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0290发布日期:2020-07-31 21:5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件,用于对输液容器进行密封。



背景技术:

输液药包注药点的密封性标准为:取10个密封件分别装配在配套使用的塑料输液容器上,在容器中灌入标示容量的注射用水后封口,使用外径为0.8mm注射针在密封件的穿刺区域的不同点上垂直穿刺3次,拔出注射针后,将塑料输液容器置于两个平行平板之间,施加20kpa内压,维持15秒,插入点不得有液体泄漏。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体成型密封件注塑成型图,现有的一体成型密封件包括pp/pe盖本体3,pp/pe盖本体3内设有一体成型隔液膜7和热塑性弹性体(tpe)垫6,一体成型隔液膜7与pp/pe盖本体3一体成型,热塑性弹性体垫6设于一体成型隔液膜7上侧,一体成型隔液膜7和热塑性弹性体垫6之间设有隔离介质8(如硅油/pp薄膜等),热塑性弹性体垫6上设有挡水筋1,热塑性弹性体垫6上设有针刺孔2和进胶口10,pp/pe盖本体3上设有贴膜5。该结构的缺点是:1、在热塑性弹性体垫6注塑过程中存在困气现象;2、理想状态下,隔离介质8设置在一体成型隔液膜7的中间,起到使热塑性弹性体垫6与一体成型隔液膜7的部分不粘合,提高热塑性弹性体垫6回弹性能的作用。然而,实际操作中,热塑性弹性体垫6在注塑流动过程中无法按照设计理念流动,导致热塑性弹性体垫6在实际注塑过程中存在不规则流动,从而使隔离介质8被冲移到其他部位,热塑性弹性体垫6与一体成型隔液膜7产生粘合,降低了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回弹性能。3、按照标准当外径为0.8mm(或1.2mm或1.6mm)的穿刺针9刺穿热塑性弹性体垫6与隔液膜7,注射完药水并拔出后,由于穿刺针9外径细的原因,无法使pp/pe盖本体3与热塑性弹性体垫6剥离,导致穿刺针9刺穿部位的一体成型隔液膜7牵制住热塑性弹性体垫6,减少了热塑性弹性体垫6穿刺破口部位厚度,降低了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回弹性。存在漏液现象。

如图2所示,现有的组合盖包括pp/pe盖本体3,pp/pe盖本体3内超声波焊接有隔液压片7.1,pp/pe盖本体3上设有贴膜5,隔液压片7.1上设有橡胶垫片6.1,该种结构的缺点是:1、橡胶垫片6.1生产工序多、成本高、受污染的概率高;2、pp/pe盖本体3与隔液压片7.1经过焊接成为一体,由于隔液压片7.1的厚度原因,导致焊接边缘出现毛边、毛丝等现象(行业标准:与液体接触部位不得有毛丝、微粒等现象,掉落在液体里的毛丝、微粒等物体会随着液体一起流向输液管道,存在流入人体的风险)。3、组合盖内的橡胶垫片6.1通过pp/pe盖本体3与隔液压片7.1的挤压,使橡胶垫片6.1压缩回弹来解决拔针漏液问题;输液过程中,当穿刺针9刺穿橡胶垫片6.1与隔液压片7.1时,产生相当的推力,若pp/pe盖本体3与隔液压片7.1焊接不牢固时,存在橡胶垫片6.1与隔液压片7.1被穿刺针9推入输液容器内风险。3、组合盖内隔液压片7.1穿刺后有落屑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容器用密封件,该密封件易焊接,不易落屑,且能避免热塑性弹性体在注塑过程中存在的困气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容器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厚度为0.1mm-0.4mm的隔液膜或厚度为0.1mm-0.4mm的隔液薄片;所述的盖体能够设于输液容器的口部上;所述的隔液膜或隔液薄片设于盖体内并与盖体密封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的隔液膜或隔液薄片设于输液容器或其接口件的口部上并与输液容器或其接口件的口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的盖体内还设有热塑性弹性体垫,热塑性弹性体垫与盖体密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隔液膜或隔液薄片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靠近输液容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盖体与热塑性弹性体垫一体成型,隔液膜或隔液薄片与盖体之间并非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的隔液膜或隔液薄片与盖体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与隔液膜或隔液薄片部分或全部呈分离状态。

优选地,所述的盖体内壁上设有环状突起,所述的隔液膜或隔液薄片的边缘与所述的环状突起密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隔液膜或隔液薄片位于盖体的中部或底部。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的上侧和/或下侧设有一个或多个针刺孔。

更优选地,所述的针刺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类椭圆形。

更优选地,所述的针刺孔的纵截面为方形或梯形。

更优选地,所述的针刺孔的内直径小于穿刺针的直径,所述的穿刺针为树脂针。

优选地,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又称吊空位),所述的凹槽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的上侧和/或下侧。

优选地,所述的凹槽的侧壁为直面(即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面)或锥面。所述的凹槽的形状可以根据产品的结构不同与孔数不同更改。

优选地,所述的盖体的上侧设有贴膜、拉环式压盖、易折式压盖或易扳式压盖。

更优选地,所述的拉环式压盖包括置于盖体上侧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能够借助于外力而分离,压盖本体的中部连接拉环,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分离时,压盖本体的边缘保留在盖体上侧;所述的易折式压盖包括置于盖体上侧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允许穿刺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易折手柄,易折手柄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折手柄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所述的易扳式压盖包括置于盖体上侧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允许穿刺针穿过的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易扳手柄,易扳手柄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扳手柄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

更优选地,所述的易折手柄沿垂直于压盖本体上端面的方向设置,所述的易扳手柄沿平行于压盖本体上端面的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输液容器为输液瓶或软袋,盖体的下端形成有用于与输液瓶、输液软袋或输液软袋的接口件连接的接口,所述的盖体内设有一个或两个腔体,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设于盖体的至少一个腔体内,该热塑性弹性体垫与该腔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隔液软膜或隔液薄片具有厚度薄,柔软性好、易焊接等优点,焊接边缘平整不会出现毛边、毛丝等现象,穿刺无落屑。

2、本实用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垫与盖体密封固定连接,隔液软膜或隔液薄片与盖体通过热熔焊接在一起,隔离液体与热塑性弹性体的接触,隔液软膜或隔液薄片与热塑性弹性体呈部分或全部分离状态,当穿刺针拔出热塑性弹性体时,热塑性弹性体不受隔液软膜或隔液薄片的牵制,充分发挥了热塑性弹性体的回弹性能,阻止液体流出/渗出一体盖。

3、本实用新型的吊空位的作用是:减少tpe原料的重量,降低各种一体盖的生产成本;可以增加热塑性弹性体的截面积,加速热塑性弹性体的冷却定型,缩短产品成型周期,提高产品产量;

4、本实用新型设置针刺孔的作用是减薄针刺厚度,利于穿刺,针刺层减薄可以减少热塑性弹性体用料,减少针刺落屑,使产品更安全,同时,减轻了穿刺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针刺孔内直径缩小增加了热塑性弹性体与穿刺针(树脂穿刺针)的接触面,增加了挂重,与国际接轨,使用过程中更放心(现在挂重是0.5-1.0kg),目前国内标准是0.3kg。

5、由于隔液软膜或隔液薄片与盖体并非一体成型,可以避免热塑性弹性体在注塑过程中存在的困气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体成型密封件注塑成型图;

图2为现有的组合盖注塑成型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6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6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爆炸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7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8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5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9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针刺受力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6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7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7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爆炸图。

图17为实施例8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9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10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11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12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12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爆炸图。

图23为实施例13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14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15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21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21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仰视图。

图28为标准树脂针图。

图29为实施例22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24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24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爆炸图。

图32为实施例25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25中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包括pp/pe盖本体3和厚度为0.2mm的隔液软膜7.2;所述的pp/pe盖本体3能够盖在输液容器的口部上;pp/pe盖本体3内形成有一个腔体31,所述的隔液软膜7.2设于pp/pe盖本体3的腔体31内,并与pp/pe盖本体3的腔体31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的pp/pe盖本体3的腔体内还设有热塑性弹性体垫6,热塑性弹性体垫6与pp/pe盖本体3的腔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隔液软膜7.2的作用是隔离输液容器内的液体与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接触。pp/pe盖本体3的材质为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

所述的pp/pe盖本体3与热塑性弹性体垫6一体成型,隔液软膜7.2与pp/pe盖本体3之间并非一体成型,而是采用热熔焊接的方式密封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的pp/pe盖本体3的腔体内壁上设有环状突起13,隔液软膜7.2的边缘与环状突起13采用焊接的方式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的隔液软膜7.2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6靠近输液容器的一侧。所述的隔液软膜7.2位于pp/pe盖本体3的中部。

所述的隔液软膜7.2采用市售的药用包装多层共挤膜材料,如湖北恒泰橡塑有限公司生产的共挤输液用膜,隔液软膜7.2由于厚度比较薄,具有柔软性好、易焊接等优点,焊接边缘平整不会出现毛边、毛丝等现象,穿刺无落屑。

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6上设有多个针刺孔2,所述的针刺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针刺孔的纵截面为倒置的梯形。所述的针刺孔2的内直径小于如图28所示的穿刺针9(树脂针)的直径d。

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6上设有3个凹槽4(又称吊空位),所述的凹槽4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下侧。所述的凹槽4的横截面可为各种形状,本实施例中为扇形,所述的凹槽4的侧壁为直面。所述的凹槽4与针刺孔2间隔设置,凹槽4的四周与针刺孔2无牵连,当穿刺针9从针刺孔2处穿透热塑性弹性体垫6并拔出后,针刺孔2内的热塑性弹性体垫6能迅速回弹闭合,阻止液体流出/渗出pp/pe盖本体3。

所述的输液容器为输液塑料瓶。pp/pe盖本体3的下端形成有用于与输液瓶连接的接口。所述的pp/pe盖本体3的上侧设有贴膜5。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6上形成有进胶口10,进胶口10是注塑成型过程中进料的地方。

所述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生产工艺包括:

步骤1:用多物料双色注塑模具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的盖体注射区上一次注塑成型出第一模pp/pe盖本体3;

步骤2:多物料双色注塑机打开模具,旋转机台,再合模,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的热塑性弹性体注射区在第一模pp/pe盖本体3中注塑热塑性弹性体垫6,使热塑性弹性体垫6与pp/pe盖本体3咬合成一体。由于此时pp/pe盖本体3中并未形成隔液软膜7.2,此时注塑热塑性弹性体垫6并不会存在困气现象。同时,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的盖体注射区一次注塑成型出第二模pp/pe盖本体3;

步骤3:多物料双色注塑机旋转机台,多物料双色注塑模具的盖体注射区出第一模成品,再合模,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的盖体注射区一次注塑成型出第三模pp/pe盖本体3,同时,在多物料双色注塑机的热塑性弹性体注射区在第二模pp/pe盖本体3中注塑热塑性弹性体垫6,以此类推往返重复动作。

步骤4:使用贴膜机在注塑成型的成品的热塑性弹性体垫6上喷涂医用级硅油,在pp/pe盖本体3内热熔焊接隔液软膜7.2,再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贴膜5,进行检测,得到输液容器用密封件。

将pp/pe盖本体3热熔焊接在输液容器的口部上,使用时,如图13所示,撕开贴膜5,使用穿刺针9(穿刺针9可为树脂针或注射钢针。)经针刺孔2刺破热塑性弹性体垫6和隔液软膜7.2进入输液容器内加药或输液,由于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垫6与隔液软膜7.2呈分离状态。当穿刺针9拔出热塑性弹性体垫6时,热塑性弹性体垫6不受到隔液软膜7.2的牵制,充分发挥了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回弹性能,阻止液体流出/渗出pp/pe盖本体3。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贴膜5换成易折式压盖,所述的易折式压盖包括置于pp/pe盖本体3上侧的压盖本体5.2,压盖本体5.2上设有允许穿刺针9穿过的输液孔5.6,压盖本体5.2的输液孔5.6中设有易折手柄5.1,易折手柄5.1与压盖本体5.2连为一体,易折手柄5.1与压盖本体5.2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5.6;所述的易折手柄5.1沿垂直于压盖本体5.2上端面的方向设置。

所述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生产工艺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中的贴膜机换成压盖机,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贴膜5,换成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焊接易折式压盖。

使用时,将pp/pe盖本体3热熔焊接在输液容器的口部上,将易折手柄5.1折断,使得易折手柄5.1与压盖本体5.2分离,露出输液孔5.6,使用穿刺针9经针刺孔2刺入输液容器内加药或输液即可。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贴膜5换成易扳式压盖5.3。所述的易扳式压盖5.3包括置于pp/pe盖本体3上侧的压盖本体5.2,压盖本体5.2上设有允许穿刺针穿过的2个输液孔5.6,压盖本体的输液孔5.6中设有易扳手柄5.7,易扳手柄5.7与压盖本体5.2连为一体,易扳手柄5.7与压盖本体5.2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5.6。所述的易扳手柄5.7沿平行于压盖本体5.2上端面的方向设置。

所述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生产工艺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中的贴膜机换成压盖机,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贴膜5,换成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焊接易扳式压盖5.3。

使用时,将pp/pe盖本体3热熔焊接在输液容器的口部上,使易扳手柄5.7与压盖本体5.2分离,露出输液孔5.6,使用穿刺针9经针刺孔2刺入输液容器内加药或输液即可。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贴膜5换成易扳式压盖5.3。所述的易扳式压盖5.3包括置于pp/pe盖本体3上侧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上设有允许穿刺针穿过的1个输液孔,压盖本体的输液孔中设有易扳手柄,易扳手柄与压盖本体连为一体,易扳手柄与压盖本体能够借助于外力互相分离,进而露出输液孔。所述的易扳手柄沿平行于压盖本体上端面的方向设置。

所述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生产工艺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中的贴膜机换成压盖机,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贴膜5,换成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焊接易扳式压盖5.3。

使用时,将pp/pe盖本体3热熔焊接在输液容器的口部上,使易扳手柄与压盖本体分离,露出输液孔,使用穿刺针9经针刺孔2刺入输液容器内加药或输液即可。

实施例5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贴膜5换成拉环式压盖5.4。所述的拉环式压盖5.4包括置于pp/pe盖本体3上侧的压盖本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能够借助于外力而分离,压盖本体的中部连接拉环5.5,当压盖本体的边缘和中部分离时,压盖本体的边缘保留在盖体上侧。

所述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生产工艺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中的贴膜机换成压盖机,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贴膜5,换成在pp/pe盖本体3上热熔焊接拉环式压盖5.4。

使用时,将pp/pe盖本体3热熔焊接在输液容器的口部上,使拉环5.5带动压盖本体的中部与边缘分离,使用穿刺针9经针刺孔2刺入输液容器内加药或输液即可。

实施例6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输液容器为输液软袋。pp/pe盖本体3为适用于输液软袋的盖体,其下端形成有用于与输液软袋连接的接口3.1。所述的凹槽4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上侧。

实施例7

如图15和16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所述的输液容器为输液软袋。pp/pe盖本体3为适用于输液软袋的盖体,其的下端形成有用于与输液软袋连接的接口。所述的凹槽4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上侧。

实施例8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4,区别在于,所述的输液容器为输液软袋。pp/pe盖本体3为适用于输液软袋的盖体,其的下端形成有用于与输液软袋连接的接口。

实施例9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3,区别在于,所述的输液容器为输液软袋。pp/pe盖本体3为适用于输液软袋的盖体,其的下端形成有用于与输液软袋连接的接口。

实施例10

如图19所示,类似于实施例5,区别在于,所述的输液容器为输液软袋。pp/pe盖本体3为适用于输液软袋的盖体,其的下端形成有用于与输液软袋连接的接口。

实施例11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6,区别在于,所述的pp/pe盖本体3内形成有两个腔体31,该两个腔体31形成两个独立的管路,可分别用于加药或输液。

实施例12

如图21和22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7,区别在于,所述的pp/pe盖本体3内形成有两个腔体,该两个腔体形成两个独立的管路,可分别用于加药或输液。

实施例13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8,区别在于,所述的pp/pe盖本体3内形成有两个腔体,该两个腔体形成两个独立的管路,可分别用于加药或输液。

实施例14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9,区别在于,所述的pp/pe盖本体3内形成有两个腔体,该两个腔体形成两个独立的管路,可分别用于加药或输液。

实施例15

如图25所示,类似于实施例10,区别在于,所述的pp/pe盖本体3内形成有两个腔体,该两个腔体形成两个独立的管路,可分别用于加药或输液。

实施例16

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凹槽4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上侧。

实施例1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所述的凹槽4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上侧。

实施例18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4,区别在于,所述的凹槽4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上侧。

实施例19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5,区别在于,所述的凹槽4位于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上侧。

实施例21

如图26和27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针刺孔2设置在热塑性弹性体垫6的上侧和下侧。

实施例22

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隔液软膜7.2位于pp/pe盖本体3的底部。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的隔液软膜7.2换为硬质隔液薄片,硬质隔液薄片采用符合液体医用包装要求的pp/pe材料均可,其厚度与实施例1中的隔液软膜7.2相同。

实施例24

如图30和31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隔液软膜7.2位于输液塑料瓶11的口部并与输液塑料瓶11的口部以热熔焊接的方式密封固定连接。

所述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生产工艺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为:使用贴膜机在注塑成型的成品的热塑性弹性体垫6上喷涂医用级硅油;在塑瓶输液灌装线上塑瓶瓶胚经过吹瓶、灌装液体后,在瓶口热熔焊接隔液软膜7.2,得到输液塑料瓶11,将pp/pe盖本体3热熔焊接在输液塑料瓶11的口部,灭菌。

实施例25

如图32和33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隔液软膜7.2位于输液软袋11.1的接口件12的口部并与输液软袋11.1的接口件12的口部以热熔焊接的方式密封固定连接。

所述的输液容器用密封件的生产工艺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步骤4为使用贴膜机在注塑成型的成品的热塑性弹性体垫6上喷涂医用级硅油;在软袋输液灌装线上在输液软袋11.1上焊接接口件12,在输液软袋11.1中灌装液体,在接口件12的口部热熔焊接隔液软膜7.2,将pp/pe盖本体3热熔焊接在接口件12上,灭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