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保健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0024发布日期:2020-07-07 14:2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保健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保健康复器。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先表现为颈椎的生理性前屈消失、变直,甚至颈椎出现反屈,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扭曲狭窄而致病。

在颈椎保健康复时,颈椎牵引是防治颈椎病的最基本的疗法,因为有效的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具体的讲,颈椎牵引主要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现有的颈椎牵引器只是将颈椎向上垂直牵引,这种牵引方法,效果较差,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宽度调节,且患者在进行牵引的过程中,不能够走动,并且携带时极为不便,不能很好地在佩戴过程中对颈椎进行固定,为颈椎病患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颈椎保健康复器,包括固定杆、连接弧板、支撑杆,所述固定杆内部对称设置有丝杠,两个所述丝杠之间设有转动环,所述连接弧板有两个,分别通过滑动块与两个丝杠连接,固定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杆,支撑杆上端设有头套,支撑杆下方设有肩部固定架,支撑杆上端设有放置腔,放置腔竖向中部设有活动导轨,所述活动导轨前后两侧竖向均匀分布有凹槽,活动导轨前后两侧设有齿轮杆,所述齿轮杆通过转动轴与放置腔内壁相连,所述放置腔内部的前后两侧设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通过固定板与活动导轨相连,放置腔内部下端的前后两端设有滑轨,放置腔外侧贯穿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内侧设有u型移动板,所述u型移动板与所述滑轨活动连接,u型移动板两侧与放置腔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u型移动板两侧内壁设有齿条,u型移动板与放置腔外侧内壁之间铰接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由两个缓冲杆铰接,两个缓冲杆水平向设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弧板由五个弹性板通过扭簧连接组成,连接弧板内壁上设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内设有导向弧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齿轮杆外均匀分布有四分之三的齿牙与齿条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齿轮杆水平放置在凹槽内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肩部固定架的前后两端螺纹贯穿设有螺旋支杆,所述螺旋支杆外套设有第三弹簧,两个螺旋支杆内侧之间连接设有弹性弧板,肩部固定架下方设有约束带。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左右两侧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调节伸缩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内设有滚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对于不同患者的需求,通过调节伸缩杆,能够更好地调节支撑杆在患者双肩的距离,结合螺旋支杆、第三弹簧、弹性弧板,便于后期固定,提高双肩的固定效果;转动环带动丝杠,调节两个连接弧板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弹性板、弹性气囊、导向弧板对不同的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提高牵引过程中的头部的固定,防止对头部造成伤害,结合推动杆、u型移动板、滑轨、齿条、齿轮杆保证对活动导轨在高度调节过程中起到平稳提拉,防止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通过齿条对齿轮杆进行转动,将齿轮杆在凹槽上进行转出和转入,结合缓冲件和第一弹簧能够在合适位置进行快速固定,提高固定效率,提高颈椎在牵引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牵引的力度,防止压迫颈动脉,患者能够走动,稳定性强;将活动导轨放入到放置腔内,便于携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置腔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与连接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肩部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固定杆、101为丝杠、102为转动环、103为调节伸缩杆、2为连接弧板、21为弹性板、22为弹性气囊、23为导向弧板、3为支撑杆、31为头套、4为活动导轨、5为凹槽、6为齿轮杆、7为肩部固定架、71为螺旋支杆、72为第三弹簧、73为弹性弧板、8为放置腔、9为螺纹杆、10为滑轨、11为推动杆、12为u型移动板、13为第一弹簧、14为齿条、15为缓冲件、16为缓冲杆、17为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3,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颈椎保健康复器,包括固定杆1、连接弧板2、支撑杆3,固定杆1内部对称设置有丝杠101,两个丝杠101之间设有转动环102,连接弧板2有两个,分别通过滑动块与两个丝杠101连接,连接弧板2由五个弹性板21通过扭簧连接组成,连接弧板2内壁上设有弹性气囊22,弹性气囊22内设有导向弧板23,固定杆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上端设有头套31,固定杆1左右两侧与支撑杆3之间设有调节伸缩杆103,支撑杆3下方设有肩部固定架7。

参考图1和图2,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杆3上端设有放置腔8,放置腔8竖向中部设有活动导轨4,活动导轨4前后两侧竖向均匀分布有凹槽5,凹槽5的深度大于齿轮杆6水平放置在凹槽5内的长度,活动导轨4前后两侧设有齿轮杆6,齿轮杆6通过转动轴与放置腔8内壁相连,齿轮杆6外均匀分布有四分之三的齿牙与齿条14啮合,放置腔8内部的前后两侧设有螺纹杆9,螺纹杆9内设有滚珠,防止螺纹杆9转动时卡死,两个螺纹杆9通过固定板与活动导轨4相连,放置腔8内部下端的前后两端设有滑轨10,放置腔8外侧贯穿设有推动杆11,推动杆11内侧设有u型移动板12,u型移动板12与滑轨10活动连接,u型移动板12两侧与放置腔8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3,u型移动板12两侧内壁设有齿条14,u型移动板12与放置腔8外侧内壁之间铰接有缓冲件15,缓冲件15由两个缓冲杆16铰接,两个缓冲杆16水平向设有第二弹簧17。

参考图4,如图4所示,肩部固定架7的前后两端螺纹贯穿设有螺旋支杆71,螺旋支杆71外套设有第三弹簧72,两个螺旋支杆71内侧之间连接设有弹性弧板73,肩部固定架7下方设有约束带7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调节调节伸缩杆103,通过螺旋支杆71、第三弹簧72、弹性弧板73将肩部固定架7固定在患者的肩膀上,用约束带进行肩部固定,然后将头套31进行下颚固定,拉动两侧的推动杆11,带动u型移动板12向外侧移动,通过齿条14和齿轮杆6的啮合,齿轮杆6向外侧转动,从凹槽5中出去,第一弹簧13伸长,缓冲杆16挤压第二弹簧17,再将放置腔8向上移动,活动导轨4在螺纹杆9上向下移动,对支撑杆3的高度进行调节,上升合适位置,再将放开两侧推动杆11,将齿轮杆6放置在凹槽5内,对活动导轨4进行固定,然后转动转动环102,带动丝杠101调节连接杆2的位置,将连接杆2固定在患者头部,并针对不同患者头部通过弹性板21调节,导向弧板23和弹性气囊22进行缓冲固定,从而达到颈椎的牵引固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对于不同患者的需求,通过调节伸缩杆103,能够更好地调节支撑杆在患者双肩的距离,结合螺旋支杆71、第三弹簧72、弹性弧板73,便于后期固定,提高双肩的固定效果;转动环102带动丝杠101,调节两个连接弧板2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弹性板21、弹性气囊22、导向弧板23对不同的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提高牵引过程中的头部的固定,防止对头部造成伤害,结合推动杆11、u型移动板12、滑轨10、齿条14、齿轮杆6保证对活动导轨4在高度调节过程中起到平稳提拉,防止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通过齿条14对齿轮杆6进行转动,将齿轮杆6在凹槽5上进行转出和转入,结合缓冲件15和第一弹簧13能够在合适位置进行快速固定,提高固定效率,提高颈椎在牵引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牵引的力度,防止压迫颈动脉,患者能够走动,稳定性强;将活动导轨4放入到放置腔8内,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