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穿刺装置及穿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6776发布日期:2020-07-07 14:2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辅助穿刺装置及穿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辅助穿刺装置及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外周神经阻滞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通过将局麻药物注射至特定的神经周围,产生围术期镇痛作用。由于其对患者干扰较小,术后恢复快,受到患者及术科医生的欢迎。而神经刺激仪及超声引导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神经周围常有伴行血管经过,局麻药物一旦误入血管内则有可能产生毒性反应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注射局麻药物前必须要进行回抽试验以确保穿刺针不在血管内。目前实施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时通常一手持超声探头进行扫描,另一手持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需要进行回抽试验时,则必须松开穿刺针将用于回抽的注射器连接于穿刺针进行回抽,若穿刺针没有作用于血管时,还需要将用于回抽的注射器从穿刺针上取下,将抽好药物的注射器连接于穿刺针进行药物注射,整个过程中穿刺针的位置可能发生改变,不利于穿刺的稳定和可控。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辅助穿刺装置及穿刺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穿刺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的位置易改变导致穿刺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穿刺系统,以进一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的位置易改变导致穿刺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穿刺装置,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包括用于连接穿刺针的第一阀口、用于连接注射器的第二阀口和连接有负压件的第三阀口,且所述调节阀具有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而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断开的第一状态,以及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而使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断开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口连接有延长管,且所述延长管远离所述第二阀口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注射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阀口通过透明的指示管连接所述负压件。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管为直管;

或者,所述指示管包括进液段、出液段和连通于所述进液段和所述出液段之间的膨胀段;所述进液段连接于所述第三阀口,所述出液段连接于所述负压件,所述膨胀段内设置有多个相间隔的毛细管。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阀包括阀座、阀体和设置于所述阀座与所述阀体之间的弹性件;

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不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阀口开设于所述阀座,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开设于所述阀体,且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阀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

所述阀体沿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相对于所述阀座运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能够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阀口。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上固接有连通于所述第一阀口的第一连接管,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连接所述穿刺针;

所述阀体上连接有连通于所述第二阀口的第二连接管和连通于所述第三阀口的第三连接管,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连接所述注射器,所述负压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管;

所述阀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连接口,所述阀体能够沿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相对于所述阀座移动,且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沿所述阀体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以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而断开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口,或者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而断开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阀体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上开设有压槽,所述阀体设置于所述压槽内,所述弹性件令所述阀体始终具有使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上开设有限位长孔,且沿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所述限位长孔包括相对应的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限位长孔内,且能够沿所述限位长孔滑动;

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连接口时,所述第二连接管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边;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于所述第二连接口时,所述第二连接管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边。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系统,包括穿刺针、注射器和所述的辅助穿刺装置;

所述穿刺针连接于所述第一阀口,所述注射器连接于所述第二阀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辅助穿刺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穿刺针连接于第一阀口,将抽好药物的注射器连接于第二阀口;步骤二、首先使调节阀处于使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的第一状态,此时,负压件与穿刺针不连通;步骤三、医务人员操作穿刺针至预期位置后,使调节阀处于使穿刺针与负压件连通的第二状态,此时,注射器与穿刺针不连通,负压件内负压作用使穿刺针内具有负压;步骤四、若穿刺针作用于血管内,此时血管内血液能够被吸入穿刺针和负压件内,再使调节阀处于第一状态,从而使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且负压件与穿刺针不连通,调整穿刺针的位置至另一预期位置,重复步骤三;步骤五、若穿刺针没有作用于血管内,则穿刺针和负压件内不会吸入血液,再使调节阀处于第一状态,从而使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且负压件与穿刺针不连通,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射药物。

综上所述,该辅助穿刺装置在使用时,不需要将回抽用注射器和注射用注射器分别与穿刺针连接,因此减少了对穿刺针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穿刺针位置的改变,提高了穿刺操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另外,通过使用负压件代替回抽用注射器,不需要操作负压件即可通过穿刺针吸入血液以验证穿刺位置,进一步降低了穿刺针位置改变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刺系统包括上述辅助穿刺装置,进一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的位置易改变导致穿刺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穿刺装置的指示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穿刺装置的调节阀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穿刺装置的调节阀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穿刺装置的调节阀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穿刺装置的调节阀的第一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穿刺装置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阀体透明显示的状态)。

图标:1-调节阀;11-第一阀口;12-第二阀口;13-第三阀口;

14-阀座;141-压槽;142-限位长孔;

15-阀体;151-第一通道;152-第二通道;16-弹性件;171-第一连接口;181-第二连接口;

2-负压件;3-延长管;

4-指示管;41-膨胀段;42-进液段;43-出液段;51-第一连接管;52-第二连接管;53-第三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穿刺装置,该辅助穿刺装置包括调节阀1,调节阀1包括用于连接穿刺针的第一阀口11、用于连接注射器的第二阀口12和连接有负压件2的第三阀口13,且调节阀1具有使第一阀口11与第二阀口12连通而使第一阀口11与第三阀口13断开的第一状态,以及使第一阀口11与第三阀口13连通而使第一阀口11与第二阀口12断开的第二状态。也即第二阀口12和第三阀口13能够分别与第一阀口11连通。

该辅助穿刺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穿刺针连接于第一阀口11,将抽好药物的注射器连接于第二阀口12;步骤二、首先使调节阀1处于使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的第一状态,此时,负压件2与穿刺针不连通;步骤三、医务人员操作穿刺针至预期位置后,使调节阀1处于使穿刺针与负压件连通的第二状态,此时,注射器与穿刺针不连通,负压件2内负压作用使穿刺针内具有负压;步骤四、若穿刺针作用于血管内,此时血管内血液能够被吸入穿刺针和负压件2内,此时使调节阀1处于第一状态,从而使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且负压件2与穿刺针不连通,调整穿刺针的位置至另一预期位置,重复步骤三;步骤五、若穿刺针没有作用于血管内,则穿刺针和负压件2内不会吸入血液,此时使调节阀1处于第一状态,从而使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且负压件2与穿刺针不连通,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射药物。

综上,该辅助穿刺装置在使用时,不需要将回抽用注射器和注射用注射器分别与穿刺针连接,因此减少了对穿刺针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穿刺针位置的改变,提高了穿刺操作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另外,通过使用负压件2代替回抽用注射器,不需要操作负压件2即可通过穿刺针吸入血液以验证穿刺位置,进一步降低了穿刺针位置改变的风险。

请参照图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口12连接有延长管3,且延长管3远离第二阀口12的一端用于连接注射器。

可选地,延长管3为透明的pvc管。延长管3的设置能够将穿刺针和注射器分开,不仅便于穿刺操作,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而且操作注射器注射药物时,柔性的延长管3能够减小穿刺针移位的风险;另外,通过透明的延长管3来注射,能够便于准确测量注射剂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负压件2为橡皮球或者内设有负压的负压瓶。

其中,橡皮球的设置,以便于实现负压操作,通过捏住橡皮球,且关闭第三阀口13即可实现橡皮球内保持负压,通过开启第三阀口13,即可用于血液回抽,且使辅助穿刺装置可循环多次使用。

负压瓶的设置,通过将具有负压的负压瓶连接于第三阀口13,且关闭第三阀口13即可保持负压状态,通过开启第三阀口13,即可用于血液回抽,此时辅助穿刺装置的使用为一次性。

请参照图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三阀口13通过透明的指示管4连接负压件2。

当穿刺针穿刺至血管时,负压件2能够将血液通过穿刺针吸入指示管4,其中,透明的指示管4以便于观察、鉴别回抽液的状况。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指示管4为直管。

或者,请参照图2,指示管4包括进液段42、出液段43和连通于进液段42和出液段43之间的膨胀段41;进液段42连接于第三阀口13,出液段43连接于负压件2,膨胀段41内设置有多个相间隔的毛细管。

通过将进入进液段42的血液分散于多个直径较小的毛细管,以便于对血液进行观察,提高了血液显示的清晰度、辨识度和醒目度,即使回抽的血液量很少也能够在毛细管中有较明显显示,从而提高了回抽效率。

请参照图3,调节阀1包括阀座14、阀体15和设置于阀座14与阀体15之间的弹性件16;阀体15内设置有不连通的第一通道151和第二通道152;第一阀口11开设于阀座14,第二阀口12和第三阀口13开设于所述阀体15,且第二阀口12连通于第二通道152,第三阀口13连通于第一通道151;阀体15沿弹性件16的弹性方向相对于阀座14运动,第一通道151和第二通道152能够分别连通于第一阀口11。

可选地,弹性件16为弹簧、弹片或者压簧等时,阀体15沿弹性件16的弹性方向相对于阀座14移动,第一通道151和第二通道152能够分别连通于第一阀口11。或者,弹性件16为扭簧时,阀体15沿弹性件16的弹性方向相对于阀座14转动,第一通道151和第二通道152能够分别连通于第一阀口11。

优选地,参见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阀座14上固接有连通于第一阀口11的第一连接管51,且第一连接管51用于连接穿刺针;阀体15上连接有连通于第二阀口12的第二连接管52和连通于第三阀口13的第三连接管53,且第二连接管52用于连接注射器,负压件2连接于第三连接管53;阀体15上还开设有与第一通道151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71和与第二通道152连通的第二连接口181,阀体15能够沿弹性件16的弹性方向相对于阀座14移动,且第一连接口171和第二连接口181沿阀体15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以连通第一连接管51与第一连接口171而断开第一连接管51与第二连接口181,或者连通第一连接管51与第二连接口181而断开第一连接管51与第一连接口171。也即,阀体15移动时,第一连接口171和第二连接口181能够分别连通于第一连接管51。

例如,压缩弹性件16,第一连接管51能够分别连通于第一连接口171和第二连接口181;或者,释放弹性件16,第一连接管51能够分别连通于述第一连接口171和第二连接口181;或者,压缩弹性件16,第一连接管51能够连通于第一连接口171,释放弹性件16,第一连接管51能够连通于第二连接口181;或者,释放弹性件16,第一连接管51能够连通于第一连接口171,压缩弹性件16,第一连接管51能够连通于第二连接口181。

综上所述,该辅助穿刺装置只需要一只手按压或者释放阀体15以压缩或者释放弹性件16即可实现对调节阀1换向,操作简单,不会对穿刺针带来太大的扰动。

请参照图1,弹性件1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弹性件16沿阀体15的周向均匀设置。

可选地,弹性件16的数量为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6的数量为四个。

通过多个弹性件16沿阀体15的周向均匀设置提高了阀体15移动的稳定性,减少阀体15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第一连接口171或者第二连接口181与第一连接管51错位。

请参照图1,阀座14上开设有压槽141,阀体15设置于压槽141内,弹性件16使阀体15始终具有使第一连接管51连通于第二连接口181的趋势。具体地,参见图4所示,压缩弹性件16,第一连接管51能够连通于第一连接口171,参见图5和图6所示,释放弹性件16,第一连接管51能够连通于第二连接口181。

也即第一连接口171位于第二连接口181远离阀座14的一侧。使用时,按压阀体15,使阀体15克服弹性件16的预紧力向靠近阀座14的方向移动,从而第一连接口171向靠近第一连接管51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连接管51与第一连接口171相对应,实现了第一连接管51连通于第一连接口171,此时第一连接管51通过第一通道151与第三连接管53连通,也即第一阀口11与第三阀口13连通,实现了穿刺针与负压件2连通,且注射器断开,调节阀1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可以检测穿刺针是否在血管内。

释放阀体15,使弹性件16释放,从而阀体15向远离压槽141的槽底方向移动,使第二连接口181向靠近第一连接管51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连接管51与第二连接口181相对应,实现了第一连接管51连通于第二连接口181,此时第一连接管51通过第二通道152与第二连接管52连通,也即第一阀口11与第二阀口12连通,实现了穿刺针与注射器连通,且负压件2断开,调节阀1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可以操作穿刺针或者操作注射器注射药物。

其中,压槽141的设置,能够为阀体15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进一步防止阀体15移动时偏移。

综上,需要操作穿刺针或者操作注射器注射药物时,不需要按压阀体15,医务人员能够腾出手控制穿刺针和注射器,提高了穿刺以及注射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请参照图1和图5,阀座14上开设有限位长孔142,且沿弹性件16的弹性方向,限位长孔142包括相对应的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第二连接管52设置于限位长孔142,且能够沿限位长孔142滑动;第一连接管51连通于第一连接口171时,第二连接管52抵接于第一限位边;第一连接管51连通于第二连接口181时,第二连接管52抵接于第二限位边。

限位长孔142的设置,进一步为阀体15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防止阀体15移动时偏移。

其中,阀体15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管52随动。限位长孔142的第一限位边和第二限位边为第二连接管52的移动提供限位,以便于阀体15准确地移动至分别与第一连接口171和第二连接口181相对应。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穿刺系统,所述穿刺系统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辅助穿刺装置,实施例一所公开的辅助穿刺装置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辅助穿刺装置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穿刺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1-图7中,因此,结合图1-图7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穿刺系统,包括穿刺针、注射器和辅助穿刺装置;穿刺针连接于第一阀口11,注射器连接于第二阀口12。该穿刺系统进一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的位置易改变导致穿刺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所述的穿刺系统具有实施例一所述辅助穿刺装置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