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检查强保护约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3027发布日期:2020-08-05 01:1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MR检查强保护约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mr检查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r检查强保护约束器。



背景技术:

mr检查即磁共振检查,是利用磁振造影的原理,将人体置于强大均匀的静磁场中,透过特定的无线电波脉冲来改变区域磁场,借此激发人体组织内的氢原子核产生共振现象,而发生磁矩变化讯号。因为身体中有不同的组织及成份,性质也各异,所以会产生大小不同的讯号,再经由计算机运算及变换为影像,将人体的剖面组织构造及病灶呈现为各种切面的断层影像。

在进行mr检查时,需要人体保持固定姿态,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并无突出难度,然而,当精神病人、疑似精神病人或躁动病人等不合作人群需进行mr检查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认知或自控能力,经常导致检查无法顺利进行。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注射镇静剂、绳子捆绑或采用特殊mr检查床等方式加以克服,然而上述方法容易对病人身体造成损伤,而且也无法保证绝对有效,同时还存在着成本较高、操作不便等技术问题。

具体来看,当病人不能合作进行mr检查时,部分情况下会因此放弃或放缓mr检查,容易导致误诊或延误病情。此外,当病人不能合作进行mr检查时,部分情况下会通过注射镇静剂的方式使病人不再亢奋,然而,镇静药物容易掩盖病情,而且,对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镇静效果或不良反应等问题。另外,当病人不能合作进行mr检查时,部分情况下会采取绳子捆绑的方式束缚病人,但若捆绑太紧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若捆绑太松容易导致伪影,造成无效检查。另外,尽管部分mr设备检查床本身带有一定的固定支撑机构,但此类机构一般只对相对合作的病人有效,而且只能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固定,当不合作病人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时,仍有可能造成无效检查;而且mr设备一般配备普通检查床,若更换检查床需要较大成本,也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mr检查强保护约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病人不配合进行mr检查时,因病人身体运动而导致mr检查无法顺利进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若采取注射镇静剂的方式控制病人进行mr检查,容易掩盖病情或导致不良反应,同时也无法保证绝对有效。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若采取捆绑方式束缚病人进行mr检查,容易对病人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无法保证绝对有效。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如何以相对简洁的构造、相对低廉的成本约束不合作病人进行mr检查。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mr检查强保护约束器,包括两个人型半壳;所述人型半壳包括头壳部,躯干壳部,上肢壳部,下肢壳部,其中,头壳部固定连接在躯干壳部的上端,上肢壳部固定连接在躯干壳部的侧端,下肢壳部固定连接在躯干壳部的下端;所述两个人型半壳相互对合固定;还包括锁扣环体和锁扣挂钩,在其中一个人型半壳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锁扣环体,在另一个人型半壳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锁扣挂钩,所述锁扣挂钩与所述锁扣环体相互配合,当所述两个人型半壳相互对合固定时,所述锁扣挂钩与所述锁扣环体相互挂接固定;还包括床体,头壳绑带,上肢壳绑带,下肢壳绑带,其中,两个对合固定的人型半壳位于床体上,在所述床体上分别连接有头壳绑带,上肢壳绑带,下肢壳绑带,所述头壳绑带绑缚在头壳部上,所述上肢壳绑带绑缚在上肢壳部上,所述下肢壳绑带绑缚在下肢壳部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槽体,第一导向杆,第一固定板,第一螺母,第一顶丝,其中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上肢壳部的内壁上端,限位槽体位于所述上肢壳部内部,在限位槽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上端上穿至上肢壳部外部,第一螺母固定连接在上肢壳部的外壁上端,第一顶丝丝接在所述第一螺母上,所述第一顶丝的下端下穿至上肢壳部内部。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顶压板,第二导向杆,第二固定板,第二螺母,第二顶丝,其中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下肢壳部的末端内壁上,顶压板位于所述下肢壳部内部,在顶压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末端外穿至下肢壳部外部,第二螺母固定连接在下肢壳部的末端外壁上,第二顶丝丝接在所述第二螺母上,所述第二顶丝的末端内穿至下肢壳部内部。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两个对合固定的人型半壳用于将病人约束于其中,由于该结构呈全封闭模式,因此较绳子绑缚的模式具有更好的约束效果,而且不会造成勒痕;其中,头壳部与人体头部契合,躯干壳部与人体躯干部契合,上肢壳部与人体上肢契合,下肢壳部与人体下肢契合,从而完整契合人体外形。锁扣环体和锁扣挂钩用于将两个人型半壳对合固定,起到紧固作用。床体即为检查床,用于承载对合固定的人型半壳及其内部的人体,进行mr检查。头壳绑带、上肢壳绑带、下肢壳绑带分别绑缚在头壳部上、上肢壳部上、下肢壳部上,从而将该约束器固定在床体上,这种绑缚模式避免了与人体的直接接触,不会造成伤害。

限位槽体用于扣压在人体上肢外部,对其起到固定作用,可适配不同的直径的手臂,而且,限位槽体与人体接触面积较大,不会造成勒痕;第一导向杆用于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限位槽体上下运动时发生横向偏移;第一固定板用于对上肢壳部的顶端结构起到加强作用;第一螺母用于使第一顶丝通过旋转作用形成上下平移运动;第一顶丝用于顶压限位槽体,实现下压固定作用。顶压板用于通过平移作用来顶压在人体下肢(脚部)处,从而适配不同高度的人体,同时也对人体下肢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第二导向杆用于对顶压板的平移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其发生倾斜偏移;第二固定板用于对下肢壳体的末端结构起到加强作用;第二螺母用于使第二顶丝通过旋转作用形成平移运动;第二顶丝用于顶压顶压板,从而调整顶压板的位置。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各个结构模块均为不影响核磁共振成像的材料。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人体躺入两个人型半壳,并将两个人型半壳对合,再利用锁扣环体和锁扣挂钩加以固定。再利用限位槽体固定人体上肢,并利用顶压板适配脚部位置并起到顶压固定作用。而后,将装置整体扛到mr检查床上,分别利用头壳绑带、上肢壳绑带、下肢壳绑带绑缚固定,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掉下床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mr检查强保护约束器。该技术方案利用两组人型半壳对合固定,构建封闭空间,将人体约束于该空间中进行mr检查,不仅具有全方位的约束效果,而且不会产生绑缚勒痕,也避免了注射镇静剂所存在的不良反应和二次伤害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简洁,无需较高的成本投入,较目前常规的束缚方式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优化了装置的内部构造,采用可调式顶压板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的人体身高进行匹配,采用限位槽体可对人体上肢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基于限位槽体与人体接触面积较大的特点,不易对人体造成物理性伤害。应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约束人体进行mr检查,尤其适用于精神病人等不配合型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两个人型半壳对合前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两个人型半壳对合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于床体后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扣挂钩和锁扣挂环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扣挂钩和锁扣挂环的主视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肢壳部的局部横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下肢壳部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中:

1、人型半壳2、头壳部3、躯干壳部4、上肢壳部

5、下肢壳部6、锁扣环体7、锁扣挂钩8、床体

9、头壳绑带10、上肢壳绑带11、下肢壳绑带12、限位槽体

13、第一导向杆14、第一固定板15、第一螺母16、第一顶丝

17、顶压板18、第二导向杆19、第二固定板20、第二螺母

21、第二顶丝22、人体上肢23、人体下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mr检查强保护约束器,如图1~7所示,包括两个人型半壳1;所述人型半壳1包括头壳部2,躯干壳部3,上肢壳部4,下肢壳部5,其中,头壳部2固定连接在躯干壳部3的上端,上肢壳部4固定连接在躯干壳部3的侧端,下肢壳部5固定连接在躯干壳部3的下端;所述两个人型半壳1相互对合固定;还包括锁扣环体6和锁扣挂钩7,在其中一个人型半壳1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锁扣环体6,在另一个人型半壳1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锁扣挂钩7,所述锁扣挂钩7与所述锁扣环体6相互配合,当所述两个人型半壳1相互对合固定时,所述锁扣挂钩7与所述锁扣环体6相互挂接固定;还包括床体8,头壳绑带9,上肢壳绑带10,下肢壳绑带11,其中,两个对合固定的人型半壳1位于床体8上,在所述床体8上分别连接有头壳绑带9,上肢壳绑带10,下肢壳绑带11,所述头壳绑带9绑缚在头壳部2上,所述上肢壳绑带10绑缚在上肢壳部4上,所述下肢壳绑带11绑缚在下肢壳部5上。

还包括限位槽体12,第一导向杆13,第一固定板14,第一螺母15,第一顶丝16,其中第一固定板14固定连接在上肢壳部4的内壁上端,限位槽体12位于所述上肢壳部4内部,在限位槽体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13,所述第一导向杆13的上端上穿至上肢壳部4外部,第一螺母15固定连接在上肢壳部4的外壁上端,第一顶丝16丝接在所述第一螺母15上,所述第一顶丝16的下端下穿至上肢壳部4内部。

还包括顶压板17,第二导向杆18,第二固定板19,第二螺母20,第二顶丝21,其中第二固定板19固定连接在下肢壳部5的末端内壁上,顶压板17位于所述下肢壳部5内部,在顶压板17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杆18,所述第二导向杆18的末端外穿至下肢壳部5外部,第二螺母20固定连接在下肢壳部5的末端外壁上,第二顶丝21丝接在所述第二螺母20上,所述第二顶丝21的末端内穿至下肢壳部5内部。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两个对合固定的人型半壳1用于将病人约束于其中,由于该结构呈全封闭模式,因此较绳子绑缚的模式具有更好的约束效果,而且不会造成勒痕;其中,头壳部2与人体头部契合,躯干壳部3与人体躯干部契合,上肢壳部4与人体上肢契合,下肢壳部5与人体下肢契合,从而完整契合人体外形。锁扣环体6和锁扣挂钩7用于将两个人型半壳1对合固定,起到紧固作用。床体8即为检查床,用于承载对合固定的人型半壳1及其内部的人体,进行mr检查。头壳绑带9、上肢壳绑带10、下肢壳绑带11分别绑缚在头壳部2上、上肢壳部4上、下肢壳部5上,从而将该约束器固定在床体8上,这种绑缚模式避免了与人体的直接接触,不会造成伤害。

限位槽体12用于扣压在人体上肢22外部,对其起到固定作用,可适配不同的直径的手臂,而且,限位槽体12与人体接触面积较大,不会造成勒痕;第一导向杆13用于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限位槽体12上下运动时发生横向偏移;第一固定板14用于对上肢壳部4的顶端结构起到加强作用;第一螺母15用于使第一顶丝16通过旋转作用形成上下平移运动;第一顶丝16用于顶压限位槽体12,实现下压固定作用。顶压板17用于通过平移作用来顶压在人体下肢23(脚部)处,从而适配不同高度的人体,同时也对人体下肢23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第二导向杆18用于对顶压板17的平移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其发生倾斜偏移;第二固定板19用于对下肢壳体5的末端结构起到加强作用;第二螺母20用于使第二顶丝21通过旋转作用形成平移运动;第二顶丝21用于顶压顶压板17,从而调整顶压板17的位置。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各个结构模块均为不影响核磁共振成像的材料。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人体躺入两个人型半壳1,并将两个人型半壳1对合,再利用锁扣环体6和锁扣挂钩7加以固定。再利用限位槽体12固定人体上肢,并利用顶压板17适配脚部位置并起到顶压固定作用。而后,将装置整体扛到mr检查床(床体8)上,分别利用头壳绑带9、上肢壳绑带10、下肢壳绑带11绑缚固定,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掉下床体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