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养生喷疗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4721发布日期:2020-08-18 19: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养生喷疗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养生喷疗器具。



背景技术:

中医艾灸治疗中,需要将艾条点燃,艾灸时,艾条燃着之后产生热量和艾气,艾条放置于病人穴位皮肤上方,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使得艾条的热和艾气渗入穴位,从而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但直接将艾条点燃置于皮肤上方,经常会发生燃尽的灰掉落到病人皮肤或衣物上,造成皮肤灼伤或衣物被引燃的问题。而且,在局部灸疗中,如果仅使用艾条而无其他理疗器具的配合,艾气及热量不易进入到身体穴位中,从而影响疗效。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将艾条等有治疗作用的可燃药物放入一个容器中,容器有透出艾气和热量的透气口,病人可以手持容器,放置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如中国发明专利zl200620047285.5中的理疗器,它包括一个盒体、一个盒盖、一个隔层、一排透气孔、一个可调节燃烧程度的控制窗;盒体为长方体,盒体下面密布多个透气孔,盒盖为倒“凸”型,盒盖上有一排透气孔;可调节燃烧程度的控制窗位于盒盖上,隔层置于盒体中部,距离盒底5-6cm。但在实际中,艾条在理疗器中自燃,其自身热量和艾气仅通过自然方式排出,渗入穴位的力度不大,且由于艾条燃烧不完全,易产生较多烟雾,而且这种理疗器适只能用于大面积局部使用,但对较小面积的肢体局部,就会存在操作不方便,艾气作用没有针对性地对准穴位等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体积小、安全可靠且使用范围广的多功能养生喷疗器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多功能养生喷疗器具,包括灸疗筒,其特征在于:灸疗筒一端设有喷烟嘴、且通过喷烟嘴可拆装连接有硅胶碗,灸疗筒另一端设有后盖、且通过后盖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设置有调节接头和输气管、且通过调节接头和输气管的配合连接有气泵;所述的硅胶碗上还设置有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所述的灸疗筒内设置有燃烧室,燃烧室内设置有轴向截面呈u形的不锈钢网燃料仓,该不锈钢网燃料仓内放置有艾条或艾绒;所述的灸疗筒外表面还包裹有隔热件。

所述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由塑料胶片和石墨烯涂料构成;其中,石墨烯涂料印刷在塑料胶片上、且在印刷后通过烘干固定在塑料胶片上,以构成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所述的塑料胶片上还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所述硅胶碗一侧设置有弹性连通孔、且通过弹性连通孔与喷烟嘴一端可拆装弹性连接,硅胶碗另一侧设置有弹性开口、且通过弹性开口与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弹性连接。

所述喷烟嘴轴向截面呈凸字形、且其凸出的一端设置有喷嘴;所述的硅胶碗通过弹性连通孔可拆装弹性套设在喷嘴上;所述的喷烟嘴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灸疗筒一端配合连接。

所述喷烟嘴中部内凹、且形成有三角区域,并与灸疗筒之间设置有用于分离艾灸火与艾烟的滤网和滤油铝块;其中,滤油铝块一侧内凹、且形成有三角区域,滤网设置在滤油铝块的内凹三角区域内;所述的滤油铝块另一侧处朝喷烟嘴的方向凸出、且其中心处设置有出烟口,出烟口与喷嘴同一轴线设置。

所述后盖轴向截面呈凸字形,其凸出的一端依次连接有连接头、调节接头、输气管和气泵;所述的后盖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灸疗筒另一端配合连接。

所述气泵与输气管一端配合连接,调节接头与输气管另一端连接、且其上设置有可调节气流量的节流装置。

所述喷烟嘴的外径、灸疗筒的外径、以及后盖的外径相同,且其三者同一轴线螺纹套接;其中,喷烟嘴、灸疗筒以及后盖均采用耐高温塑料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在灸疗筒一端可拆装连接有放置了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的硅胶碗,另一端连接有气泵,内部则设置有可放置艾条或艾绒的不锈钢网燃料仓;工作时,利用气泵产生氧气供不锈钢网燃料仓内的艾条或艾绒燃烧、且产生艾烟和热量,随后作用至硅胶碗的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上,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在艾烟和热量的作用下产生远红外线、且与艾烟一并施加于人体皮肤、经络。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气泵输出的氧气在完成助燃后有持续升压作用,艾烟和气泵输出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喷嘴口的截流作用下获得增压,增压后的艾烟和热量能够更好的渗入人体穴位,加强疗效,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艾烟和热量自然挥发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气泵产生的氧气有助燃效果,可使得艾条或艾绒能够在不锈钢网燃料仓内充分燃烧。

2、硅胶碗具有聚能效果,能有助于艾烟和热量作用于身体调理位置,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喷疗器具的理疗效果,同时硅胶碗是通过其弹性形变的方式拆装在灸疗筒上,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硅胶碗进行拆装。

3、一旦除去硅胶碗后,本喷疗器具就变成了一个艾烟热气流喷灸装置,可手持和借助支架夹持对身体相关经络穴位进行喷灸,同时除去硅胶碗后,它也可以变成一个输出加压艾烟的发生器,在喷嘴口接一条硅胶管,在另一条接一个硅胶喷头,就可以实现把加压艾烟源源不断输送到包裹身体的各种密闭空间内实现对身体部位的艾烟灸疗,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身体大部。还可以直接在灸疗筒上通过增加或减少构件,从而开发一系列智能养生设备,如智能石墨烯经络艾灸床、智能艾灸机械手等,以便于用户进行某条经络或特定穴位的自动化艾灸。

4、喷烟嘴、灸疗筒和后盖三者外径相同,不但使得喷疗器具的外观整齐、精美,还能提高用户对这三者的拆装便捷性。

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装配快捷、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体积小、安全可靠且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个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多功能养生喷疗器具,包括灸疗筒2,灸疗筒2一端设有喷烟嘴7、且通过喷烟嘴7可拆装连接有硅胶碗9,灸疗筒2另一端设有后盖1、且通过后盖1连接有连接头23,连接头23上设置有调节接头24和输气管13、且通过调节接头24和输气管13的配合连接有气泵15;所述的硅胶碗9上还设置有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10;所述的灸疗筒2内设置有燃烧室,燃烧室内设置有轴向截面呈u形的不锈钢网燃料仓4,该不锈钢网燃料仓4内放置有艾条或艾绒。

进一步地讲,灸疗筒2表面设有包裹隔热件14,便于手持及防滑、防烫。

进一步地讲,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10由塑料胶片和石墨烯涂料构成;其中,石墨烯涂料印刷在塑料胶片上、且在印刷后通过烘干固定在塑料胶片上,以构成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10;所述的塑料胶片上还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进一步地讲,硅胶碗9一侧设置有弹性连通孔、且通过弹性连通孔与喷烟嘴7一端可拆装弹性连接,硅胶碗9另一侧设置有弹性开口、且通过弹性开口与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10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讲,喷烟嘴7轴向截面呈凸字形、且其凸出的一端设置有喷嘴12;所述的硅胶碗9通过弹性连通孔可拆装弹性套设在喷嘴12上;所述的喷烟嘴7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灸疗筒2一端配合连接。

当不锈钢网燃料仓4里的艾条或艾绒燃烧后,产生的艾烟油会随艾烟排出喷烟嘴7,造成堵塞气路甚至灼伤人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喷烟嘴7中部内凹、且形成有三角区域,并与灸疗筒2之间设置有用于分离艾灸火与艾烟的滤网5和滤油铝块6;其中,滤油铝块6一侧内凹、且形成有三角区域,滤网5设置在滤油铝块6的内凹三角区域内;滤网5能把艾烟油过滤,当艾烟通过滤油铝块6时,滤油铝块6利用其内凹三角区域对油烟进行回弹,过滤大部份的油迹;由于带热量的艾烟通过出烟口20流动至喷烟嘴7,喷烟嘴7又会通过其内凹三角区域对过滤艾烟作一定的整理、聚能,再通过喷烟嘴7上设置的喷嘴12输送至硅胶碗9内。

滤油铝块6另一侧处朝喷烟嘴7的方向凸出、且其中心处设置有出烟口20,出烟口20与喷嘴12同一轴线设置。

进一步地讲,艾条或艾绒燃烧后置于较为密闭的空间容易熄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后盖1轴向截面呈凸字形,其凸出的一端依次连接有连接头23、调节接头24、输气管13和气泵15;所述的后盖1另一端通过螺纹与灸疗筒2另一端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讲,气泵15与输气管13一端配合连接,调节接头24与输气管13另一端连接、且其上设置有可调节气流量的节流装置。

工作前,打开气泵15,为点燃艾条或艾绒的不锈钢网燃料仓4供氧,提供稳定燃烧的条件;通过调节接头24的节流装置调节气流量大小,改变艾烟喷射压力,能把不锈钢网燃料仓4的艾烟稳定输送至喷烟嘴7,提供给患者使用。

进一步地讲,喷烟嘴7的外径、灸疗筒2的外径、以及后盖1的外径相同,且其三者同一轴线螺纹套接;其中,喷烟嘴7、灸疗筒2以及后盖1均采用耐高温塑料加工而成,该耐高温塑料为塑料王,即聚四氧乙烯材料。

喷疗器具在使用时,加热的艾烟在加压收集后,作用于带通孔的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10上,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10升温,石墨烯产生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通过“生物共振”现象,产生由内向外散发的温热,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促进体内微循环,增强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并配合艾烟的渗透,实现对人体的调理。

为了提高聚能效应,使艾烟能量集中到喷烟嘴7的喷嘴12,并以一定速度沿近似硅胶碗9轴线方向汇聚,通过的艾烟使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10升温产生远红外线,然后作用到治疗部位,达到刺激穴位的功效。

艾条或艾绒燃尽后产生的灰烬停留在不锈钢网燃料仓4内,清灰时只需打开喷烟嘴7,把不锈钢网燃料仓4和滤油铝块6取出倒掉其中灰烬即可,清洗晾干后备下次使用。

利用上述结构的多功能养生喷疗器具,在通过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些构件的情况下,可开发系列智能养生设备来进行人体经络穴位理疗的自动化操作,如智能石墨烯经络艾灸床、智能艾灸机械手等进行某条经络或特定穴位的自动化艾灸。

第一应用例,如图2、图3如示。

硅胶罩25与布罩28配合使用;硅胶罩25内壁设置有起喷射作用的硅胶气管圈27,硅胶气管圈27间隔开有小孔并固定于硅胶罩25内,接头26与硅胶气管圈27连通且置于硅胶罩25侧面外;将硅胶碗9卸下,喷烟嘴7的喷嘴12与一硅胶管连接,硅胶管的另一端与硅胶罩25侧面的接头26对接后,将烟气通引至内置的硅胶气管圈27并通过小孔散布,该案例把多功能养生喷疗器具当作一个艾烟热气流发生器,用硅胶管把艾烟接到硅胶罩25内,让罩内充满艾烟,并用浴帽或布罩28包住硅胶罩25,以加强烟的渗透、熏蒸作用,对身体某些局部位置的经络状况进行调理,以达到通经活络的目的。其中有艾烟头疗、艾烟脐疗、艾烟腰疗、艾烟臀疗等。

其中,硅胶罩内设置了带喷射孔的硅胶气管圈27,更好地实现艾烟气的渗透,熏蒸效果。

上述应用例使用时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接通电源,打开气泵15。

2、拆下喷烟嘴7,取下滤油铝块6后,取出不锈钢网燃料仓4投入艾条或艾绒,并点燃。把不锈钢网燃料仓4放入灸疗筒2内,装上滤油铝块6及喷烟嘴7。

3、通过调节接头24的节流装置调整气泵15的供气量,保证艾条或艾绒在燃烧室里正常燃烧,产生艾烟。

观察引出的输气管中的艾烟温度稳定后,将供烟硅胶气管连接到接头26,并将硅胶罩25置于头部,再罩上浴帽或布套28即可进行熏灸。该应用例是一种有效的艾烟头疗,所喷出的艾烟具有祛寒除湿、抑菌杀菌的作用。

第二应用例,如图4如示。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是说耳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紧密相连。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吹灸源于古法熏灸,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在晋·《肘后备急方》、明·《本草纲目》中也明确提到。吹灸认为身上的反应穴位及耳内的穴位具有独特治疗效果。传统的耳穴吹灸(也有称为苇管灸),是将苇梗切成管,一头园一头尖,园头插入耳朵孔,尖头上放艾绒,点燃艾绒,施灸者用嘴巴吹气,将一部分艾烟和热量吹到耳根耳穴,治疗疾病。传统的耳穴吹灸效果奇特,但操作麻烦,有许多需要改良的地方。

针对耳朵进行理疗,工作原理是:将硅胶碗9卸下,将喷烟嘴7的喷嘴12与一硅胶杯或纸杯连接,罩在耳朵上,通过喷嘴艾烟对耳上、耳内穴位的直接喷射刺激作用,在杯罩内聚集艾烟的熏蒸作用,充分完成对耳朵的吹灸,来治疗多种耳部不适。

该应用例改进了传统在耳外艾灸,不易把艾热力传递到耳朵深处的缺点,传承了口吹艾烟入耳的治疗方法,治疗刺激作用点位更深入,更有效。

第三应用例,如图5如示。

许多医书中的记载,说明了皮肤病十分适宜用艾灸防治。《类经》:“痒者散动于肌腠,故为阳”,说明瘙痒之症多在表属风。《针灸大成》:“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达”,说的是艾灸调理皮肤病,直达病灶,是其它方法难以比较的。艾灸不仅可以起到消炎、杀菌消毒的作用,并且艾灸热力深透局部,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抑制渗出,提高免疫,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壮医水火吹灸疗法,用清水喷淋于疖肿面上,然后用艾条对着疖肿薰灸,一边灸一边用嘴对着肿面吹艾烟以有效治疗皮肤疖肿,是一种非常好的民间应用。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灸燃烧的能量,对于大多数皮肤病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如皮炎,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类疾病。

在此基础上,本喷疗器具通过调整治疗部位的距离,将喷烟嘴7对病区进行喷烟,并不断用棉签在病区涂沫清水,通过喷射艾烟热流气体的刺激作用,来对皮肤进行皮肤病调理。

该应用例改进了传统的水火吹灸疗法后,节省了人力的同时提升了治疗的效率。

第四应用例,如图6如示。

其工作原理是:艾烟从喷嘴12进入硅胶碗9,再通过硅胶碗9上含石墨烯涂层的胶片10上的若干个通孔花洒式喷出,在艾烟热气流作用下,塑胶片上的石墨烯涂料受热产生远红外线。石墨烯在20-35℃状态下就能对6-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光吸收率达88%以上。石墨烯内暖纤维就是利用其低温远红外特性进行工作的。石墨烯能吸收和辐射高达40%的远红外线,石墨烯加热能发射8-15微米的远红外波,能有效激活身体细胞核酸蛋白质等的生物分子,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改善体内微循环作用。石墨烯远红外和加压艾烟热气流共同作用,调理作用更深层,更有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同时,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横向”、“纵向”、“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