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0831发布日期:2020-06-23 21:5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股骨颈骨折是目前常见骨折,65岁一下患者一般行闭合复位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要求三枚空心螺钉尽可能平行固定而且靠近骨皮质,利于骨折稳定固定及断端加压。目前存在的定位器一般是两个通道定位器,存在以下缺点:1.稳定差,通道少,所以难以快速打出平行的而且位置理想的定位克氏针;2.没有针对第一根定位克氏针的体外定位装置;3.如果定位克氏针方向位置不理想时,没有可以量化的微调整器械。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的定位器稳定差,通道少,难以快速打出平行的而且位置理想的定位克氏针。

(2)没有针对定位克氏针的微调装置,而且微调数量化、准确化。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

三根针中最下方的定位克氏针至关重要,既要偏下又要在侧位像上位于股骨颈中央,这是最理想的位置,但往往临床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这种理想位置,往往偏个几度,但就是这个几度,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微调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当第一根定位针通过微调器达到理想位置后,安装蜂窝套筒的最大径包含了临床上亚洲人及股骨颈直径范围,而且里面所有的通道都是相互平行,通过它就能及快速又能平行的打出另外两根定位克氏针。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股骨颈骨折患肢临床上通常选择闭合或者切开三枚空心螺钉固定。这三根空心螺钉的理性位置应是相互之间平行,分散,尽量靠近股骨颈边缘。通过我们设计的微调器,本实用新型会将最下端的定位克氏针调整到理想位置,然后安装蜂窝导向器打出另两枚平行克氏针,这样能打出理想的三根平行,又分散,且尽量靠近股骨颈边缘的空心螺钉,为骨折加压、固定及愈合提供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所述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设置有:微调器。

微调器的入口面设置的第二层通道、第三层通道、第四层通道与平行于纵轴的第一层通道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呈3度、6度、9度。

第一层通道第一通孔、第二层通道第一通孔、第三层通道第一通孔、第四层第一通孔均与微调器的出口面第二孔连通。

第二层通道第二通孔、第三层通道第二通孔、第四层第二通孔均与出口面第三孔连通。

第一层通道第二通孔、第二层通道第三通孔、第三层通道第三通孔、第四层第三通孔均与微调器的出口面第一孔连通。

微调器安装在蜂窝套筒前端;蜂窝套筒套装在蜂窝导向器把手上,蜂窝导向器把手上端开设有三个正三角形排列的开孔,每个开孔内均套设有蜂窝套筒;

蜂窝套筒的第一蜂窝套筒位于蜂窝导向器把手右上端;第三蜂窝套筒位于蜂窝导向器把手左上端;第一蜂窝套筒与第三蜂窝套筒平行;第二蜂窝套筒位于第一蜂窝套筒下部。

进一步,所述蜂窝套筒末端为尖形。

进一步,所述蜂窝导向器把手前端凹设有手握凹槽。

进一步,第一层通道与第二层通道之间的夹角为3度。

进一步,第一层通道与第三层通道之间的夹角为6度。

进一步,第一层通道与第四层通道之间的夹角为9度。

进一步,出口面的第一孔与出口面的第三孔中心距离为2.5mm,第一层通道的第一孔与第一层通道的第二孔距离6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蜂窝导向器设置有把手,把手上端开设有三个正三角形排列的开孔,每个蜂窝通孔内均套设有蜂窝套筒,蜂窝套筒中间开设有多个蜂窝通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微调器可以快速的将第一枚定位克氏针调整至理想位置,而且调整可以量化;第一枚克氏针位置满意后,安装蜂窝套筒(将三个柱体的蜂窝套筒安装在手柄的正三角形排列的开孔),可以保证三根克氏针完全平行,并贴近股骨颈皮质骨。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握凹槽可以方便手指的握合,方便对蜂窝导向器进行手持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调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a)、微调器入口图;(b)、微调器纵向示意图;(c)微调器侧视;(d)、微调器出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窝导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微调器;1-1、入口面;1-1-1、第一层通道第一通孔;1-1-2、第一层通道第二通孔;1-1-3、第二层通道第一通孔;1-1-4、第二层通道第二通孔;1-1-5、第二层通道第三通孔;1-1-6、第三层通道第一通孔;1-1-7、第三层通道第二通孔;1-1-8、第三层通道第三通孔;1-1-9、第四层通道第一通孔;1-1-10、第四层通道第二通孔;1-1-11、第四层通道第三通孔;2、把手;3、蜂窝套筒;4、第一蜂窝套筒;5、手握凹槽;6、出口面;6-1、出口面第一通孔;6-2、出口面第二通孔;6-3、出口面第三通孔;7、第二蜂窝套筒;8、第三蜂窝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现有的定位器稳定差,通道少,难以快速打出平行的而且位置理想的定位克氏针。打针的关键是如何打出最重要的第一根针,如果第一根定位克氏针方向位置不理想时,没有可以量化的微调整器械。

为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具体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包括:微调器1、蜂窝导向器把手2、蜂窝套筒3、蜂窝套筒4、手握凹槽5。

微调器1的入口面1-1设置的第二层通道、第三层通道、第四层通道与平行于纵轴的第一层通道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呈3度、6度、9度。

第一层通道第一通1-1-1孔、第二层通道第一通孔1-1-3、第三层通道第一通孔1-1-6、第四层第一通孔1-1-9均与微调器的出口面第二孔1-2-2连通。

第二层通道第二通孔1-1-4、第三层通道第二通孔1-1-7、第四层通道第二通孔1-1-10均与出口面1-2第三孔1-2-3连通。

第一层通道第二通孔1-1-2、第二层通道第三通孔1-1-5、第三层通道第三通孔1-1-8、第四层第三通孔1-1-111均与微调器的出口面第一孔1-2-1连通。

微调器1安装在蜂窝套筒3上;蜂窝套筒3套装在蜂窝导向器把手2上,蜂窝导向器把手2上端开设有三个正三角形排列的开孔,每个开孔内均套设有蜂窝套筒3。

所述蜂窝套筒3末端为尖形。

所述把手前端凹设有手握凹槽5。

微调器1安装在蜂窝套筒4前端;将最下方的定位克氏针安装在第二蜂窝套筒7的中心位置,将蜂窝导向器尽量贴近股骨近端,增加控制导针方向的力量,第一蜂窝套筒4位于蜂窝导向器把手2右上端;第三蜂窝套筒位于蜂窝导向器把手左上端;第一蜂窝套筒与第三蜂窝套筒8平行;第二蜂窝套筒位于第一蜂窝套筒下部。

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中,股骨颈骨折3枚空心螺钉固定,首先打入最下方一枚,要求是正位片尽量贴近股骨颈下缘,侧位片在股骨颈中央,微调器是用来打第一根最下方的针,一般最下方的这个针插入一个带芯套筒来打入,但是不准确,会有少许偏差,这时候再用微调器。

图2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窝导向器结构示意图中,当打入理想的最下方一根针后,借助蜂窝导向器,打入与第一根平行的另外两根针,这三根针相互之间都是平行的。里面的通道全是平行的正中心有一个中心通道,围绕中心通道共有4个与中心距离依次增加的平行通道。

在第一根针打到理想位置后安装蜂窝套筒:第一根针安装在7的中心位置,然后从第一蜂窝套筒、第三蜂窝套筒8的中心位置分别打入剩余的2枚针。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包括上述描述内容,其中还包括的技术特征为:

第一层通道与第二层通道之间的夹角为3度。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包括上述描述内容,其中还包括的技术特征为:

第一层通道与第三层通道之间的夹角为6度。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包括上述描述内容,其中还包括的技术特征为:

第一层通道与第四层通道之间的夹角为9度。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包括上述描述内容,其中还包括的技术特征为:

微调器的出口面的第一孔与出口面的第三孔中心距离为2.5mm,第一层通道的第一孔与第一层通道的第二孔距离6mm。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微调器工作原理如图1a-图1d所示。

所述微调器设置类似蜂窝套筒,但是斜着的这些通道(第二层通道、第三层通道、第四层通道如图1b)分别与平行于纵轴第一层的两个通道距离由近到远分别呈3度、6度、9度,微调就是通过这些斜的通道来实现,第一层通道至第四层通道的第一孔在出口面第二孔这一个孔穿出。

第二、三、四层通道的第二孔都从微调器的出口面第三孔通道穿出。

第一层通道第二孔,第二、三、四层通道的第三孔都从出口面第一孔穿出。出口面第一孔与出口面第三孔(如图1d)中心距离为2.5mm,第一层通道第一孔与第二孔距离6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骨折复位后通过透视,大体向股骨颈内打入第一枚定位克氏针(三枚针的布局一般是倒三角形,先打入最下边的一枚,理想位置正位片靠近股骨颈下缘,侧位片在股骨颈中央);因为通过透视打入的定位针大体是满意的,所以即使是调整也是微调,利用微调器进一步调整第一枚克氏针至理想位置;通过第一枚针安装蜂窝导向器(装置内的所有蜂窝通孔4皆是平行),依次打出平行的第二、三枚针。

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调整系统的使用中,这三根空心螺钉的理性位置应是相互之间平行,分散,尽量靠近股骨颈边缘。临床上首先通过放置体外克氏针透视后粗略标记出最下方定位克氏针的大体位置,然后根据标记徒手将克氏针打入到股骨颈,这时候的克氏针的位置很难处于理性位置,在股骨颈内可能偏上偏下(正位像),偏前偏后(侧位像),然后通过设计的微调器,将要调整的克氏针放置到第一层第一孔的通道中,如果入针点上下位置良好(正位),只需要调整侧位的偏前偏后则需要根据偏离中央的度数选择第二通道的第二孔(3度),第三层通道第二孔(6度),第四层通道第二孔(9度);

如果入针点上下位置偏上或偏下(正位),侧位又不在中央,继续要调整向上、下,又要调整侧位的偏前、偏后,则将要调整的克氏针放置到第一层第一孔的通道中则需要根据偏离中央的度数选择第二层通道第三孔(3度),第三层通道第三孔(6度),第四层通道第三孔(9度);这样就打出理想的最下方第一根定位克氏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应用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首先,当打入一枚克氏针侧位透视不在中央时,这时在侧位像上划一股骨颈的中心线,并算出与要调整克氏针的夹角,根据算出来的角度选择与3度,6度,9度最接近的那个角度,并插入相应的通道。

然后,将最下方的定位克氏针安装在第二蜂窝套筒7的中心位置,将蜂窝导向器尽量贴近股骨近端,增加控制导针方向的力量,从第一蜂窝套筒4、第三蜂窝套筒8的中心孔打出另两枚平行克氏针,透视如果不够贴近骨皮质,那就继续通过蜂窝套筒的组件调整。这样能打出理想的三根及平行,又分散,且尽量靠近股骨颈边缘的空心螺钉,为骨折加压、固定提供有利条件。

通过微调器可以快速的将第一枚定位克氏针调整至理想位置,而且调整可以量化;第一枚克氏针位置满意后,安装蜂窝套筒,可以保证三根克氏针完全平行,并贴近股骨颈皮质骨。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