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1305发布日期:2020-05-20 02:0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定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手术辅助器械,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锚定夹。



背景技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风险和切除器官的痛苦。

锚定夹作为内镜与x光监视下的夹持装置,用于标记病变组织,为手术器械的进刀位置提供导向,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手术过程中的常用辅助器械,现有的锚定夹一般包括夹持部和释放部,夹持部设置于释放部的远端,用于夹持病变组织,释放部用于对夹持部的夹持动作进行调整和控制。锚定夹的应用方法是:确认好病变组织的位置后,通过内镜将该锚定夹探入人体腔道内,并将锚定夹夹持在病变组织上,以使其作为位置标识,在夹持部夹牢病变组织后,释放部断开与夹持部的连接,并退回,夹持部停留于病变组织上,为手术刀提供进刀位置导向。

现有的锚定夹,在夹持部远端闭合后,不能在释放部的控制下重新张开,在实际临床使用时,由于人体腔道的正常蠕动,夹子闭合到一半时,容易和待夹持的组织滑脱,此时,需要将锚定夹取出,使其重新张开后进行二次夹持,使用过程较为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已公开专利cn202699219-一种组织止血夹持装置,提供了的解决方案:夹片与连接件连成一整体,使夹持部可在收进管道内平滑的进退,并在收紧管上下壁的作用下使夹片的两个夹臂反复开闭,并对收紧管进行相对固定,这就使止血夹持装置可对活体组织进行多次夹持,当夹片咬合住待止血组织后,其释放机构与夹子分离,将夹子留置于患者体内,待患者伤口体内伤口自然愈合后,该夹子自行脱落。这一方案解决了夹持装置不能重复开闭的问题,但这一方案可适用于止血手术,却并不适用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原因在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将病变组织直接切除,而不是针对该组织进行止血,锚定夹的目的在于标记位置,而标记的位置可以在病变组织上,也可以在病变组织的临近位置,因此,在部分情况下,在手术完成后,需要将夹持部的夹子打开,以防其对体内组织造成二次伤害,上述已公开专利在夹子与释放机构断开的情况下,移除夹子有损伤组织的情况发生。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锚定夹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以使其适用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锚定夹的夹钳管管壁上设置第一悬臂,手术结束后,可向该第一悬臂施力,使夹片近端向夹钳管的轴心合拢,进而使夹片远端打开,与病变组织安全分离,可有效避免对病变组织的二次伤害。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夹持部设置连接部件,在手术时,通过该连接部件与病变组织上的锚定夹连接并张紧,将患处附近遮挡视野的组织撑开,有效增大手术操作视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定夹,包括用于夹持组织的夹持部和用于操控所述夹持部向近端或远端移动的释放部,所述释放部的远端内部设置有容纳通道,所述夹持部的近端可伸缩进出所述容纳通道,所述夹持部包括夹片和夹钳管,所述夹片的近端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夹钳管内,所述夹钳管的管壁上相对的开有两个窗口,每个窗口内均设置有第一悬臂,第一悬臂的中部连接于夹钳管的管壁上,第一悬臂的两端悬空,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设置有卡扣位,夹片的尾部设置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扣位卡接配合;向内挤压第一悬臂的另一端,可使第一悬臂的卡扣位一端外翘,从而使得夹片的卡扣部与所述卡扣位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夹片的近端向远离夹钳管轴心的方向弯曲形成卡扣部。

作为优选,所述夹片为两片分体式夹片或具有两夹臂的一体式夹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悬臂为x型杠杆式悬臂,其中部沿垂直于所述夹钳管的轴线方向固定于夹钳管的管壁上,所述卡扣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悬臂的近端,当第一悬臂的远端受挤压力时,第一悬臂的近端卡扣位外翘,从而使得夹片的卡扣部与所述卡扣位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悬臂沿夹钳管径向的横截面呈弧形片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悬臂的中部与夹钳管的管壁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悬臂上设置有用于增加杠杆刚性的加强筋,该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悬臂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悬臂是在夹钳管的管壁上通过冲裁或切割形成的。

作为优选,所述夹片或夹钳管上设置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是与所述夹片或夹钳管连接的定位端,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是用于连接其他锚定夹或其他锚定夹的连接部件的自由端。

作为优选,所述释放部包括夹片固定座、夹钳座、芯轴、支撑管、手柄、滑动把手、软把手和外鞘管,芯轴的近端与滑动把手连接,芯轴的远端与夹片固定座连接,夹片固定座与夹片连接,支撑管套在芯轴外面,支撑管的近端与手柄连接,支撑管的远端与夹钳座连接,外鞘管套在支撑管外面,外鞘管的近端与软把手连接,外鞘管的远端可套在夹片和夹钳管外面。

作为优选,所述夹钳管的管壁上还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为杠杆式悬臂,其近端与所述第一悬臂的远端相邻设置,其远端设置于所述夹钳管的远端处,且与所述夹片位置对应,当第一悬臂的远端和第二悬臂的近端同时受挤压力时,第一悬臂的近端外翘,使夹片的卡扣部与所述卡扣位分离,同时,第二悬臂的远端外翘,不再对夹片施加夹持力,使夹片远端容易张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夹钳管上设置有第一悬臂,手术结束后,可通过向该第一悬臂施力,使夹片近端向夹钳管的轴心合拢,进而使夹片远端打开并与病变组织安全分离,避免了对病变组织的二次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夹钳管上与第一悬臂相邻处还设置有第二悬臂,手术结束后,可通过同时对第一悬臂的远端和第二悬臂的近端施力,使夹片近端向夹钳管的轴心合拢,同时,第二悬臂的远端张开,使夹片远端更容易打开。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夹持部设置连接部件,在手术时,通过该连接部件与病变组织上的锚定夹连接并张紧,从而将患处附近遮挡视野的组织撑开,有效增大手术操作视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夹持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执行夹持部夹片打开动作的操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夹持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部分夹片伸出于夹钳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部分夹片伸出于夹钳管且夹持部伸出于释放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释放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部分夹片伸出于夹钳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执行夹持部夹片打开动作的操作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夹持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病变组织;200、人体腔道;300、进刀位置;

11、夹钳管;12、夹片;13、弹簧;14、连接线;15、磁体;16、弹性线;

111、第一悬臂;112、卡扣位;113、第二悬臂;

121、第一连接孔;122、卡扣部;

21、夹片固定座;22、夹钳座;23、转环组件;24、芯轴;25、弹簧管;26、外鞘管;27、限位夹;

281、软把手;282、转轮;283、滑动把手;284、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一种锚定夹,该锚定夹包括用于夹持病变组织100或其附近组织的夹持部和用于操控夹持部向近端或远端移动的释放部,释放部的远端内部设置有容纳通道,夹持部的近端可伸缩地连接于容纳通道内,夹持部包括夹片12和夹钳管11,如图2、图5及图6所示,夹片12的近端可伸缩地连接于夹钳管11内,夹钳管11的管壁两侧相对地各开有一个窗口,每个窗口内均设置有第一悬臂111,第一悬臂111的中部连接于夹钳管11的管壁上,第一悬臂111的两端悬空,第一悬臂111的近端设置有卡扣位112,夹片12的尾部设置有卡扣部122,卡扣部122与卡扣位112卡接配合;向内挤压第一悬臂111的远端,可使第一悬臂111的近端外翘,使得夹片12的卡扣部122与夹钳管11的卡扣位112分离,卡扣部122向夹钳管11轴心移动,从而使夹片12的远端张开,与病变组织100分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悬臂111为x型杠杆式悬臂,该x型杠杆式悬臂的中部沿垂直于夹钳管11的轴线方向固定于夹钳管11的管壁上,卡扣位112设置于x型杠杆式悬臂的近端,当x型杠杆式悬臂的远端受挤压力时,卡扣部122向夹钳管11轴心移动,从而使夹片12的远端张开。

本实施例中,夹片12的近端向远离夹钳管11轴心的方向弯曲形成卡扣部122,该卡扣部122的弯曲程度以在夹片12近端张开时,卡扣部122可以卡装在卡扣位112上为宜。需要说明,设置卡扣部122的目的在于,使卡扣部122与卡扣位112配合,当卡扣部122卡装于卡扣位112时,夹片12远端处于闭合状态,当卡扣部122脱离卡扣位112向夹钳管11轴心移动时,夹片12的远端也随之张开,因此,卡扣部122不仅可以采用上述结构,还可以为设置于夹片12近端片体上的向远离夹钳管11轴心方向延伸的凸起结构。

如图3-5所示,术后,用圈套器或活检钳使夹钳管11壁上的第一悬臂111的远端受力向夹钳管11的轴心移动,使夹片12近端受力闭合,从而使夹片12远端打开并与组织安全分离。

此外,如图8所示,为增大手术器械在人体腔道200内的操作空间,本实施例在夹片12远端设置有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与夹持在病变组织100上的另一锚定夹连接并张紧,将附近的组织撑开,从而扩大手术操作空间,为进刀位置300提供足够大的操作视野。

本实施例中,如图1,夹片12为两片分体式夹片12,夹片12中部或远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可穿入弹簧丝或线的第一连接孔121,连接部件通过第一连接孔121与夹片12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片12可以不是分体式,而是具有两夹臂的一体式夹片12。

如图1-4所示,连接部件包括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连接于夹片12或夹钳管11上,另一端用于与其他锚定夹连接,具体的,弹簧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0”形连接孔,弹簧13通过其中一个“0”形连接孔套挂在夹片12上的第一连接孔121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释放部包括夹片固定座21、连接管、夹钳座22、转环组件23、芯轴24、支撑管、手柄284、转轮282、滑动把手283、限位夹27、软把手281、外鞘管26及弹性挂钩等,其中:支撑管为套装于芯轴24外侧,用于连接手柄284及夹钳座22的弹性支撑件,本实施例中,该支撑管优选用弹簧管2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支撑管也可选用金属编织管等具有一定弹性的管件,手柄284、滑动把手283及转轮282等,芯轴24的近端与滑动把手283远端连接,芯轴24的远端与夹片固定座21连接,夹片固定座21与夹片12连接,弹簧管25套装在芯轴24外面,弹簧管25的近端与手柄284连接,弹簧管25的远端与夹钳座22连接,外鞘管26套在弹簧管25外面,外鞘管26的近端与软把手281连接,外鞘管26的远端套在夹片12和夹钳管11外面。限位夹27夹持于软把手281与转轮282之间,同时,芯轴24、弹簧管25及外鞘管26同轴;具体的:外鞘管26和软把手281管为一体式连接,设置于弹簧管25外,芯轴24与弹簧管25同轴且套装于弹簧管25内,外鞘管26及软把手281可沿芯轴24滑动;手柄284的远端设置有滑槽,滑动把手283设置于该滑槽上,且可沿该滑槽的轴向滑动;转轮282与滑动把手283的远端相邻设置,且该转轮282可周向转动,用于调节夹片12的外张方向;限位夹27的一端夹持于转轮282的远端,另一端夹持于软把手281上,在非工作状态下,受限于限位夹27的夹持力,外鞘管26不可后退,此时夹持部(包括连接部件)收缩于外鞘管26内,以在通过内窥镜钳道时,保护钳道不受摩擦损伤;当将限位夹27移除后,保持手柄284不动,手握软把手281,连同外鞘管26一起后移,使收缩于外鞘管26内的夹持部逐渐露出;

滑动把手283在手柄284的滑槽内滑移,其前移可推动芯轴24带动夹片12固定座向远端移动,可使夹片12伸出夹钳管11,达到夹片12张开的目的;其后移可拉动芯轴24带动夹片12固定座后移,可使夹片12收缩进夹钳管11,达到夹片12闭合的目的;滑动把手283拉动芯轴24向近端移动,同时芯轴24带动夹片12固定座和夹钳座22同向移动,在这一过程中,受限于夹钳管11的径向尺寸,夹片12近端逐渐变形并与夹片12固定座分离,同时夹片12近端的卡扣部122张开并卡装于夹钳管11的卡扣位112处,夹片12远端闭合,此时,继续拉动芯轴24向近端移动带离弹性挂钩,使夹钳管11与转环分离。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是连接在夹片12远端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件也可以连接在夹片12中部、夹钳管11的管壁上等位置,当其连接在夹钳管11的管壁上时,相应的,夹钳管11的管壁上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部件的一端通过该第二连接孔与夹钳管1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其他锚定夹连接;此外,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夹钳管11的管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凹槽,连接部件的一端固定于环形凹槽处,另一端用于与其他锚定夹连接;连接部件连接于夹钳管11上的结构与连接于夹片12上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二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并非采用弹簧13的形式,而是包括连接线14和磁体15,如图9所示,该磁体15中部设置有一贯通孔,连接线14通过该贯通孔贯穿磁体15后固定于锚定夹的夹片12或夹钳管11上,同样地,如图10所示,夹片12的近端可伸缩地连接于夹钳管11内,如图11所示,进行手术时,连接部件依靠磁体15的磁性与夹持在组织上的其他锚定夹连接,从而将病变组织100附近的组织撑开,扩大人体腔道200内的手术操作空间,为进刀位置300提供足够大的操作视野。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是连接在夹片12远端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件也可以连接在夹片12中部、夹钳管11的管壁上等位置,当其连接在夹钳管11的管壁上时,相应的,夹钳管11的管壁上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部件的一端通过该第二连接孔与夹钳管1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其他锚定夹连接,此外,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夹钳管11的管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凹槽,连接部件的一端固定于环形凹槽处,另一端用于与其他锚定夹连接;连接部件连接于夹钳管11上的结构与连接于夹片12上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仅在于,连接部件包括弹性线16,如图12所示,弹性线16的定位端固定于夹片12或夹钳管11上,自由端用于与另一个锚定夹连接并张紧,从而将病变组织100附近的组织撑开,扩大人体腔道200内的手术操作空间,为进刀位置300提供足够大的操作视野。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是连接在夹片12远端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件也可以连接在夹片12中部、夹钳管11的管壁上等位置,当其连接在夹钳管11的管壁上时,相应的,夹钳管11的管壁上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部件的一端通过该第二连接孔与夹钳管1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其他锚定夹连接,此外,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夹钳管11的管壁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凹槽,连接部件的一端固定于环形凹槽处,另一端用于与其他锚定夹连接;连接部件连接于夹钳管11上的结构与连接于夹片12上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仅在于,如图13所示,夹钳管11的管壁上还设置有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二悬臂113,第二悬臂同样为杠杆式悬臂,其近端与第一悬臂111的远端相邻设置;其远端设置于夹钳管11的远端处,且与夹片12位置对应;如图14、15所示,当第一悬臂111的远端和第二悬臂113的近端同时受挤压力时,第一悬臂111的近端外翘,使夹片12的卡扣部122与卡扣位112分离,同时,第二悬臂113的远端外翘,不再对夹片12施加夹持力,使夹片12远端容易张开。

根据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夹持部设置连接部件,在手术时,通过该连接部件与夹持于患处或患处附近组织上的锚定夹连接并张紧,从而将患处附近遮挡视野的组织撑开,有效增大手术操作视野。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夹钳管11上还设置有第一悬臂,手术结束后,可通过该第一悬臂向夹钳管11的管壁上的卡扣位112施力,直接将夹子打开并与组织安全分离,避免了对所夹持组织的二次伤害。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