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1309发布日期:2020-05-20 02:0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属于腔镜下的分离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医疗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腹腔镜工作需要一整套系统,包括腹腔镜摄录像监视系统、co2气腹系统、电切割系统、冲洗吸引系统、手术器械等。可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和胸外科,还可用于预防检查和病情诊断。目前腔镜下使用的分离钳,上钳头和下钳头不能相互吸引,对分离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方便控制分离钳闭合,易于将分离钳伸入血管等组织内,通过设置磁铁块和金属块,在非工作状态下,两者吸附结合使上钳头和下钳头接触,控制固定手柄将上钳头和下钳头伸入要进行分离工作的人体组织部位,通过设置拉环,带动第一拉绳运动使磁铁块与金属块分离,控制活动手柄旋转使上钳头和下钳头张开,进行组织分离工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包括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与活动手柄铰接,所述固定手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中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左端焊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上钳头和下钳头转动连接,所述上钳头滑动连接有磁铁块,所述磁铁块与下方的金属块吸附,所述磁铁块与第一拉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绳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接触配合,所述支撑块安装有第五滑轮,且第五滑轮和连接绳接触配合,所述连接绳一端安装在上钳头或下钳头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远离磁铁块一端安装有拉环,所述第二拉绳远离连接绳的一端与活动钳头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上钳头和下钳头位于两个支撑块之间,所述金属块安装在下钳头上,所述上钳头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与磁铁块间隙配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上钳头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位于第二滑轮上方,所述支撑块铰接有第三滑轮,所述中空杆设置有第四滑轮,且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与第一拉绳配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中空杆安装有第六滑轮,所述第六滑轮位于第五滑轮的下方,且第六滑轮与连接绳接触配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中空杆固定安装有导向套,且导向套的与第二拉绳的表面光滑接触。

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块左侧粘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和拉环的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方便控制分离钳闭合,易于将分离钳伸入血管等组织内,通过设置磁铁块和金属块,在非工作状态下,两者吸附结合使上钳头和下钳头接触,控制固定手柄将上钳头和下钳头伸入要进行分离工作的人体组织部位,通过设置拉环,带动第一拉绳运动使磁铁块与金属块分离,控制活动手柄旋转使上钳头和下钳头张开,进行组织分离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断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图1中区域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图1中区域b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图1中区域c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1、固定手柄;2、活动手柄;3、固定块;4、中空杆;41、支撑块;5、上钳头;51、磁铁块;52、滑槽;53、第一滑轮;54、第二滑轮;6、下钳头;61、金属块;7、第一拉绳;8、第三滑轮;9、第四滑轮;10、拉环;11、限位杆;12、第五滑轮;13、连接绳;14、第六滑轮;15、导向套;16、第二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包括固定手柄1,固定手柄1与活动手柄2铰接,固定手柄1安装有复位弹簧,活动手柄2顺时针运动后可自动复位,固定手柄1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与中空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固定块3左端焊接有支撑块41,支撑块41与上钳头5和下钳头6转动连接,上钳头5滑动连接有磁铁块51,磁铁块51与下方的金属块61吸附,磁铁块51与第一拉绳7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拉绳7与第一滑轮53和第二滑轮54接触配合,支撑块41安装有第五滑轮12,且第五滑轮12和连接绳13接触配合,连接绳13一端安装在上钳头5或下钳头6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16,第一拉绳7远离磁铁块51一端安装有拉环10,第二拉绳16远离连接绳13的一端与活动钳头2连接。

上钳头5和下钳头6位于两个支撑块41之间,金属块61安装在下钳头6上,上钳头5加工有滑槽52,滑槽52与磁铁块51间隙配合,减少磁铁块51运动阻力,上钳头5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轮53和第二滑轮54,第一滑轮53位于第二滑轮54上方,支撑块61铰接有第三滑轮8,中空杆4设置有第四滑轮9,且第三滑轮8和第四滑轮9与第一拉绳7配合,第三滑轮8和第四滑轮9支撑第一拉绳7运动,同时可引导第一拉绳7的运动方向,中空杆4安装有第六滑轮14,支撑连接绳13运动,第六滑轮14位于第五滑轮12的下方,且第六滑轮14与连接绳13接触配合,中空杆4固定安装有导向套15,且导向套15的与第二拉绳16的表面光滑接触,减少运动阻力,固定块3左侧粘接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表面和拉环10的表面接触,限位杆10限制拉环10运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抓住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2,将上钳头5和下钳头6插入组织或血管等,拉动拉环10使第一拉绳7运动,使磁铁块51在滑槽52中运动,实现与金属块61的分离,此时可控制活动手柄2顺时针运动,第二拉绳16将带动连接绳13使上钳头5和下钳头6分离,分离前张开进行组织等分离工作,分离工作完成后,移除对拉环10的力,磁铁块51复位,移除活动手柄2上的转矩,同时上钳头5可在重力作用下逆时针运动,通过连接绳13的传动,使下钳头6顺时针运动,磁铁块51和金属块61不断靠近并相互吸引直至接触吸附,上钳头5和下钳头6连接,分离钳闭合,将分离钳移除组织。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手柄(1),所述固定手柄(1)与活动手柄(2)铰接,所述固定手柄(1)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与中空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3)左端焊接有支撑块(41),所述支撑块(41)与上钳头(5)和下钳头(6)转动连接,所述上钳头(5)滑动连接有磁铁块(51),所述磁铁块(51)与下方的金属块(61)吸附,所述磁铁块(51)与第一拉绳(7)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绳(7)与第一滑轮(53)和第二滑轮(54)接触配合,所述支撑块(41)安装有第五滑轮(12),且第五滑轮(12)和连接绳(13)接触配合,所述连接绳(13)一端安装在上钳头(5)或下钳头(6)上,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16),所述第一拉绳(7)远离磁铁块(51)一端安装有拉环(10),所述第二拉绳(16)远离连接绳(13)的一端与活动手柄(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头(5)和下钳头(6)位于两个支撑块(41)之间,所述金属块(61)安装在下钳头(6)上,所述上钳头(5)加工有滑槽(52),所述滑槽(52)与磁铁块(51)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头(5)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轮(53)和第二滑轮(54),所述第一滑轮(53)位于第二滑轮(54)上方,所述支撑块(41)铰接有第三滑轮(8),所述中空杆(4)设置有第四滑轮(9),且第三滑轮(8)和第四滑轮(9)与第一拉绳(7)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杆(4)安装有第六滑轮(14),所述第六滑轮(14)位于第五滑轮(12)的下方,且第六滑轮(14)与连接绳(13)接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杆(4)固定安装有导向套(15),且导向套(15)的与第二拉绳(16)的表面光滑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左侧粘接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表面和拉环(10)的表面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腔镜下带吸引功能的分离钳,包括固定手柄,固定手柄与活动手柄铰接,固定手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与中空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固定块左端焊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与上钳头和下钳头转动连接,上钳头滑动连接有磁铁块,磁铁块与下方的金属块吸附,磁铁块与第一拉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支撑块安装有第五滑轮,且第五滑轮和连接绳接触配合,方便控制分离钳闭合,易于将分离钳伸入血管等组织内,通过设置磁铁块和金属块,使上钳头和下钳头接触,将上钳头和下钳头伸入要进行分离工作的人体组织部位,通过设置拉环,带动第一拉绳运动使磁铁块与金属块分离,分离钳张开进行组织分离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沈乃营;王智翔;张小弟;鲁风刚;徐玉;王秦玉;吴忠坤;张毅;宋平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乃营
技术研发日:2019.07.08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