叉缠绕结构,托槽16的横向(水平方向)移动受到细丝的交叉部位的限制,从而可通过调整细丝的交叉位置,使得托槽16及对应的牙齿移动到预定位置。
特别地,上述弹性拉绳12与弓丝的夹角为10~50°,该角度可使弹性拉绳12的施力较为柔和,利于颌面部形态改善。
承托件14的固定部142具体可由两个挂钩构成,且每一挂钩的根部埋入托板141,每一挂钩的勾部嵌入到门牙与前牙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固定。上述结构利于承托件14中托板141的位置调整,即只需弯折挂钩即可调整托板的位置和角度。
在使用上述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时,可先在牙齿(例如上牙)表面安装托槽16和弓丝11,先使牙齿排齐;然后根据需要空间,拔除一颗前磨牙空出需要的空隙,并在磨牙区的牙槽骨上植入骨钉15,并用骨钉15作为支点,安装弹性拉绳12到牵引钩13上,对前牙进行牵拉,让前牙在空隙范围内移动。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面部中下三分之一区的改变,且可改变的控制距离为12~1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弓丝、弹性拉绳、牵引钩、承托件、用于固定到磨牙区牙槽骨的骨钉、多个分别用于粘接固定到多个牙齿表面的托槽,其中:所述弓丝横向贯穿多个所述托槽,且所述牵引钩的根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弓丝上;所述弹性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骨钉,所述弹性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牵引钩的钩部,且所述弹性拉绳与所述弓丝的夹角为5~60°;所述承托件包括用于阻止门牙向内翻转的托板以及用于将所述托板固定在门牙后侧的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钩的根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弓丝的位于上下颌双侧的二号牙上的托槽与三号牙上的托槽之间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每一所述托槽上具有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的弓丝槽,所述弓丝以嵌入所述弓丝槽的方式贯穿托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畸装置还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细丝,所述细丝以双股交叉的方式捆绑缠绕在多个所述托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绳与所述弓丝的夹角为1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颌面部正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的固定部由两个挂钩构成,且每一所述挂钩的根部埋入所述托板,每一所述挂钩的勾部嵌入到门牙与前牙之间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