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6225发布日期:2020-08-28 16:5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常会用到一种糊状药剂,其特点是:含粉量较高,硬度大、粘稠,如果使用普通的软膏管可能有挤不出来挤不动的问题,尤其冬天天气冷,这种粘稠的糊状药剂会变的更加难以挤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出装置,使之能够方便轻松挤出粘稠的糊状药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出装置,包括管状容器和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包括进给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进给单元的一端和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进给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管状容器的内腔中,所述进给单元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能够在所述内腔中向前移动,推动所述内腔中的糊剂送出所述管状容器。

优选地,所述管状容器和或所述进给单元包括进给结构,所述进给结构能够控制进给量,使所述内腔中的糊剂均匀进给。

优选地,所述管状容器包括圆柱筒状的主体部分;所述进给单元包括进给头和进给杆;所述进给头包括圆柱段,所述圆柱段的侧壁与所述主体部分的内腔壁密封配合,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糊剂腔和空腔两部分,所述进给杆处于空腔的一端,并与所述进给头同轴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进给杆。

优选地,所述进给杆为螺纹杆,所述管状容器的尾部设有与所述螺纹杆的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进给杆通过螺纹配合匀速前进。

优选地,所述管状容器还包括管头和管尾,所述管头和管尾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两端并与所述主体部分分别连接,所述管头处于糊剂腔的一端,所述管尾处于空腔的一端;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管尾。

优选地,所述管尾还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管尾连接的部分设置第二外螺纹,所述管尾与所述主体部分通过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头包括具有开口的封口段和设在所述封口段的管帽,所述管帽封闭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管头还包括过渡肩,所述过渡肩为圆锥形,所述过渡肩的小端与所述封口段连接,所述过渡肩的大端与所述主体部分连接;所述进给头还包括与所述过渡肩适配的圆锥段。

优选地,所述进给头为丁基胶塞。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分为透明管,所述主体部分的管壁设有刻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挤出装置,通过设置管状容器和挤压部,并且所述挤压部包括进给单元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进给单元的一端和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进给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管状容器的内腔中,可以使所述进给单元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在所述内腔中向前移动,从而推动所述内腔中的糊剂送出所述管状容器。由于所述驱动单元提供动力,同时和所述进给单元配合使用,因此比较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挤出装置的管状容器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挤出装置的管状容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挤出装置的挤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管状容器100、主体部分110、管头120、封口段121、开口1211、管帽122、过渡肩123、管尾130、糊剂腔101、空腔102;挤压部200、进给单元210、进给头211、圆柱段2111、圆锥段2112、进给杆212、驱动单元2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挤出装置包括管状容器100和挤压部200。所述挤压部200包括进给单元210和驱动单元220。所述进给单元210的一端和所述驱动单元220连接,所述进给单元21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管状容器100的内腔中,所述进给单元210在所述驱动单元220的驱动下能够在所述内腔中向前移动,推动所述内腔中的糊剂送出所述管状容器10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挤出装置,通过设置管状容器和挤压部,并且所述挤压部包括进给单元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进给单元的一端和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进给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管状容器的内腔中,可以使所述进给单元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在所述内腔中向前移动,从而推动所述内腔中的糊剂送出所述管状容器。由于所述驱动单元提供动力,同时和所述进给单元配合使用,因此比较省力。同时整个装置为单向送出,相比较软膏盒更加卫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接触空气或者其他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因此该装置还可以解决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状容器100和或所述进给单元210可以包括进给结构,所述进给结构能够控制进给量,使所述内腔中的糊剂均匀进给。具体的,当所述驱动单元220为自动驱动时,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方式实现进给量的控制;当所述驱动单元220为手动驱动时,可以通过所述进给结构实现进给量的控制。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管状容器100可以包括圆柱筒状的主体部分110。所述进给单元210可以包括进给头211和进给杆212。如图4所示,所述进给头211可以包括圆柱段2111。如图1所示,所述圆柱段2111的侧壁与所述主体部分110的内腔壁密封配合,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糊剂腔101和空腔102两部分,所述进给杆212处于空腔102的一端,并与所述进给头211同轴连接。所述驱动单元220驱动所述进给杆212移动。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进给杆212可以为螺纹杆,所述管状容器100的尾部设有与所述螺纹杆的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进给杆212通过螺纹配合匀速前进。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一内螺纹的配合结构形成所述进给结构。所述进给结构可以通过螺纹的进给实现进给量的控制,针对有些需要精准用药的软膏、糊剂,医生开医嘱常常为以g为单位,传统包装很难掌握这个量,该装置可以配合药品的密度ρ,主体的半径r与螺丝杆的螺距h,计算出转动一圈所推进的距离,通过ρπr2h精准的计算出挤出软膏的克数,达到精准给药。同时还可以利用螺纹可以将转动转变为直线移动的原理,将很小的转动扭矩转化为较大的直线方向的推力,从而可以实现手动用很小的扭力就可以轻松实现使所述进给杆212获得较大的推动力。当然,还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方式驱动所述进给结构实现进一步省力。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管状容器100还可以包括管头120和管尾130,所述管头120和管尾130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110的两端并与所述主体部分110分别连接,所述管头120处于糊剂腔101的一端,所述管尾130处于空腔102的一端。所述第一内螺纹可以设置在所述管尾130上。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管尾130还可以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主体部分110与所述管尾130连接的部分设置第二外螺纹,所述管尾130与所述主体部分110通过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配合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管头120可以包括具有开口1211的封口段121和设在所述封口段121的管帽122,所述管帽122封闭所述开口1211。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管头120还可以包括过渡肩123,所述过渡肩123为圆锥形,所述过渡肩123的小端与所述封口段121连接,所述过渡肩123的大端与所述主体部分110连接。如图1-图4所示,所述进给头211还包括与所述过渡肩123适配的圆锥段2112。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进给头211可以为丁基胶塞,适合密封配合,因而可以做到不在管壁残留药品,避免了浪费。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分110可以为透明管,所述主体部分110的管壁可以设置刻度。通过设置刻度,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送出的糊剂量,使用起来很是方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