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针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0421发布日期:2020-07-10 15:5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探针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探针电极。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热能治疗肿瘤的最早报道是早期埃及人和希腊人用热烙术治疗体表肿物的记载。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组织类型和具体情况,热能导致细胞损害需要的时间从3至50小时不等,当温度升高至大于42℃时,导致细胞损害所需要的时间呈指数下降。例如,当温度达到46℃时需要8分钟杀死肿瘤细胞,而当温度达到51℃时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当温度超过60℃时,细胞内蛋白质变性,双脂质膜融化,细胞死亡不可避免。研究表明,新生的肿瘤血管存在一定的生理调节缺陷,对低温的耐受性强于正常细胞,而对高温的耐受性较正常组织差。

近年来射频产生热能致组织坏死越来越成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热点。在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时,探针尖端的高频交流电射入探针周围组织,组织中的离子也就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摩擦生热,当组织的温度超过60℃时,细胞死亡,在探针周围出现区域性组织坏死。标准的射频治疗技术可使局部组织温度超过100℃,使目标组织及周围的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随着能量消融技术的不断进步,探针也由传统的单极射频针逐渐衍生发展出多极射频针。近年来,能量消融技术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研发适应于不同临床应用需求的探针就显得格外重要。

现有公开号为cn28851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可灌注式探针电极,在手柄、手杆或前杆上的接口可连接注入控制装置和/或吸出控制装置。通过管状探针可向穿刺部位组织注入液体(如药液、水等)。或者通过管状探针从穿刺部位组织吸出残余物质或气体等。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接口处注入液体时需要其他器械来支持操作,当单一操作者操作时很不方便,还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注入液体的探针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探针电极,包括若干探针、套管、手杆、连接杆、连接筒,所述探针为中空管且置于套管中,所述套管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筒下表面且与所述连接筒下表面连通,所述连接筒内部为镂空设置,所述连接杆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筒上表面,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手杆,所述连接筒上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杆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连接筒上表面于所述通槽位置处垂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于所述连接筒,所述连通管另一端穿射过所述固定环上表面,所述连接杆上端滑动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下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连通管内周向抵接有活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医生操作之前可以将需要注射的液体储存在连通管中,同时通过推杆和活塞的设计,可以直接将连通管中的液体经连接筒以及套管中的探针注射出去,极大程度上方便的操作者的工作,同时活塞的设计可以防止连通管中的液体被污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设置为多个且周向排列在所述连接筒上表面,所述连通管设置为多个且与所述通槽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通槽设置为多个且周向排列在连接筒上表面,连通管设置为多个且与通槽一一对应,多个通槽以及连通管的设计,可以方便储存多种液体,同时需要更换不同注射液时,可以将套环转动,带动推杆转动,通过推杆推动连通管内的活塞即可,同时连通管设计为多个,可以将连通管进行不同颜色的标记,防止操作者注射液体时注射错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活塞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活塞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有供所述限位柱插入的插接口,所述限位件设有供所述限位柱转动的限位槽,所述插接口连通于所述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时,可将限位柱对其限位件上的插接口,将推杆插入活塞上的限位件中,然后转动推杆,由于限位柱可以在限位件上的限位槽内滑动,即可将限位柱和插接口位置错开,活塞就可以和推杆保持稳定连接,同时推杆将活塞拉上来后,转动推杆,将限位柱和插接口对其,即可拔出推杆,这时,活塞还留在连通管中,可以防止连通管内的液体被污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管靠近所述固定环的一端滑动有防止所述活塞脱离所述连通管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活塞脱离连通管,连通管内的液体被使用后,活塞可以不需要重新安装,方便二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管靠近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口上表连接有用于盖住所述连通管端口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通管靠近固定环的一端口上表连接有用于盖住连通管端口的盖板,可以防止灰尘或者污染物掉落在活塞上,影响插接口和限位柱的配合,同时可以防止活塞在连通管内的推拉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管靠近所述固定环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插接管,所述盖板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所述插接管的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可以很方便的打开和关闭,只需要转动盖板即可实现连通管口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外壁上标记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推杆上标记有刻度,可以很精确的控制液体的注射量,同时多个连通管的设计还可以配比不同量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管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通管螺纹连接于连接筒,可以方便连通管的拆卸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探针注入液体,同时可以精确地控制液体的注入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探针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探针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探针;2、套管;3、手杆;4、连接杆;5、连接筒;6、通槽;7、固定环;8、连通管;9、套环;10、推杆;11、活塞;12、限位件;13、限位柱;14、插接口;15、限位槽;16、限位板;17、盖板;18、插接管;19、插杆;20、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探针电极,包括若干探针1、套管2、手杆3、连接杆4、连接筒5,探针1为中空管且置于套管2中,套管2垂直固定连接于连接筒5下表面且与连接筒5下表面连通,连接筒5内部为镂空设置,连接杆4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连接筒5上表面,连接杆4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手杆3,连接筒5上表面开设有通槽6,连接杆4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环7,连接筒5上表面于通槽6位置处垂直连接有连通管8,连通管8连通于连接筒5,连通管8另一端穿射过固定环7上表面,连接杆4上端滑动连接有套环9,套环9下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推杆10。

参照图2和图3,连通管8内周向抵接有活塞11,通槽6设置为多个且周向排列在连接筒5上表面,连通管8设置为多个且与通槽6一一对应,推杆10靠近活塞11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3,活塞1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件12,限位件12设有供限位柱13插入的插接口14,限位件12设有供限位柱13转动的限位槽15,插接口14连通于限位槽15,限位件12上表面设有连通于连通管8的针孔,通过针孔的设计方便液体注入到连通管8内,同时不影响连通管8内的液体的储存,通槽6和连通管8设置为四个,活塞11和连通管8过盈配合,同时限位件12外壁上的材料和活塞11的材料一致,套环9内环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可以在连接杆4上滑动,同时有一定的摩擦系数。

参照图2和图3,连通管8靠近固定环7的一端滑动有防止活塞11脱离连通管8的限位板16,连通管8靠近固定环7的一端口上表连接有用于盖住连通管8端口的盖板17,连通管8靠近固定环7的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插接管18,盖板17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插入插接管18的插杆19,盖板17的底面积略比连通管8管口的面积大,同时限位板16的长度不影响推杆10的推进。

参照图2,推杆10外壁上标记有刻度20,连通管8螺纹连接于连接筒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探针1操作之前,可以先了解患者需要注射什么种类的液体,事先将需要注射的液体储存在连通管8中,需要注入液体时,选择需要先注射的液体所在的连通管8,转动套环9将推杆10和连通管8对齐,然后转动推杆10,将推杆10上的限位柱13对齐限位件12上的插接口14,然后推杆10插入限位件12中,然后转动推杆10,将限位柱13和插接口14错开,然后推动套环9带动推杆10前进,看准刻度,控制注射量,然后拉动推杆10将活塞11同时拉到连通管8管口,然后转动推杆10,将限位柱13对齐插接口14,拔出推杆10,需要继续注射不同种类的液体时,可以继续转动套环9,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