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套式心电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8568发布日期:2020-07-04 01:11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套式心电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电监护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套式心电监护仪。



背景技术:

心电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实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该设备具有心电信息的采集、存储、智能分析预警等功能。并具备精准监测、触屏操控、简单便捷等特点。现有的心电监护仪和胸导联以及指脉氧夹为分开放置,在使用时,需要配对胸导联和指脉氧夹,当缺失胸导联和指脉氧夹时,配货也较为麻烦,同时,现有的胸导联和指脉氧夹均采用都导线和心电监护仪连接,检测时受到导线约束。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配套式心电监护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套式心电监护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时,需要配对胸导联和指脉氧夹,当缺失胸导联和指脉氧夹时,配货也较为麻烦,同时,现有的胸导联和指脉氧夹均采用都导线和心电监护仪连接,检测时受到导线约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套式心电监护仪,包括主机、胸导联和指脉氧夹,所述主机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开设有用于固定胸导联的胸导联固定槽,所述胸导联固定槽至少设置有十个,所述放置槽内开设有用于固定指脉氧夹的指脉氧夹固定槽,所述主机的顶部安装有提手,所述放置盒的外壁安装有拉手。

作为优选,所述胸导联和胸导联固定槽卡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指脉氧夹和指脉氧夹固定槽卡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胸导联和指脉氧夹的顶部均设置有无线芯片,所述主机内设置有无线传输系统,所述无线芯片内设置有与无线传输系统实现数据传输的无线传输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主机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显示屏和操控面板,所述主机的背面分别设置有外设接口、电池盖和散热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配套式心电监护仪中,设置用于固定胸导联的胸导联固定槽,设置用于固定指脉氧夹的指脉氧夹固定槽,便于将胸导联和指脉氧夹与心电监护仪成套放置,方便进行使用,同时损坏缺货时,配货也较为方便。

2、该配套式心电监护仪中,设置无线传输系统,实现胸导联和指脉氧夹与主机的无线传输,减少导线对检测的约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胸导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指脉氧夹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传输模块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块工作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工作原理图。

图中:1、主机;11、滑槽;12、提手;13、显示屏;14、操控面板;15、外设接口;16、电池盖;17、散热窗;2、放置盒;21、放置槽;22、胸导联固定槽;23、指脉氧夹固定槽;24、导线放置槽;25、拉手;3、胸导联;4、指脉氧夹;41、充电口;5、无线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套式心电监护仪,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机1、胸导联3和指脉氧夹4,主机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放置盒2,使得放置盒2能够在滑槽11内自由滑动,且放置盒2的尺寸和滑槽11的尺寸相适配,当放置盒2滑入滑槽11内部时,主机1和放置盒2形成整体结构,便于对主机1进行携带,放置盒2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21,放置槽21呈向内凹陷的槽形结构,便于将胸导联3和指脉氧夹4放入凹形放置槽21内。

具体的,放置槽21内开设有用于固定胸导联3的胸导联固定槽22,胸导联固定槽22至少设置有十个,胸导联3和胸导联固定槽22卡接配合,便于将胸导联3卡入胸导联固定槽22内,使用时,只需要将胸导联3卡入胸导联固定槽22内,完成对胸导联3的放置,并方便对胸导联3进行携带。

进一步的,放置槽21内开设有用于固定指脉氧夹4的指脉氧夹固定槽23,指脉氧夹4和指脉氧夹固定槽23卡接配合,便于将指脉氧夹4卡入指脉氧夹固定槽23内,在使用时,只需要将指脉氧夹4卡入指脉氧夹固定槽23内,完成对指脉氧夹4的放置,并方便对指脉氧夹4进行携带。

值得说明的是,主机1的顶部安装有提手12,提手12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机1外壁,通过设置的提手12,便于对主机1进行提拉携带,放置盒2的外壁安装有拉手25,拉手25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放置盒2外壁,通过放置的拉手25便于将放置盒2从放置槽21内拉出。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便于实现胸导联3和指脉氧夹4的无线传输,本实用新型还对胸导联3和指脉氧夹4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胸导联3和指脉氧夹4的顶部均设置有无线芯片5,主机1内设置有无线传输系统,无线芯片5内设置有与无线传输系统实现数据传输的无线传输模块。

为了便于指脉氧夹4进行检测工作,本实施例的指脉氧夹4内部设置有检测芯片,检测芯片包括设置在指脉氧夹4上端的ka-3528surc的超亮红光led和型号为vsmb3940x01-gs08的红外线led以及设置在指脉氧夹4下端的vbp104sr的光电二极管,vbp104sr的光电二极管对ka-3528surc的超亮红光led和vsmb3940x01-gs08的红外线led波长敏感。

为了便于胸导联3进行检测工作,本实施例的胸导联3选用型号为ads1298的导联芯片,ads12948有三个内置低噪声运放产生wct电平。

为了便于实现胸导联3和指脉氧夹4与主机1无线传输,本实施例的无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模块可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与nrf24l01无线收发芯片构成,stc12c5a60s2单片机与nrf24l01无线收发芯片构成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组成,发送端通过单片机进行a/d变换和无线传输,接收端通过nrf24l01接收数据,再送至stc12c5a60s2单片机进行显示与分析,无线模块nrf24l01所有配置工作都是通过spi完成,共有30b的配置字,一般采用enhancedshockbursttm收发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下,系统的程序编制会更加简单,并且稳定性也会更高,enhancedshockbursttm的配置字使nrf24l01能够处理射频协议,配置完成后,在nrf24l01工作的过程中,只需改变其最低一个字节中的内容就可以实现接收模式和发送模式之间的切换,无线单片收发芯片nrf24l01,采用fsk调制,可以实现点对点或1对6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速度可以达到2mb/s,nrf24l01可以由spi接口与微处理器连接,通过这个接口完成设置和收发数据工作,stc12c5a60s2单片机集成了spi控制器,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软件设置,只收到本机地址时才会输出数据,编程很方便,可将胸导联3和指脉氧夹4检测的数据传输至主机1内,其无线传输模块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为了便于对主机1接收的数据进行显示,并对主机1进行操控,本实用新型还对主机1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主机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显示屏13和操控面板14,主机1的背面分别设置有外设接口15、电池盖16和散热窗17。

为了实现显示屏13的数显功能,本实施例的主机1内设置有显示模块,显示屏13采用两行16个字的1602液晶模块,其工作原理如图8所示,lcd-1602共有引脚16个,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第1脚:vss为地电源

第2脚:vdd接5v正电源

第3脚: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当rs和rw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rs为低电平rw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rs为高电平rw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第6脚:e端为使能端,当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令。

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线。

第15~16脚:bla(bl1):led背光正极。需要背光时,bla串接一个限流电阻接vdd,blk接地,实测该模块的背光电流为50ma左右,一般接一个几十欧姆的电阻;blk(bl2):led背光地端。

为了实现操控面板14对主机1的控制,本实施例的主机1内设置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由五个独立键盘构成,包括一个中断键盘单元,来完成主机1的手动控制,键盘的一脚接在单片机的p1.0至p1.5脚上,另外一脚接在电源地上,当有键盘按下时对应的键盘就会有一低电平送进单片机内部,为消除触点式按键开关的机械抖动,单片机内部有程序进行消抖处理,然后确定那一个键盘被按下后来执行程序完成该系统的指定工作,其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